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05(2/2)
木兰就松了一口气。
虽然有李石拦着,但赖五对木兰一手的箭术还是很感兴趣,他在外头的时候就听说皇上遇刺的事,正万分着急,又听说皇上毫发未伤,被他的人给救了,皇上还给了不少的赏赐。
因为这次他身上有秘密任务,府里的人根本联系不上他,还是等任务完成,往回赶的时候才收到京城军师和几个好友的信,这才知道了大概。
可除了军师,其他人都说的很模糊,可见他们也是不知道是木兰所为。
能被军师称颂箭法好的,自然是很好了,所以赖五才想知道木兰的箭法到底有多好,不过有李石盯着,赖五也没找着机会,而且,李石担心的也有道理,木兰的肚子大了,若是贸然动作,万一动了胎气怎么办
赖五惋惜之下只好进宫去见皇上了。
他虽然进宫给皇上做个汇报了,但具体的事情还没来得及说,这次怎么也要长谈一次。
赖五说完,就大大咧咧的问皇上,“皇上,李石的本事还是很不错的,您不给他一个官当当”
皇上就瞥了他一眼,淡淡的道:“那你问过李石愿意做朕的官了吗”
赖五就皱眉,这个还真没问过。
皇上脸不红,心不跳的忽悠他,“等他什么时候有了做官的心思,你再来找朕吧。”
赖五郑重的点头,心里微微惋惜,以为皇上已经私底下问过李石,知道李石不愿意为官,这才赏赐了这么多的金银。
赖五有些失望的告退。
而皇上则抬头看了他一眼,并不将此事放在心上。
他看得出来,李石不想为官,所以一点也不担心“阴谋”会被拆穿。
赖五出来碰到军师,他就很忧愁的道:“军师,您说读书人怎么都这么奇怪啊先前拼了命的读书想要科举入仕,现在有了当官的机会了,却又往外推。”
军师思索了片刻,还是不明白赖五怎么会有这样的感叹,就直接问道:“谁不愿意当官”
“李石啊。”赖五有些不满,“你说,要是李石当了官,以后木兰就是官夫人了,比靠李江苏文不知好多少倍,可木兰陪着他吃了这么多的苦,他却不愿意当官了。”
军师嘴角抽抽,看向紧闭着门的上书房,有些无奈,但还是顺着话说道:“人各有志。”
当年,赖五是被皇上和军师救的,但后来却一直是军师照顾受伤的他,所以赖五对军师一直很信赖,他所有的事情都会和军师说,军师也是从赖五这里知道苏木兰的事的,当初苏定一联络上皇上,表示投诚的时候,军师就将这事和皇上说了。
是人都喜欢有情有义的人,皇上也一样,苏定对苏木兰有兄长之情,还愿意自动去承担兄长之责;赖五十年如一日的待他和军师,这就是皇上为什么对赖五和苏定尤为宽恕的原因。
但李石不一样,军师看得出皇上很喜欢李石夫妇,却不愿意他们出现在面前,军师不知道皇上在忌讳什么,但他知道,有些秘密是不能查探的,因此,他才这样劝说赖五。
赖五虽然有些失望,但还是接受了。想到李江和苏文都考中了,就高兴的邀请军师,“我侄子们都考进了二甲,军师不如去我家喝酒庆祝。”
军师含笑摇头,“如今还没殿试,你们自己在家里庆祝一番就是,没必要邀请别人。”
赖五就皱眉,“是不是那些人又说什么了”
“这事你不用管,你只要做好皇上吩咐你的事就好。”
赖五就沉着脸点头,步履有些沉重的出了宫。
回到平阳侯府,迎面就碰上李江苏文,心情总算是好了一些,他爽朗的笑道:“今儿五叔给你们庆祝一番,对了,你们殿试准备得怎么样了”
李江很老实的回答:“这两日都呆在家里准备了。”
赖五点头,歪头想了想道:“皇上很好说话的,到时你有什么说什么,不用担心。”
李江和苏文应是,却并没有打算照着他的话做。
伴君如伴虎,皇上对赖五这样,不代表对其他人也这样。他们自然是小心谨慎的好。
晚上,钱舅舅一家也被请来。
春闱过后,钱舅舅就上门过一次,他知道李江和苏文要准备殿试,特意嘱咐了李石和木兰,别叫他们被别的事分散了精力,这才连他都没露面,但他很开心就是,听说,他在家里连着转悠了好几天,然后就是押着才九岁的钱东胜读书,只是活泼好动的钱东胜前两天还兴致勃勃的陪父亲玩这个游戏,可连着三天连门都不能出,他顿时不干了,家里正闹的鸡飞狗跳。
、148第148章打算
钱家的人对钱东胜都很宽容,实在是因为钱家已经很久没有这样的生气了,所以他们乐意看着钱东胜闹腾。
不过两兄弟也明白,他们家里最好还是要出一个读书人为好,总不能谁都当兵吧
钱东明的军籍以后他是不打算传给弟弟的,而是传给自己的儿子,父亲的那份应该传给二弟钱东信,所以三弟钱东胜最后就去读书,就算是考不中,读书识字,以后也好有个营生。
钱东胜是一出生就是奴籍,在他看来,能由奴籍转为军籍就已经是天大的喜事了,他没有当过良民,不知道良籍和军籍的区别,所以才没有那个心。
但钱东明和钱东信不一样,他们被流放到辽东的时候已经懂事,现在更是了解世事。
奴籍,军籍和良籍,享受到的权益简直是天差地别。
虽说良籍也会过得苦,但至少命是保得住的,而且,良籍的生活也比军户要好过。
本朝的官兵都有军饷,但除了官的响,兵的饷银也就够他自己花销,要是再大手大脚一些,连自己的生活也不能维持了,更何况养家糊口。
也只有打仗的时候会好些,因为只有打仗,他们才会有额外的收入,但是,打仗就意味着伤亡,而他们这些基础的兵丁又是最先死的一群
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的军户娶不上老婆的原因,不仅容易被守寡,还没钱,没地,没资本。这样的人,就是再穷的人家也不愿意将女儿嫁给他们的。
所以他们就只能去逛最低等的窑子了。
也有大毅力的人,那些人会省吃俭用的将军饷存下来,等到一定数目的时候再出丰厚的彩礼娶一个妻子,或是买一个妻子回来
钱东明和钱东信都不想子孙后代都过这样的生活,但他们年纪大了,读书也读不出一个花来,而且,他们两个都不是读书的料。
钱东胜脑子比兄弟俩灵活,年纪又还小,由他来读书最好不过了。所以。这一次不仅是钱舅舅,两位哥哥都帮着压钱东胜读书。赵氏知道丈夫和两个儿子的想法,对这件事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