分节阅读 81(1/2)
皇亲国戚权利非常大,而且还有不少朝臣依附在他的身边,算是位高权重,张正江就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
“我来这里其实就是想两个问题,那批物资我还能要出来吗”
“这不能说不可以,但是很难,需要李大将军的首肯”
“还有我如果杀了张正江会有什么后果”韩通文杀意十足
“这万万不可啊”张铁铮急忙劝阻“你杀了他不止等于打了皇帝的脸,也是把泽王往死里得罪了啊”
“后果是什么”
“被皇帝下令砍头,就算侥幸逃过一劫,将来在官场上也很难立足”
韩通文没有在纠结这个,而是讨论起了难民如何安置的问题。
“很难有什么地方能够安置这么多人,但是幽州城内的难民已经不下二十万了”
韩通文在书房里来回踱步,一直也在思考中,终于他想到了一条完美的计策,已经无数次验证为有效的救灾方案。
“寓工于赈”
“寓工于赈详细说来”
后世罗斯福以工代赈拯救了美国,但是他不知道中国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便已经在施行这样的模式,在清朝时又完整的总结除了一套寓工于赈的体系,始于康熙,发展与雍正,完善于乾隆,是一套最有效的赈灾方式。灾年兴修水利监狱,加固城墙,同时号召富商贵族修建园林,将这样的事情一说,张铁铮眼前一亮大声说好。
“明天我就给皇帝上奏折,不今天”
“我也会给山长大人写一封信,让他从旁推动,尽快施行”韩通文也说道
“如果有李先生帮助,这事已经成了八成了”
韩通文起身告辞离开,他一直没有放弃杀张正江的想法,杀了张正江的后果皇帝不会杀他,因为沁儿的命需要靠他,为了出这口恶气,韩通文就算是恃宠而骄也要这个干,而得罪泽王,难以在官场立足冷笑一声,他本来就不准备做什么官,所以威胁基本没有。
得到了想要的答案韩通文来到了驿馆,得知张正江亲自压着粮草去了西北大营,到现在也没有回来,韩通文也不担心他能跑了,今日不在,改日再来便是,物资一事他绝对不会就这么过去的。
长安城太极宫内灯火通明,自战争一起李治便很少睡眠,一直都在处理政务,身旁一位绝美的艳妇帮忙研墨,龙案上放着一封来自刺史张铁筝的信,龙案下首还坐着一个老头子。这二人是李治如今眼疾越发严重,甚至看东西已经开始有些模糊,而这天下治理的井井有条是因为他有两个最重要的住手,皇后武曌,另一个正是当世文宗杜源,皇帝的智囊。
“老杜,你觉得此计如何”李治靠在椅子上,身后的武帮忙揉着肩膀。
“此计甚秒,如今大战四起,国库空虚,已金没有多余的银钱帮助赈灾,此一计可安北庭,甚至可以推而广之,形成模范,其他地方若再有灾难也可照循此例,这可以算得上是治国大策了”
“是什么人献的计策啊,能够得到杜先生这般夸奖”武后问道
“韩通文”李治笑道
“就是您说的那个神奇的小子先是治好了沁儿的绝脉,然后开设了大唐名流坊”武后问道
“老杜,你觉得这韩通文如何”
“单此一计以及陛下曾经对他的评价,微臣觉得此子定是人中俊杰,如果稍加磨炼将来甚至有辅国之大才”
“哦”李治眼神一亮,当今大唐帝国最大的危机不在外,而在内,几个儿子也让他头疼不已,大太子德才兼备,但是身体还不如他这个父皇,不是长寿之兆,剩下的也没一个成气候的,虽然算不上荒淫暴虐,但是太过平庸,甚至比他还要平庸,五大帝国摩擦不断,尤其是大唐帝国地处最中,战乱不断,若是将帝位传到这几个儿子手中,没有一个能应对当前危局的,大唐存亡去留都成了问题,这一直让李治耿耿于怀。
“如何个磨炼法”
“这也只是微臣的一个猜测,可不可以托付重任,还需要看以后,比如这一次如何处理北庭便是一件检验韩通文是否真的可以的磨刀石”
“如何检验”
“韩通文出生贫贱,因为大唐名流坊陡然得到了一大笔富贵,但是却能全部捐赠出来,证明他不想再看到西州的悲剧上演,此为韩通文之慈悲,深入北庭,带着罗马帝国的圣子从风暴的漩涡之中脱身,并将其安全送回奥尔比斯城,一路定是艰难坎坷九死一生,此为勇武,北庭众多大武宗的相互争夺,季无风秦东流之辈更是世所难寻的英豪,但却让一个小小的韩通文从中脱颖而出成为赢家,虽然未能亲自得见,但料得也是九死一生,单凭武力根本做不到,但他却做到了,所以此为大智慧。”
李治和武后听得大觉有理,秦东流季无风哪一个是好相与的角色,但北庭得利最大的却是一个武力才刚刚武将的韩通文,折让所有人都惊讶不已。
“有这三种便已经是世间少有的天才,但是陛下若是想要让他承担辅国之大任言之尚早,我们需要在观察一下他的朝堂谋略。这一次陛下派出的张正江就是一个完美的人选,或者应该说是一个完美的弃子。”
“弃子只要能让朕得到这样辅国之人别说张正江,不管谁朕也舍弃得”李治有些激动
“张正江是陛下派出的巡查使,统管三州,就算张铁铮想要动他都需要掂量很久,北庭如今的局势已经不一样了,战争一起,金狼帝国大军进犯,我大唐北部边境告危,此为外忧,而北庭难民确实内患。原本韩通文的赈灾已经安抚了民心,但是张正江这一次将所有粮食捐军实在是败笔,民心不稳,饿死也是死,起义也是死,只要稍受蛊惑便会掀起难民们的反叛,内忧外患,李大将军就是有通天之能也无力回天”
李治原本还觉得将张正江派到幽州是一步好棋,这张正江到任不到三日便为大唐边军筹集了众多粮草,现在听杜源这么一说,不由的冷汗直流。
“杜先生,如何补救”武后问道“国库空无力赈灾”
“陛下娘娘莫急,韩通文已经解决,寓赈于工此为一策,接下来的考验还没有完,对张正江的处理便是第二策,上策便是杀掉张正江,以稳定北庭民心,中策假张铁筝之手软禁张正江,这样既没有得罪陛下和泽王,也可以给难民一个解释,下策为请皇帝下旨,裁撤张正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