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问水九剑 > 分节阅读 6

分节阅读 6(2/2)

目录

通督脉而凝神,如果说武者最重要的就是“精气神”,那么,炼气为“气”阶段,煅骨为“精”阶段,让身体条件达到极致,那么凝神,便是“神”阶段,重在养魂,开始为与天地沟通而做准备。

任督二脉打通之后的凝神高手,便可以御气外放,如同雷城点将台边的裁判所黑袍执事,手中荧光一闪,便杀人于无形之中,这一阶段过后,便开始了武者的第二道坎,也是无数人终其一生也没办法跨过去的那一道坎。

当年圣祖有云:“见自己而知天地,知天地方能明众生,众生疾苦吾辈疾苦,众生喜乐吾辈超凡入圣”

传说中,凝神高手能感悟天地之间的大道,悟性上佳者得道,能见自己,举手间斗转星移,见自己后知立足之地,地阶高手移山填海,最后知头顶之天,天阶高手弹指间呼风唤雨,能凌空飞翔,超脱于天地之间。对于这样的高手,天玑榜乾榜只留三十六席位,数千年来,那三十六席位极少满员。

至于那超凡,便是九圣人所达到的高度,已然近乎于传说,让人不敢妄想。最后入圣,自古至今,唯独两人,不过天玑与吞骸。

武道艰难,如同披荆斩棘,如同怒海行舟,当人踏上这个道路开始,便注定了自己的孤独,要么命陨半路,化作历史的尘埃,要么脱颖而出,笑傲天下,路漫漫其修远兮,引一代又一代的天之骄子们,前仆后继,上下求索

对于苦行那炼气五品的修为,柳尘心中说不出的羡慕,他只是樊城一游侠,一介布衣散修,根本就没有什么炼气功法,若是没有其他什么奇遇,终其一生,也不过是一识武境界的寻常武者罢了。

此番七十二族与九州之间的大战,或许便是一丝契机,柳尘心中明白,若是此战自己能苟活下去,攒足军功的自己,便有了那么一丝可能得到上位者的垂青,从此踏下修行的道路,即便山雨欲来,大丈夫何惧火中取粟,轰轰烈烈,不枉来人世走上一遭

第十二章:敌袭

“尘哥儿停留识武巅峰应该有些时间了吧”三日之后,柳尘一大早就开始在木字营的空地上舞剑,每日晨练是他这么多年来的习惯,一套剑式下来,他早已是浑身出汗,说不出的清爽,也在此刻,打坐完毕的苦行走出了帷帐,来到了柳尘的身边,抬眼看着那沐浴在晨曦的微光中的俊朗少年。

“两年了,某十五岁的时候,练到了识武巅峰”柳尘微微一笑,接过苦难递来的茶水。

“可惜了”苦行笑着摇了摇头,“我佛国的修行法门过于刚直,不适于剑修,若不然,我也能做主传授你炼气法门。”

“大和尚好大的面子,炼气法门也能私相授之。”柳尘莞尔一笑,也不做他想,佛宗的炼气功法确实不适于自己,再说了,他可没想过去出家当和尚。

“此战若胜,陛下和教宗应该会有封赏谕令,到时候,我去求求师叔,让他老人家给你一个名额,让你陪我和苦难去紫荆山书院学习。”苦行一边啃着馍馍,一边无所谓道:“当然前提是咱们都活着”

“此话当真”柳尘眼睛一亮,暗自压下了心中的激动,等了这么多天,大和尚总算说了句人话。

“出家人不打诳语你以为都跟你一样那般无耻。”苦行一脸鄙视的白了柳尘一眼,便不再理他,惹得一旁的小和尚苦难憋红了脸,咯咯直笑。

敢情在雷城大营的事情,这大和尚心中一直还记得,呵呵,柳尘摇头一笑,心中舒畅不已,也不管大和尚脸色好不好看,自己一屁股坐到了他的身边,三人一起吃起早餐来。

晌午的时候,木字营的三百军士全部集合了起来,柳尘一身黑色鳞甲,手持虎牙长枪,端端坐在马上,说不出的英姿飒爽,就连远处不断观望的薛正宋忠二位都督,都忍不住啧啧称叹:“好一个俊俏英武小将军”

三百个甲士,就是三百个骑兵,木字营是骑兵建制,虽说人数不多,但一集合在那里倒也颇有气质,云州大营调拨来的甲士皆是用枪,云州军长枪营可是出了名的犀利,而剩下的那些晋州琅琊卫都督府的甲士却是人人持棍,九尺长棍乃是晋州僧军的常备武器。

琅琊卫九个都督府,每个都督府的军士都是就地招募,而后子承父业,代代相传,晋州乃是佛国,自然而然的,僧军便成了正统,这些个军士,都是还了俗的俗家弟子,各个都是心中虔诚的信徒,即便琅琊卫乃是天子亲军,可是到了个诸侯领地,圣主与大公的谕令,在某种情况下,可比圣旨管用多了。

柳尘打马盘桓在全军阵前,眼下不断打量着身前的三百号人马,他的心情颇为激动,也许就是今天,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带兵打仗,也是他奋发向上的第一步,以前做游侠儿的时候也没想过自己会有今天,一声令下,三百号骑士为他出生入死,这种感觉,确实让人心头火热,男儿在世,理当如此。

看着两百多辆押运粮草的车驾从身边缓缓走过,然后出营,踏上了黑水原的土地,柳尘深呼了一口浊气,让心绪稍稍平复,而后扬起长枪,大手一挥道:“木字营,前进”

“尘哥儿”苦行打马走在柳尘身边,压低了声音道:“万一等下遭遇建奴,还望尘哥儿保护好我师弟,我自会在你二人身边周璇。”

柳尘闻言转头看向了自己身后的小和尚,见他一脸苍白,浑身颤抖,也不知道是兴奋还是恐惧,感受到了柳尘的目光,小和尚脸色一红,有些羞涩的吞了吞嗓子,冲着柳尘干笑了一阵。

粮车在那一望无际的黑水原上,留下了一道道不深不浅的车辙印子,已是夏末,空气中正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