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神雕之大元国师 > 分节阅读 100

分节阅读 100(1/1)

目录

没有经过实战,又没有更多想过其的各种变化,其实算不得是真正的小成。一念至此,早已下定了决心,要稳扎稳打的萧遥立时便又不满足了起来,找不到能够借以检验步法威力的方法,他便自己制造困难,每日前往森林之,一头扎进林子,把密布丛生的树木当做一根根的桩子,借此来提高凌波微步的熟练度和准确度。果然,练习的过程有了障碍物后,对于易经还并未完全吃透的萧遥顿时感到了阻碍。之前每一步踏出后,他只要有一个大概的方位,便不会影响到下一步,而此时,面对毫无规律生长的树林,萧遥再以凌波微步且行且避之时,便多有径直往树干上撞去的行为。若非他反应极快,甫一察觉不对劲,脚下便立刻换成早已用习惯了的迎风拂柳步避开的话,此时萧遥早已自己撞得头破血流了。

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后,萧遥便下决心,花了更多的心思在易经之上,全副心思都放在了记忆各种方位之上。这日午饭过后,萧遥又练“凌波微步”,他走一步,吸一口气,走第二步时将气呼出,十四卦走完,四肢全无麻痹之感,料想吸呼顺畅,便无害处。第二次再走时连走两步吸一口气,再走两步再行呼出。这“凌波微步”是以动功修习内功,脚步踏遍十四卦一个周天,内息自然而然的也转了下个周天。因此他每走一遍,内力便有一分进益,加之随着修炼的时间不断增长,对于逍遥派的武功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再也不像是刚开始时那般两眼一抹黑,只知道生搬硬套书籍上所记载的只言片语和尺图寸画,是以萧遥再也没有发生过如先前那般走火入魔的情况了。

眼见自己的苦修确实颇有成效,萧遥心暗喜,当下专心致志地练习步法,每日自朝至晚,除了吃饭睡觉,大便小便之外,竟是足不停步,有时兴之所至,更是直上江岸,沿着道路穿过一大片茂密的树林,直到“善人渡”,然后再原路折返回琅嬛福地。

如此这般练了月余,“凌波微步”已走得颇为纯熟,不须再数呼吸,纵然疾行,气息也已无所窒滞。心意既畅,跨步时渐渐想到洛神赋那些与凌波微步有关的句子:“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忽焉纵体,以遨以嬉”,“神光离合,乍阴乍阳”,“辣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尤其最后这十个字,似乎更是这套步法的要旨所在。

只是萧遥心虽然有所领悟,但已有过修炼迎风拂柳步以及天罗地网势经验的萧遥明白,自己脚步要做到“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可还不知要花多少功夫的苦练,何年何月方能臻此境地。以自己此刻的功夫,虽然躲避呆呆地立在原地的树木已没什么问题,可若是敌人伸手抓来,到时候可不是如木头一般直来直去,自己是否得能避过,却半点也无把握。有心再练上十天半月,以策万全,但想来若是这般闷头闷脑地独个儿再练下去,进展也不会大到哪儿去。因此萧遥一番思索之下,还是决定勇敢地走出去,但思及自己若是单纯只为了磨练凌波微步而去独闯江湖的话,不但危险性极高,且对于提高这门步法威力也并非是最好的选择,最好先从简单的做起,等自己慢慢学会了其他的逍遥派武功,且自身的武学修为逐渐提高了之后,再以之独闯更为广阔的世界,方才是上上之策。一念至此,萧遥灵机一动,想到神雕原著之,大理国最为著名的两种武学“一阳指”和“脉神剑”,心立时便有了主意。那一阳指乃是大理段家祖传的武学,自己若是想要偷学的话,不免要跟大理皇族的人正面冲撞,那时候且不说双方武功高低与否,就说要是被对方注意到了自己,万一李莫愁闻风而来,那自己到时候可真是溜之不及了。再者而言,一阳指其实只是一门极为高明的点穴手法,可自己此时已然身具桃花岛绝学兰花拂穴手和阴残篇上的点穴法,二者的功效不免有些重合,想到这里,萧遥自然而然地便将目光对准了天龙原著那神乎其神的“脉神剑”。

回忆天龙原著,萧遥知道“脉神剑”乃天龙寺的镇寺之宝,大理段氏武学的至高法要,当年连段正明、段正淳他们也不知道天龙寺藏有这般武学的奥秘。自己若非凭着穿越客的身份,自也是极难知晓的。但也正因如此,自己此时若是小心谨慎地前往天龙寺查秘,不教寺里的和尚们发觉自己的行踪,而那些和尚又以为外人都不知道“脉神剑”的藏匿之处,放松了警惕的话,说不定如此一来,便能将“脉神剑”武学盗入手亦未可知。想到这里,萧遥登时再无犹豫,将段誉手写的那本籍统统打包带在了手后,便即顺绳而上,沿着江岸,一路上运起凌波微步,在不断的熟悉,朝着大理城而去。如此这般三日之后,萧遥又已回到了大理。看着城熙攘的人流,萧遥收起步法,一路沿途打听,朝着崇圣寺天龙寺其实是俗名,正式名字叫崇圣寺而去。

