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铁楼 > 分节阅读 380

分节阅读 380(2/2)

目录

根据雷真归所说,这人参,是天津找到的。

九河下梢天津卫,三道浮桥两道关,在民国的时候,这天津卫可算是全国上下数一数二的豪华地段了,只是,建国之后,经济萧条,工业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虽然也算是一线城市,却没了当年的势头。

雷真归路过河北一带的时候,特意去天津找了一位故人,那是一个会算命的先生,跟陈道陵陈老爷子学过一点本事,论辈分,雷真归还要叫对方一声师兄,这人住在乡下,也就是郊区的位置,因为能掐会算,人品端正,所以,这人在十里八村来说,还是很有名气的,与之对应,这日子过得,也着实不错。

对方学本事的时候,雷真归还是跟在陈老爷子身边的一个小屁孩儿呢,一转眼的功夫,雷真归成了仙风道骨的一个青年道长,对方,却头发花白成了一个半大老头儿。

算命这行当,其实跟我们茅山弟子差不多,五弊三缺都是少不了的,见到雷真归的时候,老人还是孤家寡人一个,平日里吃喝不愁,没事儿的时候就跟人下棋解闷,也难得有老友相会,一见雷真归,自然是高兴得紧。

中国人的传统,见到老友的时候,肯定是要吃饭喝酒的,这次也不例外,有朋自远方来心里乐呵的老头子亲自下厨,炒了几个热菜,还把自己珍藏了几年的好酒从柜子里头翻了出来,说什么,也要让雷真归留宿一晚。

雷真归看日子还长,也不着急,见对方说的诚恳,也就答应下来。

两个人盘腿坐在铺着凉席的炕头儿上,围着一个小方桌,就这么推杯换盏地聊起往事,一时间,颇多感慨。

第899章癔症

这话头儿一多。:。时间就过得快。男人们总是这样。一聊起天來。这饭菜就说什么都不往下下。眼看着天快要黑下來了。二人还是忽然不觉。正在此时。却听见有人在门外敲门。

那算命的老头儿住的地方。是一个独门独院。两侧呢。是沒有邻居的。见有人敲门。对方心生疑惑。从炕头儿下來穿上鞋子出去看看。却见几个人火急火燎地跑进來。二话不说。当时就跪在地上求这算命先生救人。

算命先生被弄了个一头雾水。就问对方。说到底怎么了。你们为什么这么激动啊。对方听后。哭天抹泪地说。自己的老爹从乡下过來看望自己。结果。害了邪症。

所谓邪症。就是一些医学上不容易解释的怪病。倒不是说。每一种邪症都是跟鬼神有关。但是。这里头。有相当一部分确实跟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脱不开关系。

算命先生学的是陈老爷子的“六壬神课”。算命算得颇准。但是捉鬼降妖的本事却只知道一点皮毛。可信徒们不明就里。往往觉得。会算命的都是道士。有本事的道士都会捉鬼。在他们看來。山医命相卜这玄门五术是分不开的。所以。一遇上麻烦首先把这远近闻名的半仙儿就给请來了。

别人不明白怎么一回事。但是这半仙儿大哥可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一问情况。感觉自己搞不定。就推脱着说。这事情自己管不了。还是另请高明吧。

那被众人簇拥着的小伙子一听。哇地一下就哭了。说大仙你救救我爹吧。老人家千里迢迢來一趟。总不能这么死在这里吧。言语之中。满是诚恳。看得那半仙儿大哥都跟着有些揪心。半仙大哥站在那里。思忖良久。于是跟对方说。自己沒有骗人。这事儿。他自己真的摆不平。但是。屋子里头有个朋友。那是学道法仙术的。有捉鬼降妖的本事。你们真想救人。就去求他。

那苦主一听。半信半疑。就对方一本正经不像是在开玩笑。于是。又带着乌泱泱的一大堆人冲到屋子里。前脚一进门槛儿。人就跪下來了。这副情景倒是把雷真归吓了一大跳。

雷真归是穿道袍的。本身又仙风道骨的带着做派。让人见了。就要高看三分。再加上。他本身也是相对随和的那种人。将那孝子搀扶起來一问情况。便暂时。将事情答应上來。

这故事其实也不复杂。雷真归一打听才知道。小伙子姓赵。原本呢。是吉林人。为了方便。我们就叫他小赵吧。

小赵家里头。是农村的。而且。是山里的那种农村。这种地方跟平原地区的农户有所不同。农耕这种不是主业。有道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山里人过日子。主要靠倒卖山货來糊口。前面我们也提到了。山货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山里的榛子。松子儿。蘑菇。木耳这种。还有一些中草药什么的。

这小赵的家里。在当地算是一个富户。因为。他们家有一门祖传的手艺。叫“放山”。

什么叫“放山”呢。其实就是挖人参。这是一种隐晦的说法。就跟。过去出海采珍珠的渔民把采珠说成“采蛋”一样。都是为了掩人耳目而弄出來的隐晦说法。

东北的老林子里头。是有人参的。在海拔相对较高的山区。更是普遍。但是人参和人参不一样。现在。大棚里头扣出來的那种。也是人参。虽然很多人说那种出來的东西跟胡萝卜一个样儿。但是总的來说。确实是人参。

速成的人参跟野山参。是不能比的。同样的大小在市场上的价格可以差上十万八千里。而且。山里头的人参那是沒有数量的。搞不好。就能让人碰上一两株成百上千年的老山参。这种老山参。那是极珍贵的。毫不夸张地说。有的时候。一根老山参可以养活三代人。

正因为有这手艺。所以。小赵一家过得还是很滋润的。老赵是个比较开明的人。年轻的时候在外面闯荡过。他本身。是不想自己的儿子子承父业憋在山里头的。所以。在小赵很小的时候就把他送到了城里的亲戚那边。在城市里头求学。成长。老人思念孩子。每过几个月。就带着一些山里的东西和需要的欠款过來看看。一边。答对孩子。一边。也趁着这个机会把手头儿上积压的稀罕玩意儿卖出去。

这不么。几天前。老人來天津看儿子了。当时。这小伙子大学毕业考上村官儿。正在基层锻炼。弄得风生水起呢。老人见儿子有出息。心里头也高兴。在孩子的再三挽留下。也就在这边住了几天。可。就这么几天的光景。出问題了。本來容光焕发的老头子。突然來了毛病。眼瞅着是一天天地憔悴下去。看得小赵直揪心。

小赵以为自己的老爹在这边住不惯。就问老人是不是觉得哪里不舒服。可这一问。出事了。老头儿张张嘴。说不出一句话來。手里拿着筷子就在那里哆嗦。那小赵见了。也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啊。心里头寻思老头儿是不是噎住了。上前捶捶老头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