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帝国崛起 > 分节阅读 444

分节阅读 444(2/2)

目录

带队的老钱是华亭人,钱不多的族亲,通过这层关系,进了松江府义务教育学堂任副校长。这是一个收入不算太高,但是很有面子的职业。每年从江南商税和船舶司税收截留下来的款子,根本就无法把江南的义务教育全面铺开。这个时候,民间的募捐就变得很重要了。而老钱,现在就是负责募捐和前期筹备者,这一趟先走陆路去的辽东,回来时从辽东带走一批人,登州接一批人,返回华亭。这一路的辛苦,对他来说不是白白付出的。因为五年之后,他将得到大发银行的支持,参选松江府的议员。

十年前他不过是一个银行的小跑腿,现在能身居这个位子,今后还能当议员,对他来说人生已经比较美满了。读书,科举这条路,现在依旧是主流,但是很多人已经找到了另外一条路。比如老钱钱文达,少年时曾在族学就读,为了供一个秀才,家里吃奶的力气都用上了,结果他一直到25岁都没能中秀才。后来通过老钱的关系,进了银行跑腿。从小钱变成老钱,苦熬至今才有了这么一个机会。虽然收入比不了银行的掌柜,但是对他这个小人物而言,能从一个排名最后的分行小掌柜转化成一个副校长,也是光宗耀祖的事情。

夏末晌午的太阳毒的厉害,码头上等候的人们都出了一身汗,就在大家等的不耐烦的时候,老钱总算是把最后一个人等下船了。

张登高松了一口气,不用在没有遮拦的码头上承受太阳了。老钱的运气不错,从辽东和登州来的这些学员,从小都接受过一些军事训练,纪律性很强,老钱让大家等着,大家都安静的等着,没有人闹事。

送了一口气的老钱回头看看时,突然觉得很诡异,热闹的码头上,一百来人拎着各自的行李,安静的自觉列队站在一旁等候的场面,让他觉得很不习惯。这要是江南的本地读书人,这么让他们站着,恐怕早就闹腾起来,应该有不少人跑码头附近的树荫下呆着了。

“各位,抱歉,问一句,你们都当过兵”众人整齐的摇头,张登高听不下去了,站出来道:“老钱,赶紧带着大家出去,找个地方凉快凉快,这都站太阳下面半个时辰了,也就是从登州和辽东来的,不然早散伙了。”

记住这个问题,老钱赶紧交代自己的随从断后,领着这些自己扛着行李却非常轻松的教书先生们出了码头,找个茶馆招呼大家坐下休息,交代随从去华亭县衙报信。

“各位,一直没告诉大家,不是不想说,而是上面交代,怕大家有抵触情绪,不愿意离乡背井的来此就职。”老钱做了一圈揖,众人听了都纳闷的看着老钱,最后还是张登高站起道:“老钱,难道说我们可以拒绝不来”老钱点点头道:“上面是这么说的。”

“哎”无数的叹息声响起,总算有人抱怨道:“我说呢,陈老爷就不是强人所难的主,原来是这样。算了,这都到了江南了,既然是陈老爷需要大家来这地界,那就别抱怨了。”

就这么一句,大家又都安静了,老钱心说我都奇了怪了,怎么这么好说话这是

看看众人顶多低声互相交流,老钱觉得这事情透着一股诡异,这可都是读书人啊,辽东登州各个学堂里抽调的先生。这要是江南的读书人,还不得先闹腾一阵再说啊

趁着休息的时间,老钱抓紧介绍这一次来江南的目的,众人虽然多少有点不满,但是也没过激的反应。老钱现在一肚子的后悔,要不是出海之后就吐的昏天黑地,花了半个月才缓过劲来,也不至于错过跟大家在海上交流的时间啊。早知道,就不该省钱走海路了,走陆路虽然消费要大一些,但是不会受那么大的罪不是

还没到饭点,茶馆里的人不多,难得在华亭街上出现的陈燮,手里拿着一份明报,看着上面最新的消息。京师的消息其实陈燮都知道,他在意的是上面转载的一些文章。御前扩大会议后,京师的风声彻底扭转了,官员纷纷在报纸上撰文,赞许朱慈烺有“仁宗”之风。

明朝历史上被称作“仁宗”的,也就是朱高炽这么一位了。文臣对皇帝的态度可见一斑,“仁宗”二字可是很高的评价了。当然了,现在不过是初现端倪,所以才“之风”。

第六百八十一章法治是基础

第六八十一章法治是基础

陈燮可是很清楚这些文臣的尿性,只要朱慈烺让出第一步,他们就会步步紧逼,不然大明自朱棣自后,文臣渐渐的掌握朝堂话语权是怎么来的皇权被逼着拉上太监制衡了,司礼监的批红权面前,文臣真的跳不起来。,张居正在给冯宝的信件中,语气就极为恭敬。

现在司礼监的披红权取消了,文臣的春天又来了。继续这样下去,皇帝变成国家吉祥物是迟早的事情,这一点陈燮真是故意的。慢慢的拖着大明,走向自己想要的道路。

钱文是个活络人,出手大方的包下整个大厅,这一多号人可以有个临时休息的地方。主要还是这个时代的通信不便,海上航行又没个准数,不然也不至于出现这种情况。

很快老钱就跟大家混熟了,这些人的资料他都有,一个一个的对上号,认识一下。什么义务教育办公室,他还挂了个副主任的名,今后要跟这些人打交道的。

再怎么有纪律,这也是一多人,围着桌子互相聊天,了解身边的人和事情,这是正常情况。楼上的陈燮听到了动静,低头看看表,时间不对啊,上午十点十五分,怎么会这么热闹出了雅间,看看门口的韩山和另外一个近卫,陈燮没开口韩山就道“老爷,来的是从辽东和登州接来的先生们,都没带家眷。”

陈燮一听这话便皱了眉头,大明的人结婚的早啊,这一多人九成九都是有家眷的,有的孩子都能打酱油了,怎么让人孤身来此呢也不知道那帮孙子是怎么办事的,这不是临时调动。是长时间的事情。不过仔细一想,大明的人就是这个尿性,男的出门在外谋生,老婆在家带孩子伺候老人,这是一种常态。真要把家眷接来,那麻烦可不少。

嗯。这事情需要引起重视,别影响教学质量了,回头把人叫来问一问再。

韩山在前,两位身材矮的女忍者在后,不紧不慢穿过大堂。楼下的教员们都不知道,他们与陈燮可能就这样擦肩而过的时候,张登高的眼珠子突然圆了,嗖的站了起来,朝陈燮拱手作揖“的见过东家老爷。”

噼里啪啦的眼珠子掉了一地。登州人加张家庄的出身,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