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3(2/2)
接下来是皇帝李治和季若璞,韩通文料定了那些老头子绝对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戏弄他们这些年轻小子的机会,这酒无论他对上对不上都是喝定了。自从他们老了以后,他们的乐趣就从喝酒变成了劝酒,各种劝
“红颜未虚度扬文育学吟诗赋文除旧岁”李治想了想,用对联来简单概括李安的生平
季若璞思考片刻“白发带笑看烟柳画桥铺金叠翠换新天”
“现在可没什么烟柳画桥,铺金叠翠啊,所以来三大碗吧”
季若璞表现的比韩通文沉稳许多,跟李安一起生活了十多年,早就习惯了这样的场面,或许从小就是被这群老头子坑大的。端起酒碗朝李安一敬
“学生祝先生年年有今日”季若璞一饮而尽
老头子们对季若璞的表现非常满意,才学上更是没的说。
“青崖书院有季若璞和韩通文,看来青崖书院的盛世将要来临了啊”元修笑道
一句话说到了李安和所有青崖书院的先生们的心坎里,都是一阵哈哈大笑。
“你这么一说我也想起来了”
史黑脸喊道“通文啊,老夫下午还有一节围棋课,去帮我上了”
韩通文嘴里的酒差点喷出来“为什么又是我,我现在在为李先生过寿”
“酒也喝过了,对联也写过了,可以了可以了”
“我再次重申一下,我是学子”韩通文非常不满
“我就问你去不去吧”史黑脸端着酒,虽然是笑眯眯的,但是韩通文感到了杀气
“你别威胁我”韩通文冷哼一声“去就去,难不成我怕你啊”
“哈哈哈哈”一阵哄堂大笑
第六十八章云台二十八将之邓禹
不知道是那位高僧提出的因果,这其实是一种非常深刻的言论,有因必定有果,就像你做了一件事就一定会出现与这件事相伴随的后果,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说的就是这样,韩通文现在就深有感触送走了皇帝,灾难就降临了
他最后悔的就是在藏书楼得罪了老董,以为大本个月过去了,这件事也就揭过了,但还是逃不过因果。在皇帝留下李沁离开,所有的宾客也离开青崖书院后,就开始了跟韩通文算账了。所以今天被山长大人押送着要去给老董磕头认错从李安口中韩通文也知道了这董伯华也确实是一个令人敬佩的人,有谁能把自己的一生用来整理那些失传的或者即将失传的圣人典籍。老董是一个伟大的史学家,看起来像老农是因为他常年行走于大唐各个角落去取证,考察,编撰或者补充那些失传的史书,一次五胡乱华让汉民族遭受了几乎是灭顶之灾,留下的典籍十不存一。四大书院中青崖书院的藏书楼堪称其中之最,究其原因正是有老董三十年如一日的不辞辛劳。他没有妻子儿子,常笑言自己已经与这些书籍结为连理,在他看来世间的事除了生死,剩下的都是闲事。
韩通文也知道了他自己有多丢脸,那些失传的宝贝又不是老董弄的失传的,可怜的老董七十多大半只脚迈进棺材里的老头子平白无故的挨了韩通文一个后生晚辈一通臭骂,老董没杀人已经算他宽厚仁慈了,今天被李安揪着耳朵去磕头认错也是应该的,没什么好抱怨的,纯属自作自受,骂人的时候痛快了,今天到了打板子的时候了。
到了藏书楼时,老董正把脑袋埋在书堆里不知道在找什么。
“老董啊”李安轻声叫道,但董伯华在专心致志的干着自己的事似乎没听见。
“老董”李安又叫了叫了两三遍,董伯华依旧没有反应。
“董伯华”李安愤怒的吼道
呼隆一声,书堆倒塌将老董的脑袋都埋了起来,这一嗓子差点没把老汉吓死刚欲发作却大喜发现了韩通文,难看的脸上挂着一溜溜的褶子
“学生韩通文前几日冒犯董先生,今天特来道歉,请董先生恕罪”韩通文九十度一鞠躬,当然能不跪就不跪了男儿膝下有黄金,跪的时候总会硌的腿疼。不说有黄金,动不动就跪总显得没骨头。
“快快快,老夫终于找到了邓禹,你说的云台二十八将之首,因为当地乡党口诉的太夸张,所以老夫以前只以为是传闻,这几日老夫一直在翻阅史书终于发现了一些端倪,这才确定这位云台二十八将之首的传奇武将竟然真的在历史上出现过。”
韩通文一愣,他预想过好多种他认错时会出现的惨状,甚至思考过老董要是下手太狠时该不该跑,老天真的是特别会玩人啊
“董先生,学生是来道歉的。”
“你觉得你说的有错吗”老董问道。
韩通文想了想抛开对老董的不敬似乎他真没说错什么。韩通文摇了摇头“学生自以为说的没错,但唯一错的就是没有尊重您”
“没错不就得了,道什么歉,至于老夫,心眼没那么小,得罪就得罪了,你帮我编撰成这篇邓禹人物传老夫也就原谅你了。”董伯华哈哈大笑道。
“学生一定知无不言”韩通文满心温暖
“邓禹之比诸葛,先生以为如何”
“诸葛卧龙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计谋无双,为纵世之才,我虽不了解邓禹但应该是不如的”
韩通文非常开心,毕竟他不是变态,有受虐思想,用一个邓禹换他免受责罚,这买卖做的值。有在练剑吗为什么我和别人不一样。为什么你要和别人一样。剑术,是可以看见的,闭上眼睛,细细的去感悟,那风声,那鸟语
“诸葛孔明辅作刘备并未恢复刘汉皇朝,但邓禹却辅助光武帝刘秀成功建立东汉,邓禹在名声上不如,仅功绩而言邓禹却要胜之。诸葛孔明识人不明,马謖守粮道故失街亭,而邓禹善于识人,邓禹所荐举的人才,都能才职相称。诸葛孔明试图以他举世无双的才智和军事才能恢复汉皇朝,才智上邓禹弗如甚矣,军事上也有之耻,但邓禹却是以改变君王德行来始天下归心,此教化之功劳。邓禹说,现在海内混乱,人们思念明君,就像婴儿思慕慈母一样。古代兴大业得天下的,在于德的厚薄,而不是土地的大小。论语有云,四海咸服。”
董伯华和李安叫了一声好,他们也是儒生,对于这种德化自然拍手称快。
“二十四岁,封为酂侯,食邑万户。邓禹内尚文明,行为忠厚淳朴而且周密,服事母亲非常孝顺。且不贪图权力,天下已经平定,常常想疏远名势。有人说大树将军论武功文治应该排在邓禹之上,但是邓禹有子女十三人,让他们各掌握一门技艺,整饬家规,教养子孙,都可以成为后世的楷模。一切用度都取之于封地赋税,不修私产不谋私利,可谓一世清名。子孙后世一门二十四候,一帝后可谓教化有方。而冯异,一代四代只有祖传的平乡候,中间还有不成器的孙子造反被废。在这一点上邓禹就甩出冯异十万八千里。”
“照你看来,云台二十八将应该个个武功卓绝,但那为何他们不甚出名”
韩通文想了想“依学生愚见,之所以出名是因为现在的凌烟阁太广耀眼,遮盖了属于云台二十八将的光环,这是其一。其二是因为刘秀一统天下后,退功臣,进文吏,儒生掌权。而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