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40(1/2)
”
张浚说着,神情愤怒,到了这一刻,也顾不了太多了。
唉赵朴心中叹了一口气,书生杀人,讲究意气为先,至于其他统统被丢弃。
“朕派你去西北,这是朕的罪过。西北,自从我朝以来,军制混乱,又多是前线,致使军中派系众多,各个派系钩心斗角,相互算计,遇难不合作,互相拆台,本是常有事情。当年辽东血战,种师中将军所率西军,被金军歼灭,固然有道路不畅,金军袭扰,可是也有派系相争,互不援救责任。而如今,富平之战,再次重蹈覆辙”
赵朴闪过一丝恨意,冷声道:“此次北伐,朕为何要西路军防守为主。就是看到了西军派系争斗厉害,一个西军士卒是一条龙,十个西军士卒是十条蛇,百个西军士卒,全是一百条虫”
“西军作战,兵马汇聚越多,派系争斗越是厉害,越是容易坏事,越是容易打败仗;可若是兵马人少,又是乡党为主,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反倒是容易胜利。富平之战,汇聚几十万大军,为何败得那样惨;而和尚原,不过一座孤城,将士不过几千,为何最后胜利你在西北几年了,竟然连这个道理也不知你难道无罪吗”
张浚听着,神情黯然,的确如此,人多反倒是坏事,人少反倒是成事了。
旁观者清,身在局中,反倒是迷惑不已。他身在西军,却连这个基本道理也不知道,岂能不败想到这里,说道:“微臣知罪”
赵朴冷哼道:“此战胜算不大,可是你却要开打。不要以为朕不知道你的心思。其他几路宋军,皆是连连获胜,而你也坐不住了。想要立下不世之功,于是发动了富平之战,至于胜机有多大,全被你忽视了。”
“在你看来,你是诸葛武侯转世,是白起转世,注定是要建立不世之功;而那些士卒,不过是你建功立业的踏脚石而已。草民草民,命若草芥,死了也是白死,宋军士兵,不过是一次性消耗品而已,只是战场上廉价的物资而已”
“于是,你发动了富平之战,在你看来,若是胜利了,是建立不世之功;若是败了,也不过是流放而已,蛰伏几年,再度启用而已。李纲如此,赵鼎如此,你也如此既然如此,为何不拼上一把”
“而输了之后,你恼羞成怒,连连砍杀一大片,在你看来临死也要拉一群垫背的,我说的可对”
赵朴连续质问,语气阴冷,不留一丝情面。
的确不留一丝情面,张浚做得太过火了,西军那些将领有错误,可是张浚也有错误。
为了一己之私,张浚将西北安危,西北几十万大军,置之度外。这种货色,杀上一百次,也不惜,只可惜杀上一百回,那些死去的将士,也活不回来。
听着皇上句句诛心之言,张浚又是惊恐,又是窘困,神色尴尬,皇上一些话都是说到了他心底里。
“陛下,微臣冤枉”
“你冤枉个屁”赵朴怒了,丫丫的,到了这一刻还不承认,抬起脚了,就打算踹上一脚。
可是想了想,还是算了吧
士可杀,不可辱。
读书人,最为小心眼。
对于小心眼,懒得踹上一脚。
看到皇上抬脚就要踹,张浚神色变化,只是没有料到皇上停了下来,没有踹出那一脚。
“难道,我还冤枉了你不成”赵朴脸色再次平静,看不出一丝发怒的味道。
可正是因为不发怒,却让张浚心惊不已。
“陛下”
“过去的事情,朕也不说了,只希望你记住,珍惜将士生命”赵朴幽幽道,“如今,你有三个选择”
张俊问道:“陛下,那三个选择”
“第一条路,朕会将你贬官流放,暂时避开风头,几年后,再把你召回来;只是那时,你一辈子也不能沾染军务,朕输不起,再打上几次富平之战,家底都赔光了”
“第二条路,朕会让你休息一会,过去风声之后,入内阁。奏折越来越多,内阁需要能人,为朕分担”
赵朴平静的说道。
“第三条,彻底放弃文人身份,入武备学堂学习,日后再掌军,宋金之战才刚刚开始”
三个选择,三条道路。
第一条,暂时避开风声,再入朝堂,担任重要文职;
第二条,也差不多,只是内阁地位低下,内阁学士仅仅是五品,更多是协助皇上处理政务,权力不大;
第三条,则是彻底入武将序列,彻底与文人脱钩。
面对三个选择,张浚一时不知所措。
s:感谢zhouyua投1张月票,老昆明投了1张月票,随风笑敖投了1张月票,cyjfz投了1张评价票。
第402章战后总结
一时之间,张浚不知如何抉择。
赵朴也不催促,只是道:“卿家暂且下去,三天后给朕一个准话”
张浚起身离去了。
“陛下,张浚犯下如此大败,为何还如此纵容”这时,王舞月不满的说着。
三个选择,不论是哪一个选择,都是有益无害。
从本质上,几乎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惩罚。
赵朴幽幽道:“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张浚还是有才能的,只是不善于治军打仗而已。其实也是我的过错,文人本身不善于打仗,可是还是派他们上战场拼杀”
不论是,李纲、赵鼎、张浚等,都是文人,治理朝政,写诗作画还可以,可是论及行军打仗,真是节操碎了一地。
他们本来不该上战场的,只可惜没有武将,只好让这些文人上前凑数。
虽然有些搞笑,有些无奈,可也只能是如此。
这也让赵朴,对这些文人战败,较多的宽容。当然宽容是有代价的,那就是一生都不在带军,或是彻底转到了文职,或是中枢一些无关军职,而再也难以担任地方军职。
几天之后,张浚选择了第三条路。
看着张浚的选择,赵朴悠悠叹了一口气
也不知道,是做对来,还是做错了
张浚本身就是倔强之辈,虽然是文人,可是骨子里却是有股不服输的精神。有种拼搏精神。
这个时代的文人,在国难当头的时刻,有的读书人跳河自杀的;有的躲入深山。出家为僧;有的干脆从贼,做了金军的官。而敢于临危受命,上战场冲杀,与金军拼命的,太少太少了。
可以指责张浚,统率兵马不行;但是张浚却超越了许多文人,凌驾于许多文人之上。
第一条路。第二条路,是稳健之路,不会出了太大岔子。可是第三条路。却是有着不测危险,前途难测,可是张浚还是选择了这一条路。
从哪里摔倒,就从哪里站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