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21(2/2)
军寨里的生活极其枯燥无聊,放眼望去,到处都是沼泽、植物与蚊虫,晁鲸找来军士赌了几把,原以为能轻松赢钱,没想到这帮家伙一个比一个手顺,晁鲸输多赢少,赔了百十两银子,扔骰子不玩了,心里更加佩服杜穿云。
本以为能够平安返京,当天晚上却出了点事,一伙刺客潜进寨子里,一头放火,一头刺杀,目标正是杨奉。
击败云梦泽群匪的是楚军,江湖人却更恨杨奉。
杨奉用一场盟主大会拖住了栾半雄等人,使的是江湖手段,因此更遭嫉恨。
寨中将士平时散漫,一遇袭击却都反应迅速,分头救火、救人。
晁鲸大惊,一开始以为刺客的目标是“钦差”,躲在屋子里没敢出去,等到外面态势平稳,出门一问才知道这些人是来杀杨奉的。
一共十余人,都是亡命的强盗,要为栾半雄报仇,一半当场被杀,另一半被活捉,押到杨太监屋门口。
杨奉走出来,刺客们一看到他就破口大骂。
杨奉没回嘴,根本就没开口,轻轻挥下手,比驱赶蚊子的动作还轻,将士们领会,手起刀落,将刺客全部诛杀。
晁鲸心惊胆战,直到这时他才察觉到,寨中将士对杨奉极其尊重,杀人的时候抢着动手,不愿落于人后。
晁鲸没法睡觉了,干脆找人喝酒,他在白天输了银子,人缘大增,来的人不少,一边喝酒,一边聊天,晁鲸有意将话题引向杨奉。
将士们视杨太监为半妖半仙的人物,传得神乎其神,据说杨奉经常半夜出寨,黎明返回,来去无踪,谁也看不到,相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消息传来,某地的某某死于怪病。
晁鲸当然不相信杨奉会妖术,但是仍极为惊讶。
次日一早,他不想再留,命人收拾好行李,敲门去请杨奉上路。
杨奉遵守承诺,上马出寨,五百余名将士排列两边,匍匐在地,恭送杨太监,鸦雀无声,比对“钦差”恭敬多了。
在县城里,杨奉与京城带出来的部下汇合,共有五十余人,一同上路回京。
杨奉的身体状况的确很差,不能走得太快,经常要停下休息,可无论是在马背上还是在床上,他总捧着一本书,看得极其认真。
晁鲸不识字,对读书不感兴趣,因此从没问过书的内容,只是觉得杨奉是个怪人,能得到皇帝的赏识,更是不可理解。
离京城还有三日路程,杨奉的病情突然加重,住进了驿站。
晁鲸立刻找来郎中,郎中开了几副补药,却说不出所以然来。
这一停就是三天,杨奉慢慢好转,他从不抱怨,也不喊疼,无论有多不舒服,都是默默忍受,即使面对郎中的反复询问,只回以“还行”二字。
但他说自己又能上路了。
晁鲸只盼着能将杨奉平安送到京城,当然很高兴,花钱雇来当地最好的轿子,最后一段路,要将杨公抬回去。
次日一早,晁鲸去请杨奉,敲门没有回应,他早已习惯,径自推门进去,只见杨奉躺在床上一动不动,伸手探去,已经没了鼻息。
枕边放着那本书,晁鲸第一次对书感兴趣,可是打开之后,发现书只剩封皮、封底和中间三页,其余部分不翼而飞。
他记得很清楚,杨奉在路上看的是一本厚书。
第四百五十四章故事
封皮、封底是厚厚的深蓝纸张,非常旧了,边角翻卷,摸上去软塌塌的,封皮上原本无字,辗转流传的过程中,有人自作聪明,在上面歪歪扭扭地写下“淳于枭”三个大字,“枭”字缺了一点,字迹与里面的正文完全不同。
侍卫与御医整整调查了七天,确实找不出任何毒药的痕迹,才在皇帝的催促下,将残书上交。
在这七天里,韩孺子怅然若失。
杨奉居然就这么走了,比那些不愿向朝廷效忠的江湖豪杰还要决绝:杜氏爷孙选择重返江湖、厨子不要命选择消失、丑王选择发配边疆,杨奉直接奔向死亡。
