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重生之商界霸主 > 分节阅读 385

分节阅读 385(2/2)

目录

知道的越多,就意味着,危险和麻烦,就会越大。

但因为这件事情的突然发生,米方和英方的视线转移,在木贝联军和新政府军这边,却是出现了一个短暂的真空两方的弹药和武器,都已经不多了。

周泉北刚刚回到泰坦谷地,木贝的使者就找上门来,迫切希望周泉北可以提供火力支持。

此时这种事态,如果等那些法国商人的装备运过来,很可能,木贝联军就要丧失现在的优势。

打仗这东西,其实关键就是一个“势”字。

毕竟,在这片土地上,由于多元文化的复杂性,谁也不能说自己就是代表正义的一方。

你可能代表的是你本族的利益,但却绝对不可能代表他族的利益。

对于本族而言,你是正义的使者,但对于他族而言,你可能就是魔鬼的化身。

此时,木贝联军的优势,是控制了大多数的土地,但缺点,也十分明显,这里他们的部族,毕竟是少数,如果不能在最短时间内攻克首都,一旦新政府军缓过气来,那,结局可就难料了。

木贝和流亡政府,也相当清醒的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必须加大对首都的攻势了。

“周,只要你能为我们提供足够的武器和弹药,我们愿意支付双倍的价钱。”

木贝联军的使者,是流亡政府原先的外交部长,这个中年胖子,此时也顾不得其他了,为了得到足够的军火,他简直恨不得管周泉北叫爹了。

周泉北的眼睛微微眯了起来。

对于木贝联军购买武器的这些钱,他根本看不上眼,毕竟,这只是些轻型武器,也值不了多少钱,但一旦卖给木贝联军,必定就要遭到英方甚至是米方的警惕。

这对周泉北而言,并不是很划算。

但,透过这个中年胖子的眼睛,周泉北却又清楚的意识到,这或许是一个获得更多土地的机会。

泰坦谷地的地理条件虽然非常不错,资源也算丰富,但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缺乏战略上的纵深。

而木贝的原始领地,就在泰坦谷地的东侧,这片毗邻沙漠的群山,虽然物资匮乏,但绵延极长,最关键的是,这里是属于泰坦共和国的治下

在木贝这些部族头人看来,这些土地,简直是垃圾至极,鸟毛都不生一根。

但对周泉北而言,如果能获得一片山区,无疑将会使自己的势力,得到极大的扩展。

以后,就算周泉北想研究些什么秘密的东西,在这群山里,也很难被人发现。

加上之前获得的布尔坦镇和蓝宝石镇,周泉北就可以将这一片区域,联合起来,形成自己真正的领域。

“部长先生,您也知道。我们现在面临的压力,也非常大。如果为了这件事情,再跟英军方面产生误会,这责任,实在是有点太大了啊。”周泉北笑眯眯的看着中年胖子。

这位原外交部长当然明白周泉北的意思,忙道:“boss先生,您放心,我们绝对可以保证这件事情的秘密性。您与木贝将军,也是老朋友了。木贝将军对您的人格,非常的推崇。他说,您一定不会见死不救的。”

周泉北不由好笑,这胖子,倒是真会为自己的脸上贴金,不过,木贝这厮,应该是已经准备好了挨一刀的。

“部长先生,既然您这样说,那我想,我们或许可以好好谈一谈。甚至,我可以无偿为你们提供这笔支持,但”

第532章再遇麻衣

周泉北考虑再三,最终还是决定,为木贝联军,提供这笔急需的军火支持。

虽然这会为泰坦谷地,平添上一分风险,但与寸土寸金的土地相比,这就算不上什么了。

但周泉北却也绝不会妄自托大,次日清晨,汪伦作为泰坦谷地的市长,前往美国公干。

只是,虽然为木贝联军提供了最急需的军火支持,但周泉北对木贝联军的前景,却并不是太看好。

当年,新政府军推翻政府军,一举攻入首都,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原来的政府军在很多方面,做的实在有些过火,并不得民心,而新政府军的军事行动,得到了很多民众的支持,事半功倍。

但现在,新政府军虽然立足未稳,但历史上的种族大屠杀,却并没有发生,新政府军依然得到主族的支持。

如此,双方只能算是半斤八两,除非有人开挂,寻求强有力的外力介入,否则,胜负依然是两两之间。

不过,现在这种事态,无论是英军还是米军,都绝不会轻易出兵,还得靠他们自己来。

周泉北就算付出了这笔军火,但红利,却也并不会马上兑现。

但周泉北有的是时间,想在这片土地上生存下去,锐气当然要算一方面,但具体到泰坦谷地眼下,周泉北最需要的,却是耐心。

抛却了这些琐事,周泉北也有了更多的时间,视察泰坦谷地,关注各项事务的发展。

到了现在这种程度,周泉北也有意,下放给汪伦和泰坦谷地市府更多的权利。

同时,周泉北也通过各种渠道,鼓励泰坦谷地的华人,参与到权利架构之中,让更多的人,从这里面得到实际的利益,从而,和泰坦谷地这片土地,密不可分。

对于白人和黑人,周泉北虽然有歧视,但却并不对他们关上权利的大门,一些基层机构,周泉北也鼓励他们的参与,只要做得好,周泉北并不吝惜,给他们一条通天之路。

而这个时候,崔玉兰和老爷子刘明高,也经过多次辗转,终于来到了泰坦谷地。

崔玉莲抱着大胖孙子,喜不自禁,刘明高也是笑眯眯,他实在没有想到,他的小北,竟然能做出这样的事业。

崔玉莲和老周虽然非常想取得周泉北长子的命名权,但刘明高却是早就把这件事包揽在了自己身上。

老爷子自从得到了这个消息,就开始博览群书,几乎翻遍了他能翻阅的所有资料,最终,给周泉北的宝贝儿子,取名为周茗。

希望这小子能接地气,像是杂草一样,生生不息。

“干爷,再往北走,那就是沙漠了。泰坦谷地北部,最大的问题,就是缺水。所以这片广阔的土地,并不适合发展农业。实在是有些可惜啊。”泰坦谷地北段的牧场上,周泉北笑着为老爷子解释着这里的情况。

刘明高虽然一辈子搞的是党群工作,但对农业问题,却并不陌生。

刘明高当然也明白周泉北的潜意思,凡事,还是自己握在手里比较好,否则,一旦受到了别人的掣肘,那代价,可就比平时,要高出不知道多少了。

“呵呵。农业问题,看起来复杂,但真要做起来,却也并不是太过复杂。最关键的问题,还是要因地制宜。小北,现在早已经不是几百年前的时候,老百姓只能看天吃饭。这方面,美国和澳大利亚,包括我们华夏,都做得很好嘛。”

周泉北笑着点点头,“干爷,我也知道这个问题。可惜,我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如果给我足够的时间,我有信心,把这里变成一片人间乐土。”

刘明高哈哈大笑,“岂不闻老祖宗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周泉北瞬间也明白了刘明高的意思,忙笑着拍马屁道:“干爷,姜还是老的辣啊。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