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8(2/2)
“好嘞好嘞,马上跟上”韩通文一听一脸的奉承。
“看你这表情真恶心”叶柳道
“小叶子,嘟囔什么呢”吴青河道
“没有,吴先生,我跟他说能给几位先生提行李简直三生有幸”叶柳点头哈腰,脸色变得比翻书还快,韩通文想笑笑不出来,因为一张嘴壶掉了。
独对亭终于到了,六角飞檐,朱红色的柱子,这里西对五老峰,下临圣泽泉,崖石峻峭,涧水湍急。原为张万卷山长校勘书籍之所,因此又称为勘书台。大唐太祖皇帝引兵过庐山时曾与那一代的山长会见此处,为纪念李勃,在此择地建亭,取名独对亭。
亭中不算小,正好有五个石凳一圆石桌,看来辛苦了一路连坐的地方也没了。
亭前有一小片开阔地,五个老头子各自取了自己的东西道亭子里坐了下来。
“好了,你可以破山了,你选择先什么题目”
“就这么开始了”韩通文问道“这么隆重的事难道就这么随便吗”
“混账,哪里随便了,青崖书院硕果仅存的几位鸿儒几乎都在这里了你还敢嫌弃阵势小”史中远呵斥道
“本来有很多规矩的,首先你有资格破院后书院需要敲响院钟,然后沐浴,斋戒,祭天,祭祖,之后祭文圣,焚表,然后择良日在众学子之前破山”
“那怎么到我这里都免了、、”韩通文委屈道
“我们年岁了大了,受不了那些折腾”李安倒也干脆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们中最年轻的老柳做你爷爷辈分都够了自然不需要遵守那些规矩。”看来吴青河也不是什么好鸟。
“好吧,那我选择诗词”韩通文有句话憋在心里不敢问,孔老夫子七十可以不逾矩,那老人家是文圣,你们他娘的也是“诗词那就老夫先来吧”胖胖的温其安笑道
“请赐教”该有的尊敬还是不能少,韩通文恭恭敬敬的执了一个弟子礼。
“五老峰风景不错,青崖书院也非常美,你可择一处书院风景赋长诗一首,以半个时辰为期”
诗词中最难的便是长诗,短诗可以苦思冥想的凑一首出来,但长诗不同,没有文化底蕴和积累根本写不了长诗,可他们不知道韩通文的底细。
韩通文在亭中低头踱步,看上去似乎在思量,实则是在诽谤那些老头子太不像话了,却在空地上投壶,劝酒庐山景色优美,其中的精华又在青崖书院,他最喜欢的无疑有两处,那片桃花繁盛的地方,和峰顶翻滚的云海瀑布。
“先生,有了”
“哦这么快,这可是长诗”温其安有些惊讶
“晚辈可以试试”
“年轻人果然有自信,这边有笔墨”温其安背着手走上亭子
“晚辈最喜桃花,先生们住的地方,还有学楼多有桃花,晚辈就以此为题”韩通文右手提笔,左手挽袖,沾墨
“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花枝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须花下眠。花前花后日复日,酒醉酒醒年复年。
不愿鞠躬车马前,但愿老死花酒间。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世人笑我忒疯癫,我咲世人看不穿。记得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温其安本来只当这一趟是来游玩的,他可不相信有人能真的破山。初句便让温其安这位诗词大家眼前一亮,不仅书法老道,而且诗句新颖别出心裁有种独特的风韵,暗道了一声好。那些正在投壶的先生见温其安脸上欣喜非常,不由得也围了过来,却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只是静静的看着韩通文写诗
此刻的韩通文也沉醉于这诗词中,唐寅的这首虽然是歌,但诗歌在古代便为一谈,韩通文喜欢唐寅的诗,摒弃了那些晦涩难懂的意象,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带着一股现代的风味,韩通文读过很多他的诗词,以风流不羁见长,韩通文一直以为唐伯虎才是现代诗词的开派人。当韩通文收笔时候才发现周围围满了人,放下笔,躬身请教。
“好,好,好”温其安一连说了三个好字“风格秀逸清俊,意蕴醇厚深远,虽然满诗都是花、桃、酒、醉这些香艳字眼,却毫无低俗之气,反而笔力直透纸背,让人猛然一醒。”
“小子,仅凭这一诗你就当得起大唐风流才子”李安的评价一点不夸张“你要上青楼绝对大火啊没你事了,去下面玩去,评鉴完了叫你”一句话说的韩通文差点吐血,不过评价也就到此为止了,因为几个老家伙把他晾到了一旁围在桌前纷纷评鉴起来
第二十九章诗词双上甲
“这小子是个文人的好苗子,桃与逃同音,诗的字里行间更是露着出尘,看来这小子志不在入士”
“诗是难得的好诗,就算比起老温也不遑多让,小小年纪便有如此才华堪称上智之人。只是我不喜欢这诗词里的浓浓的隐意,如果写这诗的人是杖朝之年,我一定奉为知己,如果是知命之岁我喜闻乐见,如果是而立之年我会请他来青崖书院专研学问,但这小子、、、”
“臭小子,你多大”李安向正在投壶的韩通文问道
“十四岁”韩通文看着聚在一堆的老头子心里非常开心,唐伯虎的诗会有问题开玩笑
“喂,你写的怎么样”叶柳一脸好奇
“十拿九稳”韩通文哈哈大笑
“恩才十四”老李安看起来有些生气“好好一个舞勺少年,又是难得的上智之人,怎么就没有一点昂扬向上之志,老夫不予通过”
吴青河也点点头“文采无可挑剔,但隐世的前提是入世,尚未入世便想着隐世我也给不通过”
“上佳诗词如果给不通过,未免可惜”温其安说道“不过这样的小时了了,无论到哪里都收人吹捧,一生遇不上什么挫折并非好事,正如郭璞之言,我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所以我同意老李的看法,不通过”
“如果全部不通过的话我青崖书院恐怕会与一颗明珠失之交臂”柳可定说道
“重考,依然以书院景为题,限定写一首表现博大胸怀的诗”老李安拍板定性。
“韩通文,你过来”李安道
韩通文一脸自信“几位先生,晚辈的诗还算过的去”
“经我五人一致决定,予以中上,不予通过”
“什么”饶是韩通文两世为人听完之后依旧有一种怒火直冲脑门,唐伯虎的诗竟然没有通过但他抑制了下来,应该是有什么原因,听完在发怒也不迟。他的表现完全印在了李安的老眼中,他也决定了,无论韩通文下面的表现如何就冲他的诗才和这份自制力他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