韩孺子没去看遗体,身边的人都不同意,他自己也觉得没必要,杨奉给皇帝留下了话,不是通过尸体表露,而是用一本残书转达。
韩孺子今晚没回寝宫,也没有召见任何一位嫔妃,坐在凌云阁里,秉烛夜看。
原书的确很厚,至少有三百页,如今只剩下三页,去掉开头、结尾两段不连贯的字词,其它内容记载了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在正史、野史里都没有,作者也不给出处,以知情者的口吻写下来。
主角是大楚太祖韩符,按圣军师所说,这本书的一多半内容都与楚、齐、赵三方争霸有关,这个小故事也是如此。
故事直接称太祖为“韩符”。
大意是韩符灭掉了陈齐、庄赵之后,坐拥天下,心中却不得安定,庄氏已经全灭,陈氏却有遗孤逃亡,以陈家在齐鲁一带的号召力,随时都可能卷土重来。
韩符派出大批亲信分赴各地,监督官府四处搜寻陈氏后人的下落,与此同时,又将齐民大量外迁,充实北疆与南方郡县。
一名亲信找到了线索。
原来陈氏后人一直受到豪侠的保护,东躲西藏,最近的时候离京城只有不到一百里。
韩符大怒,他本人从前是一名三四流的豪侠,遭到官府追捕时,也曾得到过诸多豪侠的帮助,但他现在是皇帝了,天下唯一的皇帝,受不得豪侠的违法行径,于是传旨,限期一个月之内,必须交出陈氏后人,否则的话,所有曾经接待过陈氏后人的豪侠,都将被处以死刑,甚至株连三族。
到期之日,各地的七名豪侠不约而同前往本地衙门前自首,但他们不肯透露陈氏后人的下落,而是选择了自杀,这七人一死,线索再次中断。
事隔三天,一位陈氏后人突然出现在京城街头,在大声宣告自己的身份之后,当众自杀,以谢诸豪侠的庇护之恩。
天下民意汹汹,韩符也怕了,假惺惺地大赦,将与此有关的其他人释放,从此之后,公开追捕转为暗中调查,可是直到韩符病逝,也没有找到其他陈氏后人。
这个故事究竟想说什么韩孺子看完之后感到困惑。
反复看了三遍之后,他决定寻求他人的意见。
“孟娥,你过来看看。”
自从住在皇宫里之后,韩孺子白天忙于处理朝政,晚上极少单独就寝,孟娥名义上仍是皇帝的贴身侍女,两人见面的机会却不多,但是没有因此产生疏离与陌生感,韩孺子随口叫她的名字,她嗯了一声,走过来,与往常一样不冷不淡。
共有三页纸,孟娥看得很快,放下纸,看着皇帝。
“你觉得这个故事想说什么”
“我觉得这个故事是假的,在义士岛的记载里,陈氏后人是被一批忠臣保护,直接逃至海上,与豪侠没有关系。”
“这是一本教人如何造反的书,所有的故事应该都是例子,用来说明一个道理,无所谓真假,我在疑惑,这个故事的道理是什么”
孟娥又拿起纸,看最后半段,都是在赞美豪侠,没说“道理”。
她想了一会,“首先,写故事的人不喜欢大楚太祖。”
韩孺子嗯了一声,这是很明显的事实,他看一眼桌上的太祖宝剑,自从宝剑物归原主之后,他就一直带在身边。
孟娥又想了一会,“大概是说豪侠也能让皇帝难堪、让皇帝低头吧,故事里的太祖最后不是放过了其他人吗”
“杨奉为什么偏偏留下这个故事或者说杀死杨奉的人为什么这样做”
“陛下仍然怀疑杨奉是被暗害的”
“栾半雄说过,书能杀人,杨奉果然死了,书却只剩下三页,我不能不怀疑。”
“那这就是挑衅了,刺客想告诉皇帝,他会像陈氏后人一样逃得无影无踪,陛下永远也抓不到他,最好的选择是与太祖一样,就此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