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武动诸天 > 分节阅读 43

分节阅读 43(2/2)

目录

车队经过一片水沼荒原之时,杨明掀开马车上的帷幕,望着外面广阔的土地感叹道。

未开发的土地,意味着资源多,可能性也更多,有着前世见识的杨明自然不会去选择那些业已定型了的区域。

“此时天时地利与人和皆在于我若是不能闯出一番名堂也太愧对于那些穿越者前辈们了。”

发展南沼领的几个难题对于如今形势之下的杨明来说并不算什么。

首先是人口问题,灵剑门与五鬼门战争产生的后遗症终于爆发,大量的战争难民在不久之前已经一路南下,进入了青枫镇及其附近境内。

这些多出来的人口本就让杨氏家族极为头痛,一个不小心很有可能变成动乱的种子。

此时却是刚好征发这些难民进入南沼领之中,填充人口基数,此行跟随杨明的队伍之中便是一小部分的战争难民,更多的要等杨明在南沼领站稳脚跟方才开始大量征发。

其次就是南沼领的自身恶劣环境,但这对于有着前世记忆的杨明来说也算不得什么。

首先那瘴气不过是因为高温湿热之下动植物腐烂出来的毒气,只要选择合适的通风的地区建造聚集地,再于聚集地周围清理草木,填补水洼水坑,基本上没什么大问题。

至于那些疫病,大多数都是蚊虫叮咬传播,还有就是直接饮用生水所导致。

毕竟此界之人身体强壮,只要预防措施足够,杨明敢保证此间移民存活几率能够达到九成以上。

只要人数起来,再加上水网密布,先天极为便利的交通,南沼领发展起来并不是什么难事。

“此后我就坐看他风云起伏便可,待到一切安定,恐怕那时我实力早非今日能比。”

杨明悠然关上帷幕,缩回马车之内,心中却是打定了主意,若非练成大能,绝对尽量不出头。

沙河城与洪成化一战之后虽然令得杨明冲破了后天初期巅峰的瓶颈,但毕竟于生死突破非他所愿。

如果可以,杨明还是更喜欢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走那堂皇大道,而不是生死之间的突破进步,毕竟不是人人都是主角,能够随随便便就战斗之中突破,转败为胜的。

与此同时,南沼领,孙家府。

这孙家原本是外镇的某一户中等家族,只因在与其他势力的争斗落败,家族的支柱后天武者陨落殆尽,为了避祸不得不举家逃离,来到了这南沼领之中。

经过数代人的努力,竟真在此处建立了一番基业,直至十年前凭借着深厚的底蕴族内再次出现一尊后天,整个家族一跃成为青枫镇的中等势力,现已是南沼领最大的势力山头。

“祸事了祸事了”

这一天一灰衣装扮之人慌慌张张地闯入了平时高层商讨的主客厅之内。

此时孙家族长正与人商谈着什么。

“哼,毛毛躁躁的成何体统”

坐在首座上的孙氏族长冷哼一声,一掌重重地拍在桌子上,连桌上的茶水都要溅射出来,不满之色溢于言表。

那人脖子一缩,唯唯诺诺双脚打颤,不敢吱唔半声。

“好了好了,孙族长莫恼,先听听令郎讲讲再说。”

这时下位上的客人挥了挥手,却是出言做了一回和事佬。

那人闻言定了定神,急声说道:

“爹爹,新任府主已经下来了,据说是杨氏的那个天才杨明”

“什么”

孙族长惊得愣着张大嘴巴,合拢不住。

“这可麻烦了,怎么会是他呢”

那客人闻言也是眉头紧皱。

杨明太年轻了,年龄是他的优势,但也是他的硬伤。

犹记得数十年前,南沼领的上上任府主便是一个年轻人。

那个心高气傲的杨氏族人一到任就想着要做出一番大事业,在没有任何了解的前提之下征发了大量民众前往沼区寻找灵田,开拓荒地。

结果自然是损失惨重,连孙家都元气大伤,养了很久方才缓过来。

自此之后,此间民众对于那些气傲冲龄的高门子弟自是避之不及。

“哼,也无所谓,该缴纳的东西我们缴纳,该做的事情我们做,但若是他的妄行妄为,那就莫怪我等出工不出力了”

孙族长咬咬牙,狠声说道。

“正是如此。”

下位客人点点头,十分同意。

第二章功绩

郑大龙是居住在南沼领某处山村内的人家。

十年前附近好几个镇县遇到了大旱,租佃人家的几亩薄田遭了灾,眼看着呆在家乡是活不下去了,郑大龙遂将祖传的破屋子变卖,逃到南沼领开荒去了。

虽然南沼这地方穷山恶水,危险重重,稍有不慎就丢掉性命。

但这也没办法,这些年头人越来越多了,地根本不够用,满世界都是遭灾的人,自己除了种地又什么都不会,即使跑道城里也不见得有什么活能干,只好逃到了这地方。

也许是时来运转,郑大龙到了南沼领就加入了一户村庄,得到了老村长的青睐,不仅安然落了户,更是被村长将女儿许配给了他,让村内的好些单身汉羡慕妒忌恨。

成婚后不久,郑大龙在一次开荒之时竟挖到了一处灵眼,得到了两分的低下等灵田

虽然仅仅只有两分,还是低下等的灵田,但是整个村子数十户人家所有能够和灵田沾边的地加起来也不过五分而已

真是撞大运了,郑大龙当即将家搬到了灵田那边,建了座屋子将那两分的灵田围了起来。

随后郑大龙咬咬牙,发狠借贷去城里买了一些灵米种子播种下去,只是一年的时间,灵米大丰收,郑大龙一夜暴富。

将灵米运去城里卖掉之后,郑大龙还掉了贷款,还将家里修缮了一番,房屋面积整整扩大了好几倍,四周还建立起了高高的围墙将那两分灵田死死捂在手中。

眼看着郑大龙不过来此两三年就挣下了偌大家业,村里人对他的风评顿时由吃软饭变成了好汉子,纷纷夸赞老村长慧眼识英才。

对此郑大龙也只是一笑了之。

不久之后,家里的婆娘给他生了个大胖儿子,真是好运连连,福运不断。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