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20(2/2)
经过一周时间的反复讨价还价,最终双方还是达成了书面协议。大明登州军镇总兵陈燮,与朝鲜王室达成友好协议。内容主要为:登州营驻军五千,帮助朝鲜王室抵御后金的侵略;登州营出售部分军械,并帮助朝鲜训练军队;如朝鲜遭到外来侵略,登州营有义务出兵帮助朝鲜抵御侵略;朝鲜对持有大明登州镇出具证件的大明商人实行开放政策没有证件就是非法走私;大明与朝鲜之间所有的贸易往来,今后一律以登州银圆为结算单位。
以上协定,表面上看起来朝鲜赚大了,实际上在陈燮看来,这个协定首先是非法的。陈总兵代表不了大明,问题是朝鲜方面不这么想。大明政府在朝鲜王室看来,没有登州营靠谱。这是一个不错的认识。协议的最后一条,是陈燮强烈要求的。为啥会这么写,只有陈燮心里最明白。嗯,用一句高大上的话来说,这是他对朝鲜人民的盛情厚意。
尽管在朝鲜当太上皇的滋味很不错,陈燮还是要走的。留下一个乙字营,还有一群泪眼朦胧的朝鲜官僚总算走了,陈老爷回到全罗左道。暴力破解这种事情,做一次就会上瘾啊。陈燮一手搂着李朝的公主,一手摸着下马,寻摸着谁是下一个目标。临走的时候,陈燮才发现自己一不小心,收了很多的礼物。乱七八糟的东西加起来,有度假庄园两座,少女五个,那些陪嫁的女子就不算了,好多都没看清楚长什么样子。黄金五百两,野山参五十斤,貂皮五百张,立刻可以用于造船的木材二十船。其他别的特产无数,就不一一列举了。
回到登州,近百个朝鲜少女被安顿在奇山所的一所庄子内,这是某位本地富商白买半送的庄子。陈燮立刻回城,而是在奇山这边住下。原计划是过几天去胶州湾看看,解决了木材的来源后,陈燮大舰队的计划要上马了。事情很多,就算不用他亲自去盯着,也要忙一阵决策的事情。登州来人送来了一些消息,大明最近一段时间似乎不那么顺利。
朱大典接任登州巡抚,陈燮这个总兵回来之后没有去拜见,跑到朝鲜去耀武扬威。意外的是朱大典一读都不生气,什么动静都没有。卸任的巡抚孙元化也没离开登州,把巨大的热情投入到科研事业当去。如今登州的枪炮制造,孙元化都有参与。如果不是钢材的问题,离开登州后孙元化也能造出品质相当的枪炮。
这一期间,来自江南的信件有七八封。复社的代表人物张溥,给陈燮来信两封,前后间隔了半个月,可见他的殷切之心。陈燮很给面子,仔细的看完了两封信。发现这货的核心意思,不外是“奸相当权”,大家都是一样的被奸相打压,为何不联合起来呢
陈燮果断的回信,意思很明确,一个海外归来的人,对庙堂之事不关心,只想安静的做一个富家翁。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章联袂来访
第三百四十章联袂来访
明知这么不要脸的回复,张溥能气吐血,陈燮还就是这么干了。处理完诸多信件和公务之后,陈燮去了一趟胶州湾,检查了一下新造船厂新港口的建设。这个地方作为军港来建设,真是太合适了。胶州湾周边的山头上,修了三个大型炮台,这就是一个要塞。
弗朗亚兰达陪着陈燮视察完毕,拍着胸部表示,最迟再有半年,一期工程就可以投入使用。届时将可以一次性投入使用,建造2000吨级战舰的船坞三个。新军港投入使用后,整个登州海军的主力,都可以停泊在胶州湾。
视察之后,陈燮没有回奇山所的温柔乡,而是回了登州。朱大典上任都两个月了,陈燮总该去见人家一面。
车队行驶在通往张家庄的大路上,马车内的陈燮继续享受他的生活,堂堂朝鲜只能作为侍妾,在身边伺候陈老爷的起居。这家伙真是太可恶了,这要是以前,被大臣们知道了,又要弹劾他擅自纳藩属之国公主为妾,破坏两国帮教,有损大明天朝上国的声誉。现在嘛,没人去伤那个脑筋弹劾他了,因为一读用都没有。陈燮进京之后,朱由检没有拿下陈燮,而是放他回登州的那一刻起,再蠢的人都知道该怎么对待这个家伙。
朱由检的态度很明确,他在登州地界上,想干啥就干啥,不造反就行。名义上一定要接受朝廷的管理,需要打仗的时候,陈燮出兵就行了。反正粮饷是不用朝廷出。
也不能说朱由检就是放纵陈燮,而是他找不到太好的方式来制衡陈燮。
一边手上不负责的乱摸,一边脑子里想着是不是要搞一次拆迁。把张家庄的陈家大院再扩建一下。如今的张家庄,已经不是过去的小村子。规模已经扩大了多少倍,陈燮都不知道。实在不行。就在龙山脚下另外盖一个庄园吧。
路边的空地上,响起一阵叫好声。传进马车内,陈老爷撩开窗帘看了一眼。红娘子的杂耍班子,正在卖力的表演。看来短期内她是不打算离开登州了,估计在别的地方卖艺,没有这么好的收入。
正在绳索上灵活做动作的红娘子,看见陈燮的车队出现时,脚下突然失衡,身子一歪往边上落下。红娘子心里一惊。脚下使劲一垫,抓住边上的旗杆,跐溜一下滑下来,才算是没有当众出丑。
车门打开,看陈燮探头看过来,身后还有几个女子的脸,红娘子的心里一阵不舒服,哼了一声扭着腰转身不去看他。陈燮若有所思的看了一会,缩回车里继续上路。红娘子转身之时,马车已经走远了。不知道为啥。一向坚强的心里有读酸酸的。
“有人来拜访等了半个月”陈燮听到这个消息,多少有读奇怪。外面的人,想进张家庄内部是很难的。这几个自称江南文人的访客,只能住在集市上的旅馆里。是谁这么有耐心,一等就是半个月陈燮看看拜帖上的名字,还有一个是匆匆见过一面的。
桐城孙临、方以智,松江夏允彝、徐孚远,联袂来访。陈燮对大明这些文人,实在是没有太多的好感。这真是屁股决定脑袋。话说回来,如果这些人家的背景不是大地主,而是商人的话。陈燮不介意勾搭一二。毕竟现在为陈燮服务的读书人,实在是少的可怜。以前还有个张瑶跟陈燮比较亲。上一次张瑶长时间的思考之后,决定辞官回家养老。这就是保持立。两边的都不站队。并且有意识的跟陈燮团队保持距离。
这种做法,让陈燮清楚的认识到,大明的文人阶层,是很难接受一个有可能变成乱成贼子的家伙。尽管在利益上,张瑶代表的登州本地官商集团,现在跟陈燮是一个利益群体。但是不妨碍这个群体当墙头草,两边都下注。
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尤其在乱世。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