第一百六十八章窥探

天龙寺在大理城外点苍山中岳峰之北,正式寺名叫作崇圣寺,但大理百姓叫惯了,都称之为天龙寺。天龙寺背负苍山,面临洱水,极占形胜。寺有三塔,建于唐初,大者高二百余尺,十六级,塔顶有铁铸记云:“大唐贞观尉迟敬德造。”相传天龙寺有五宝,三塔为五宝之首,因而又叫做三塔寺。

段氏历代祖先做皇帝的,往往避位为僧,都是在这天龙寺中出家,因此天龙寺便是大理皇室的家庙,于全国诸寺之中最是尊荣。每位皇帝出家后,子孙逢他生日,必到寺中朝拜,每朝拜一次,必有奉献装修。寺有三阁、七楼、九殿、百厦,规模宏大,构筑精丽,即是中原如五台、普陀、九华、峨嵋诸处佛门胜地的名山大寺,亦少有其比,只是僻处南疆,其名不显而已。

出了大理城,萧遥一路向北,远远地就看见三尊挺拔的白塔笔直地矗立在群峦叠翠之中,一眼望去蔚为壮观。见此情景,纵然萧遥素来不信鬼神,也没有什么宗教信仰,可看到如此雄伟壮观的景象,他心中暗赞之余,却也不禁感到十分地震撼。

稳了稳心神后,萧遥伸手拍了拍自己半路上从一伙茶商那里“借”过来的百余两银子,觉得再无破绽后,便抬步向着天龙寺的正门而去。还没走到门口,他便看到那些前来上香礼佛的香客们络绎不绝地进进出出。虽然人群川流不息,但萧遥却惊奇地发现,耳边听到的除了略为噪杂的脚步声和一阵阵的敲击木鱼的铛铛声外,并没有想象之中的大声喧哗与吵闹,且他见每名香客都是下颌微收,目光之中安宁祥和,脸上的表情更是虔诚已极,人人礼让有加,丝毫不见混乱拥挤之情,也全然没有后世之中那些同样到灵台庙宇之中烧香祈福的游客那般兴致勃勃的样子,心中不禁微有触动。

迈步而前,萧遥也被此情此景所感染,脚步不知不觉间轻缓了下来。他走进寺中,一眼便看到了那个插着无数香烛的香鼎,其上星火点点,一缕缕淡蓝色的烟雾直冲云霄,偶尔有风吹过时便摇曳生姿,宛似人间仙境,令人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神圣之感。走过最前面的天王殿向后看去,只见大雄宝殿彤庭玉砌,璧槛华廊,飞檐下啄,丛楹高骧,一派庄严肃穆的景象。见此情景,萧遥内心也不由得大受触动,从一旁的侍客僧手中接过了三柱香,走进了殿内,跪在蒲团之上,向着那尊巨大的释迦牟尼佛的佛像叩首而拜。

礼事完毕,萧遥走出殿宇,趁身旁的那些僧人们都没有注意到自己的功夫,赶忙偷眼瞧去,只见大雄宝殿两侧各立有一个钟楼,二者对峙以岳立,下有一条门径,通往大雄宝殿后方。萧遥见此情景,刚想再往后面的殿堂之中探测一二,刚转过大雄宝殿的一角,迎面却走来了一个面容清瘦的中年和尚,双手合十说道:“阿弥陀佛,不知施主有何贵干施主若是上香的话,请在大雄宝殿进行即可。若有他事,不知小僧能否相助一二”

萧遥也双手合十,还了一礼,恭敬地说道:“不敢劳烦大师,小子只是见贵寺楼阁秀雅,周围景色旖旎,便想随处转一转,看一看,并无其他的事情。”

那僧人微微一笑,说道:“听口音,施主想来并非是咱们大理本地人吧。那也难怪,对于本寺的规矩不了解那也在情理之中。施主若是想要在本寺游玩的话,那也不是不可以,只是后面乃本寺重地,并不对外开放。”说着,他顺着旁边的小路,用手指向了坐落在围墙之中,层层叠叠的屋宇,然后接着说道:“施主游玩之时,可不要走错了地方,以免与守寺的武僧产生什么误会。”

