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99(2/2)
长耳失笑道:“便若随了你愿,又能怎样人一世,寿不过百。较天地之长悠,何论一刹较元灵真有,虚空不生不灭,眨眼便过。真跳出那一天,你再回头看。不过短短一刹,不过笑谈之资而
已。”
长耳口气一转。苦口婆心道:“反倒那时,你有所成就,回转世间,再度亲人父母,离此恶世,岂不是更好”
傅仲听不大明白,怔怔看着长耳,又看着傅介子。
“去吧。去吧。”傅介子说道:“我没这个机缘,却也不阻你的机缘。”
又对长耳道:“长耳,今ri一别,只怕ri后再无相见之ri。你多保重,替我照顾仲儿。”
“老师放心,我一定做到。”长耳听到傅介子托孤之词,不禁满面泪流。
傅介子又道:“只可惜没能再见道长,叙旧畅谈,可惜,可惜。”
说完,傅介子毫不留恋,转身便走。
转身后,人便已在景室山下。
回身一望高耸入云的巍巍之山,仿佛一场梦境。心中感叹一声,真个无语凝噎。
来时成双,归时一人。
这一别,便是天人相隔。
这一别,便是几世轮回。
云端之上,傅仲怔怔的看着消失不见的父亲,问长耳道:“父亲去哪了”
长耳温和道:“自然是回家中去了。”
傅仲既是茫然,又是害怕道:“那我以后还能见到父亲吗”
长耳说道:“若是想见,总能见的。”
小孩子的情绪来的快,去的也快,傅仲半懂半是茫然的点了点头。
长耳心中叹息一声,正要带傅仲离开之时,山下又来了一伙人。
长耳咦了一声,出乎了自己意料,正疑思时,竟有数人不请自来。
来人一共十三个人,其中有男有女。
为首一人,穿着白sè的亚麻布衣,金sè的长发垂在肩上,目光有着看透世情的慈悲与怜悯。
“是你”长耳见过这个人,依稀记得他叫做约翰,从遥远的地方而来。
“是我。你是我的朋友身边的侍者。”来人正是约翰,十年的光y并没有在他脸上留下痕迹。
约翰身边的一个人忽然说道:“您呐,这就是您之前说过的人吗天啊,他竟然立在云端上。”
“约翰,你很吃惊吗就如同你们随我所经历的一切,在你眼中,还令你感到惊叹吗”
很有意思,这两个人都叫约翰。长耳不明白为什么这两个人都叫同一个名字。
长耳忽然用两个约翰之间交谈所用的话说道:“你们两个都叫约翰”
约翰微笑道:“是的。他与我的名字相同。他也叫约翰,是一位渔夫,他是我的门徒。”
长耳说道:“门徒就是随你修行的弟子吗我看出他是一个有福者,但我见他的心中,还有疑惑。”
约翰叹息了一声,点了点头。
另一个约翰惊讶道:“我的神啊。你是我见过第一个会说亚汉拉语的东方人,你是怎么做到到的之前我们遇见的东方人,都听不懂我们说的话。”
长耳不明所以道:“你说什么我并不明白你口中的亚汉拉语是什么意思。你是问我为什么能听懂你说的话吗这是道心明言,他心可化自语的神通。我想你是在说这个问题。”
约翰含笑道:“让你见笑了,我的门徒见到的太少,故而有太多的惊叹。”
另一个约翰还带着震惊,长耳却若有所思,看着约翰说道:“原来如此。我明白了,你并未教授他们神通。”
约翰点了点头,说道:“我希望的,是他们接受我来自心中的指引,而不愿他们为神通所迷。但无奈的是,他们总会是因神通伟力,而先奠定信力。”
长耳叹道:“这也无可厚非,何以定信何以定心何以明真实不虚太难,太难。约翰居士,你是来见玄子道长吗”
约翰点头道:“是。十年前我与他有一面之缘,今ri登门,一是有事相告,二是有事相求。”
长耳点头道:“我晓得了,那就请你随我来吧。只是观主正在闭关,不知什么时候出关能够见你。”
约翰微笑道:“我来了,他便见了。”
长耳挠挠头,说道:“那你便过来吧。”
约翰赤着脚,没有丝毫的犹豫,跨过了万丈深渊,与长耳一样,立在了云端。
长耳心中赞叹,约翰的门徒也发出了一阵惊呼。
约翰回神,伸出右手,向他的门徒招了招手。
他的门徒带着崇敬和震惊的目光看着他,所有人都蠢蠢yu动,却没有人敢付之于行。
只有同名为约翰的渔夫,试探的迈出一步。
他一只脚才在了云上,没有坠落。
他非常的兴奋。
约翰看着他,脸上露出慈爱的目光:“到我这里来,约翰,不要害怕,也不要怀疑。”
他这样说着,渔夫便这样听了,也这样做了。
渔夫两只脚都踩在云上,他激动而又惶恐。
他禁不住向下看了一眼。
天啊,那是万丈悬崖,深不见底。如果我掉下去,只怕会摔的粉身碎骨吧。
这一念起了,他便坠了下去。
见到渔夫脚下一空,落入山涧之中。
约翰无奈的叹息道:“约翰啊,你这可怜的小信。”
余下的门徒,默然无声,便见到约翰和长耳,以及那孩子的身影,消失在了蒙蒙云雾之中。
s:
忽有所感,码出一章,感觉挺有味道心满意足喽
277章鸡足山中鸡足观,天凡天下非凡人
汉中楼陵郡内,有一座云海县,县城外不远,有一座山。
山不大,不是什么名山,更不见什么奇景。
山中有个道观,有了些年头,存在了多久谁人也不知道。但只看那观外的木门,藤萝满布,虫孔居多,便可知一二。
山名ji足山,观名便是了ji足观,观中也无许多道人,只有野道三两人,道童五六人。
这道观如今的观主,据说还是个痢道士,五年前来了观中。
那时这道人来时,慢声生的脓疮与痢,面目可憎,吓得香客和门中道人不敢靠近,心生怨憎。
当时就有守门道童斥责,想要赶他走,说道:“老道师一身恶臭,吓坏了山外来的居士。还请速速离开,我们这小观,本就香火不旺。”
道童言下之意,却是怕因这道人,赶走了来观中参道的居士。
这痢道人听了,点头应了,拖坡脚就要离开,却被老观主给一把抓住。
老观主说道:“慢走,慢走。我瞧着道友面善。不知从何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