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3(2/2)
庇其叶而伤其枝,这句话并非是邱言杜撰,而是先贤言语,全句是“弊中国以事夷狄。庇其叶而伤其枝”。
贤人之言一出,调动起一丝流转世间千百年的秩序之力,将那被道术激发的转运余波驱散了少许。
“哦”静默不语的赵秉承听到这里,眉毛微动,似有触动。
“你说的看似有理,但也只是空泛之语,我坐镇南疆几十年,岂有不知之理日夜练兵,一声令下,三军效命,才有如今局面,维持平衡,羁縻沼人,不能急,要徐徐而进,半点都疏忽不得。”宋渊继续说着,似乎在跟邱言谈古论今,但眼中怒火却越发浓郁。
邱言并未反驳,只是道:“沼人犯境,并非习惯使然,而因五溪贫瘠,虽有山药、兽皮,却无粮草,沼人又不事生产,只知劫掠,这是祸根。仓禀实而知礼节,不是用礼仪去教化天下,而是教化之后,人人劳作,付出了才有回报,待到生活无忧,自然就有了礼仪,天下大治。”
仓禀实而知礼节,又是一句流传甚广的圣贤之语,调动起更多无形秩序,终将气运余波彻底驱散。
察觉到这一点,邱言暗自舒了口气,跟着心头生怒,针对的自是那暗算之人,若非他当机立断,只这一下就应了批命之语,要有飞来横祸。
“你说的这番话,是马阳教你的”
这时候,上首传来了赵秉承的声音,这位蜀学大家终于忍不住开口了,他的脸上浮现出惊奇之色:“马阳不是提倡史家那套么,事事都要与古人比对,认为万事复古,就能天下大治,怎么会有这般言论”
听到这话,邱言起身朝赵秉承拱手为礼:“马老相国的史家之学,让晚生获益匪浅,若非眼界提升,如何能从书中领会到这个道理。”
“那就是说,这是你自己领悟出来的道理了”赵秉承脸上的惊讶之色不减反增,眼中一亮,追问起来。
“老夫知你身家来历,曾在马阳身边学过两年,但并未拜师。你既能领悟出这样的道理,说明不是死读书,好好好”
邱言眼皮子跳了跳,觉得赵秉承的转变未免突兀,自己只是说了几句,纵然立意新颖,却不至于让一个大儒这般兴奋。
事出反常必有妖。
另一方面,赵秉承连叫了三个好字,却令宋渊的眉头皱了起来,他本要斥责邱言一番,略加敲打,但赵秉承这么一夸赞,后面宋渊再想说些重话,显然就不合时宜了,不过,心头无名火却是消了。
赵秉承也意识到了这点,冲着宋渊笑了笑,道:“那沼人小王老夫也见过,桀骜不驯,但还算明白事理,正好今晚倩儿召开文会,不妨将那小王请来,让老夫来做个和事姥,一笑泯恩仇。”
“先生既然有此意,我还有什么好说的,只是却让这小子蒙混过去了。”宋渊指着邱言,话语中居然有一点长辈对着晚辈的味道,让邱言越发摸不透对方打算。
但他还未及深思,就被赵秉承一连串的问话打断了思路。
“你从马阳之说中得到的启发,那就说明对马阳的主张有不认同之处,不妨说出来,让老夫听听,兴许能给你些指点。”
赵秉承说话时,浑浊的老眼中露出迫切之意,浑身上下散发出兴奋的情绪波动。
见到这种情况,邱言哪里还猜不出缘由。
“敢情这老儒和老相国有学术之争,从我话里发现了一点端倪,这才出言相助,他说的好,不是夸我,而是觉得抓住了老相国的痛脚。”
想着想着,一老一少聊了起来,只是邱言一边说着,一边放开感知,隐蔽探查。
时间流逝,等邱言回到驿馆时,天色已晚。
不过,在他迈步走入驿馆之时,不远处的两名儒生却是瞪大了眼睛,脸上一副见鬼了的表情。未完待续。。
s:感谢“秀才白衣”、“雾里看花化”、“姜爱为爱”的打赏
第一百四十九章通通压下去
这两名儒生,正是白天在酒馆中被邱言呵斥的两人,他们刚拿到了文会请柬,要去赴宴,却看到邱言回来,不由惊讶起来。
“张兄,这邱言打了沼人,被节度使大人给叫了去,怎么一点事都没有”
“你问我,我又去问谁”
“这事透着古怪,不过你我今晚赴宴,能见到军方大佬的子女,到时打探一下,就能得到隐秘消息。”
“不错,你我如今眼界不同,人脉更为广阔,正该好好利用。”
二人还在说着,就见给自己等人送请柬的青衣仆从,朝着邱言的房间走去,没过多久,邱言便捏着一封请柬,走出了屋子。
“这”
看着邱言从身前走过,却是看也没看自己,两名儒生才反应过来。
“太嚣张了,看都不看你我一眼,完全不把咱们放在眼里”
“刘兄,稍安勿躁。”张姓儒生却是平静下来,“虽不知他用了什么法子蒙混过关,还得了文会请柬,但不要忘了,这次文会上都是些什么人,没有两把刷子,去了只能丢人现眼,沦为笑柄”
“对对”刘姓儒生也反应过来,笑了起来,“大儒考较个学问,都能把这邱生吓晕过去,在这文会上,他更要贻笑大方了,你我今天有好戏看喽”
文曲楼在这武信城中,堪称异类。
因是军伍驻地,整个武信城处处透露出粗犷、铁血的沙场气息,就算是那些个酒馆、客栈,也都布置简约,崇尚实用,没有多少华丽摆设。
可文曲楼却是不同,几层的阁楼。九脊覆顶,斗拱雕虎,门前布置着花园,开间迎面,奢华、大气。
这座阁楼,据说是节度使花了重金,从京城请来的师傅和工匠设计建造,为的便是能让自家的掌上明珠,体会到大瑞的文风贵气。
此刻,文曲楼前。一名名鲜衣怒马的少年、青年正被楼中奴仆引着,过开间,入阁楼。
这些奴仆一个个衣着鲜亮,普通人家根本穿戴不起,这还只是奴仆,入了开间后,又有身着轻纱的妙龄女子过来引路,一颦一笑,勾人心魄。
除了少年、青年外。还有几顶轿子落在门前,轿子里走出来的,都是上襦下裙、穿戴考究的女子,有丫鬟侍候在旁。一看就是官宦人家的小姐。
这些女子熟门熟路,一样入了文曲楼。
过了没多久,少年、青年、小姐进的差不多了,楼外又来了些身着青衫的书生。和先前的人相比,这些个书生的穿着就显得有些寒酸了,只是其中不少人丰神俊朗、儒雅不凡。行走间流露出淡然和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