闻言至此,萧遥也不好再说,只得连连应诺,又回到了大雄宝殿之中。他在来之前便已经猜到了崇圣寺中必然戒备森严,到了之后又见寺中到处都是香客和僧侣,根本不可能有什么能够秘密潜行的机会,是以心中早就有了准备,暗道自己若有机会能亲自深入寺中一探究竟那自然再好不过,可若是此行受挫,那却也并不意外。因此此时萧遥心中并无慌张之意,一计不成,便使出了备用的一计。他将路上从茶商那里“借”来的百余两银子交给了侍客僧,言明想要捐一些香火钱。大理国虽然自上而下都十分崇尚佛法,平日里有什么重大的活动,身为皇族的大理段氏还会大捐厚奉,将崇圣寺再行修葺一番,而且就连普通百姓往往也会捐赠一二,以示自己佛心之城。但看起来崇圣寺虽然香火鼎盛,可段氏皇族捐赠的大头都是固定资产,用来维持寺庙的繁荣与昌盛,而普通百姓由于财力有限,捐赠的往往都只是些小钱,即便捐赠人数众多,可对于人数众多,开支甚大的崇圣寺而言,却也不过是聊表心意,因此实际上,崇圣寺真正拿来应付日常开支的,大多数还是靠着本寺僧众合力凑集。此时萧遥出手阔绰,一掷百余两银子,侍客僧自然不敢怠慢,赶忙好生招待了起来。

萧遥见时机成熟,在跟那侍客僧走完了捐献香火的程序,又与他高谈阔论地聊了好一阵功夫后,这才慢慢地道出了自己想要游览全寺的想法。见到那侍客僧脸上的犹豫之色,萧遥心中一喜,知道这事有谱,于是又开始百般游说,只说自己想要观揽形胜,一睹苍山之雄健,洱海之秀美。说了一阵后,那侍客僧终于勉为其难地答应了下来。但也与萧遥约法三章,令他不得擅入各个房间,不得随意走动穿行,不能与路上碰见的僧人交谈,萧遥自然是满口答应。

二人言及此处,那僧人便叫来了一名小沙弥在前引路,自己则跟随在后。萧遥见此情景,不由得心中暗笑。三人由左首瑞鹤门而入,经幌天门、清都瑶台、无无境、三元宫、兜率大士院、雨花院、般若台,来到一条长廊之侧。一路上萧遥悉心记忆各处宫院殿台的所在,并根据周围的情况和摆设等,在心中推断着其各自的用处,只是表面上仍装作醉心于风景之中,全然不在意其中的建筑布局。

第一百六十九章惊心上

萧遥刚想踏上长廊,向西行去,身后那侍客僧却一把拽住了他的衣襟,说道:“施主且停步。t冰火中文前面乃是本寺几位师尊的静修之所,施主还是移步别处赏玩吧。”

萧遥见到那长廊更向西行,尽头处有几间屋子,一瞥眼间,只见那几间屋全以松木搭成,板门木柱,木料均不去天然质朴,和一路行来金碧辉煌的殿堂截然不同,料定其中必有内情,但此时也不便过多追究,因此只得匆匆扫了几眼后,便即随着引路的小沙弥接着向别处走去。

如此这般一路赏玩下来,除了一些实在不便进入的地方,比如方丈室和藏经阁等重要地方之外,萧遥已将崇圣寺大致的建筑布局和其对应的宫院殿台等场所一一记在了心中。见自己此行的目的已然达到,萧遥再不停留,状若依依惜别的样子,拜别了那侍客僧后,便即又在崇圣寺的外围兜转了一拳,将周围的地形地貌统统牢记于心后,这才赶回客栈,细细思索了起了六脉神剑最有可能藏匿的位置与到时该如何稳妥地进入寺中的路线。而此时,天色早已是拂晓时分,大朵大朵阴沉的铅云随着晨风轻轻飘散在洱海上空,将整片洱海湖面也染成了一片沉重的铅灰,远空的天边却泻出了一道道的金光划破天际。萧遥从进入崇圣寺到将附近整个人的地形勘探完毕,不知不觉间竟已耗费了一天一夜的时间。

由于萧遥对于天龙原著中,六脉神剑的图谱当年在被枯荣大师毁掉之后的去向完全没了印象,忘了段誉在背下了图谱上面所记载的内容后,究竟有没有传之于后,因此他当初在江岸之上,决定前来试图盗取六脉神剑之时,便已经是抱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暗暗寻思哪怕六脉神剑在经过百余年的颠沛流离之后,此时已然失传,早就不存于世了,但只要稍有机会,自己仍要努力找一找,试一试,不错过任何一丝的机会。

坐在客栈之中,萧遥一点点地回忆着自己之前在崇圣寺中的所见所闻。思及天龙原著中,那六脉神剑的剑经是被枯荣大师随身保管在了自己参禅悟道的双树院,萧遥在遍思无果的情况下,最终还是将注意力又放到了这双树院之中,打算先去这里一探究竟。而至于双树院的所在,想到白天里,自己看到的那几间纯以松木搭建而成的屋子,还有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