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神雕之大元国师 > 分节阅读 217

分节阅读 217(2/2)

目录

萧遥见忽必烈面色不虞,语气也是越来越严厉,虽然有心辩驳,但也只得先顺从道:“大哥教训的是。”

忽必烈冷哼一声,站起身来,走到帐中一面铜镜前,似是自言自语道:“如今,大宋的半壁江山都已经落入了咱们的手中,就在刚才,临安皇帝还派了使者来想要跟我求和,我没有答应。为什么要答应我孛儿只斤忽必烈戎马半生,不就是想要开疆扩土,成就一番霸业吗若是他们送一些礼物来给我,我就可以放弃这个目标,那我这些年来,活得还有什么意义”

说到这里,他忽然一个翻身,抽出了身旁卫士腰携的短剑,朝面前那面铜镜上用力一挥,顿时一阵金铁交鸣之声响起,随之还有刺耳的刺啦啦的响声笼罩耳畔,只眨眼间功夫,铜镜便应声而断,却是被忽必烈斩为了两段。

“现在的大宋便如此镜,我只需稍一用力就可拿下,又有何可惧”

说到这里,他已是言辞冷厉,转而望向萧遥道:“至于你刚才说的那些,依我看,完全就是上不得台面的事情。像是之前,你告诉我全真教不听话,我不是立刻就给了你五万兵马,让你不费吹灰之力地便剿灭了他;还有你说担心以后什么江湖作乱,那也是杞人忧天。这些年来,大仗小杖我打过不下百场,什么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精锐之师没见过,又岂会怕了那些乌合之众我本以为,你经过这次之后,就会改一改你身上的江湖习气,明白只有手握军权,只有手下的兵马越多,才越能有成就的道理,可你现在将心思都放在搞什么六大派上,真是让我太失望了。”

“想要名垂青史,就要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成就”

“小打小闹,上不得台面”

说完了这些后,忽必烈随手一掷,将手中短剑扔在地上,看也不看萧遥一眼,转身便走出了帐篷。

闻言至此,萧遥已是彻底明白了过来,原来问题并未出在自己身上,而是出在了忽必烈的身上。此时,他忽然想起了这些年来,那个四处征战,浴血拼杀,因听到捷报连传时可以豪迈大笑,粗犷不羁的忽必烈,再想起当初因为机缘巧合,第一次见到的那个谦逊有礼,宛若书生的忽必烈,两相对比之下,他终于猛然发觉,一个人的改变,真的只是时间问题。

望着如今刚愎自用,好大喜功的忽必烈走出帐篷的背影,再回想起他刚才说的那番话,萧遥忽然感到了一丝难言的悲哀。

这些年来,他选择在忽必烈身边鞍前马后,为的便是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够有足够的力量,为天下所有正在受苦的黎民百姓送去一丝生的希望,帮助他们不再因为的统治和压迫,尝尽人间所有劫难,而最终促使他做出决定,帮助忽必烈灭亡宋朝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他本以为,当忽必烈功成名就的那一天,也就是苦难苍生能够翻身,迎来新生活的一天。可现在,看着这个被权利与完全充斥了内心,只顾自己“开疆扩土”“名垂青史”而早已偏离了当初本心的忽必烈,萧遥心中一时间当真如五味杂陈,诸般情感实在难以言说。

第四百三十九章布局八归隐武当大结局

第四百三十九章布局八归隐武当大结局

从忽必烈的帐篷中走出后,萧遥怅然若失,然见此时正值黄昏,天边落日西斜,红霞晚照,说不出的灿烂美丽。他站在原地,一时间竟看得呆了。

随后的半个月内,忽必烈率军,相继攻陷了京西北路、淮南西路与江南东路等地诸多的军事重镇,并连克宋军精锐数万人。由于数年之前,就在萧遥陪同忽必烈一同到草原上觐见蒙哥可汗之后不久,蒙哥便在征战合州之时,受宋军的流矢所伤,最终死于蒙古军中,而正在鄂州与宋军交战的忽必烈则立刻返回北方草原,与阿里不哥等人争夺汗位。当时萧遥虽然没有参与其中,但等他从少林归来后,也知道忽必烈成功地争得了汗位。现在,眼见宋朝大势已去,忽必烈再也按捺不住,经过一番精密的筹备后,终于在中原建国,国号为元。萧遥则成功取代金轮法王,受封大元国师,一时间位极人臣,其地位可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其时,宋朝的统治已进入瘫痪状态,朝野上下人心惶惶,各地百姓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唯有元军的铁骑却是越战越猛,千里中原遍地狼烟,数不尽的烽火连城,似是燃烧着宋朝最后的气运。而忽必烈则视宋民疾苦如无物,沿途不仅肆意掠夺烧杀,还强征壮丁,所过之处,直如人间地狱。

对于这些事情,萧遥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于是连番劝阻,以一人之力,竭力阻止着忽必烈的此种恶行。这样的行为固然为那些难民换得了一时安宁,但也终于招致了忽必烈的厌弃与反感。

一月之后,当元军攻克军事重镇安庆和池州,兵锋直指建康,蒙古全军上下都在欢庆胜利之时,忽必烈却忽然宣布,将萧遥从前线调离,保留国师之职另派他用,并收回兵权,主帅位置由阿术顶替,而其他重要的职位也都渐渐换成了蒙古人担任。虽然表面上看来,这只是一次普通的调动,但实际上,萧遥自己心中却十分明白,这是忽必烈终于嫌自己碍手碍脚,将自己打入冷宫的开始。没有兵权在手,从今以后,自己在忽必烈面前,再也没有了能与之讨价还价的本钱,也永远失去了原本打算造福天下难民的能耐。

一切都结束了。

在萧遥被贬一个月后,常州沦陷,元军在城内进行了大屠杀。听闻此讯,萧遥不顾自身安危,硬闯中军大帐,想要劝阻忽必烈行此残暴之事,却被忽必烈派卫士拿住,并当场杖责一百。忽必烈手下的那些将领们见萧遥失势,原本纷纷建议,说此人本就是汉人出身,如今暗中通敌,罪该当斩,只有阿术念及昔日情谊,挺身建言,终于说动了忽必烈,才算是保住了萧遥的一条性命。

此事之后,萧遥终于心灰意冷,意识到如今的忽必烈,自己无论如何努力,也都是无法再改变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