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2(1/2)
是呢”韩通文端着一壶酒拼到了这一桌上“我老娘就是北庭州人,北庭州大雪,我老娘还攒了一些余粮说是等娘家人来了好接济一下,谁知这的将四门紧闭,可怜我那七十的外祖母,肯定是熬不过这个冬天了”韩通文表现出悲痛欲绝的表情
“小兄弟别难过了,的官府就不干人事”大汉一拍桌子
“嘘,你小声点,已经有好几个人想要冲撞官府被扔下大牢了”
“我去年才见我外祖母,多好的一个老人啊”说着韩通文还郁闷的喝了口酒
看韩通文的表演乔松都差点信了,他确实有一个外祖母。
“大哥,你说朱方屏以前也算是个好官啊,怎么就做出了眼睁睁看着难民饿死城门口这样的发生”
另一人喝了口酒,迟了口菜,一副我比你们知道的多的样子
“哎呦,这可算是梁州的秘密的,知道的没几个”
“大哥您手眼通,就别卖关子了,大不了这顿酒小弟请了”
“哈哈,也就是看小兄弟你顺眼,一般人我还真不告诉他”韩通文的马屁还是非常受用的
“我三姑妈的小舅子的儿子的表兄,就在燕丘手下当差”
虽然韩通文不知道他三姑妈的小舅子的儿子的表兄到底是什么人,但听着还挺厉害的。
“据说啊,在封闭四门之前,朱方屏曾经召集梁州城的文官武将一起商讨对策,听说两人还吵了起来。朱方屏主张关城门,燕丘主张救济难民,两人吵得不可开交”
“这燕丘平时不起眼,想不到关键时刻敢这么跟刺史对着干,就冲这个,来走一个”大汉对燕丘非常赞赏
“还有,据我三姑妈的小舅子的儿子的表兄说,这燕丘这人还真是仗义”
“怎么说”
“自从朱方屏病倒之后啊,燕丘经常在深夜里派人偷偷开城门,给城外送一些粮食和衣服,要不然死的人更多”
“怎么可能,天下哪里有什么好官”韩通文故意一脸不相信的样子
“唉,小兄弟,你还别不信,我我三姑妈的小舅子的儿子的表兄就送过,千真万确,虽然他不敢明目张胆的违抗刺史,但是偷偷的开一个口子还是可以的”
“燕丘”韩通文将这个名字默默的记在了心里。
酒桌上的朋友就是这样,席散人散,甚至连名字都没记下来,他们也只知道有人请他们吃了顿饭,吹了会儿牛。
“乔松,我总有些想不通,你说一位文宗的弟子会是一个视难民性命为无物的薄情寡义之人吗”
“什么是文宗啊”乔松不知道文宗是什么东西
“就拿你李安爷爷来说,你觉得他的弟子会变成赵泉海那样的骗子吗”韩通文打了个比喻
乔松想了想“不会吧,李安爷爷那么好的人,怎么会有这样丢人的弟子”
“恩,我来这里之前专门向吴先生请教了一些北庭州和临近的幽州还有梁州的事宜,吴先生就曾提过朱方屏。”
“朱方屏少儿敏,出身书香少年折桂,长于春秋。十四学与昭文书院,因为人正直,被季大先生收为弟子,十九科举为状元郎入朝十载以刚直足智著称,三十担任梁州刺史,从此为一方大吏。吴先生来的时候还特意跟我说过,季先生识人之能天下皆知,所收四徒皆是大唐干吏,朱方屏当可信之”
“但别人嘴里说的似乎不太一样啊”乔松道
“人总在变,时隔二十年,或许现在的朱方屏已经不是曾经的那个朱方屏了”
韩通文皱着眉头,凭直觉,梁州封闭四门似乎并不简单,他想着吃晚饭夜探刺史府
巧的很,心里正在对燕丘这个人感到好奇,眼前除一现一面目方刚的孔武中年,一身盔甲身后还跟着几位甲士
似乎感觉道饿了,中年走到一个卖烤饼子的摊子前,摸出几枚铜钱
“给我们来几个饼子吧”
“燕将军,老汉这就给您打几个好的热乎的,很快不耽误您巡城钱就不收了,这条街上谁敢收您的钱老汉第一个跟他过不去”
“老人家您言重了”燕丘看上去非常木讷,有些不言苟笑,韩通文觉得越是这样的人越不会伪装,所以第一印象挺好,不像是一个狡诈之人。
燕丘并没有呆多久,吃晚饭便离去。
第八十四章夜探刺史府
“老人家,请问刺史府怎么走”
一听有人打听刺史府,卖烤饼老汉的脸瞬间就黑了下来。
“快走,快走,什么刺史府老汉不知道,赶紧这里离开,别影响老汉做买卖”
韩通文有些无奈,看来这朱方屏的名声在梁州城算是臭了,也无怪这些人厌恶刺史,大部分梁州人都有亲眷在北庭州,而现在他却将他们阻隔在城门之外,眼睁睁的看着他们死于饥寒,即便朱方屏以前做过不少好事,但现在哪有不恨之理。
很多人在韩通文提及刺史府的时候都是一种厌恶的表情,但终于千方百计的打听到了刺史府的所在,只是当他来到刺史府时心中却更加迷惑。
刺史身为一方封疆大吏,手中管辖着梁州近百万民生,掌握的财富算得上是恐怖,再加上临近金狼帝国商道算得上是最富裕的几个州之一,刺史所居住的地方理所当然的豪华一些也没什么,只不过事实与韩通文想象的却相反。
眼前的刺史府虽然算不上破烂,但距离华丽相差十万八千里,甚至不如通州王家刺史府,只是如同普通富户一般,如果没有门前的两对石狮子和门楣上的匾额,绝对没人想得到这里会是刺史府。堂堂刺史府竟然还不如商户家,着传出去绝对是一件丢人的事。
门前并没有亮灯笼,说明主人家不见客,而且大门口守着一些甲士阻拦拜访的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