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6(1/2)
”“一种原子变成另外一种原子”的时候,明显一阵轻微骚动。而“核反应”这个名词,也是前所未闻。
“这件事首先应该从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铀盐的放射性说起”
“后来,著名的居里夫妇先后发现了钋、镭,这两种元素都具有放射性。关于它们的研究,可以参看我1898年发表在scece上的铀、钋、镭辐射射线的实验研究一文。从那篇文章出发,我们可以总结出放射性元素的嬗变理论”
“铀、钋、镭三种金属的反射性,都是在天然的情况下完成的。但通过分析,我们知道原子是可以发生变化的。能发生哪些变化呢这是我们在未来一段时间所要研究和探讨的。下面,提到的是我1898年发表在nature上的关于原子结构的实验与猜想,在该篇论文中,我认为”
“本次演讲开始时,尊敬的约翰马丁教授已经提到,原子核外层电子的分布模式,结果将在一两年内公布,所以关于原子结构的不需要再做争议。在座的各位,或许有人读过本人1899年在麦吉尔大学出版的从原子、原子结构到元素、元素周期表、分子及化学反应本质,后来改名化学原理的一本书。在书中,我提出,不同元素的原子结构,大致是这样的”
“综合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如果通过某种技术或手段,使得某一种或某两种元素的原子核发生变化,是不是会变成另外一种或数种元素呢于是,我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孙元起在黑板上画出了一个实验简图孙元起说到的,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工核反应,由卢瑟福在1919年完成。实验用钋o放出的粒子为枪弹,去射击氮气,结果有五万分之一的概率,粒子与氮气n发生反应,变成氧o和质子。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人工实现“点金术”,使得一种元素变成另一种元素。
当孙元起汇报完这个实验结果的时候,下面的教授和学生们都被震惊了:天哪,原来一种元素还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变成另外一种元素
“当然,我认为,这仅仅是核反应的一种,还有更多的核反应等待我们去探索。这些未知的核反应,就有赖于在座的诸位去发现了”孙元起一鞠躬,结束了这次演讲。
下面寂然无声。
等约翰马丁教授登上讲台的时候,下面的听众才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约翰马丁教授很激动:“非常感谢约翰逊教授在伯克利的讲台上,公布他最新的研究成果,这是伯克利的光荣与骄傲。约翰逊教授的实验结果,如果被证实是可靠的话,那么我们对于物质本身的认识,毫无疑问将前进一大步,这是人类科技进步发展的里程碑我们伯克利分校将在最短的时间内,重复约翰逊教授的实验,并尽快公布结果。下面,是自由提问时间,请大家举手发问”
或许是内容已经远远超出人们的知识范畴,很多人都已经发呆失声。只有一个人举起手:“请问,尊敬的约翰逊教授,你是如何想到这个实验的呢”
这个问题让孙元起很挠头,书上可没说为什么,只好胡诌:“那么因为空气中氮气最丰富。”
“也就是说,你认为空气中的氧气可能来自于氮气”那个人反问道。
“我认为,存在这种可能性,但不是唯一的。因为某些豆科植物可以吸附氮气,然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孙元起答道。
第二十二章生无可忌非奇士
孙元起并没有在伯克利多呆,因为身边还有耶鲁、it的接待人员,不宜耽误太久。而卢瑟福在听完孙元起的演讲之后,即迅速搭车回麦吉尔准备实验所需的光谱仪等设备了。当踏上火车的时候,约翰马丁教授正在实验室准备验证孙元起所说的实验,戴维林特教授亲自送行,并表示美国化学会将在纽约站迎接恭候他的大驾。
在火车上,和孙元起聊得最多的,不是耶鲁大学校友会的麦克唐纳森先生,也不是it理学院的梅克斯罗西教授,而是罗西教授的女儿艾琳娜。这位十七八岁的少女,现在为芝加哥大学教育系一年级的学生,长得只能说是中人之姿,五官端正,鼻梁上可以看见不少雀斑,这是白种人的通病。身材倒是不错,这则是白种人的优势所在。穿着长裙,像只大蝴蝶,在车厢里跑来跑去,不时“咯咯咯”地轻笑,是个活泼好动的姑娘。所谓“十八无丑女”,而且说话的时候比较直爽,倒不是一个讨厌的人。即便是孙元起这种喜欢安静的人,在这个时候也可以暂时忘记远离家国的忧郁。
艾琳娜似乎对来自远东的孙元起充满了好奇,不到一天,就把孙元起能够公开的底细打听个一清二楚。当孙元起望着窗外沉思的时候,她就坐在一旁盯着孙元起看,等孙元起发现了,她便“咯咯咯”地笑着跑开了。
和耶鲁大学校友会的麦克唐纳森先生在一起的时候,孙元起很担心唐纳森先生问起自己在耶鲁学习时候的情况,哪怕是询问一点有关耶鲁的东西,孙元起都会立马露馅。可是唐纳森先生很善解人意,从来不会和他说及这方面的问题,在谈话中,他似乎对中国的饮食和风俗更感兴趣。
梅克斯罗西教授是研究物理的严谨学者,对于孙元起先后提出的能量子、光量子总是持有谨慎的怀疑。根据与他辩论的感觉,孙元起几乎能够猜到,他很有可能是某期science批评自己的特约评论员。不过和他在一起,可以避免与唐纳森先生提心吊胆的问答,物理又是自己的所长,对于物理发展的前世今生算得上是了如指掌,于是天南海北地和他胡侃,把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等各个物理学分支都说了一通。估计学过物理的都能说出个大概,但照孙元起这般能说出个子丑寅卯、一二三四的,不多见。
这是一段漫长的旅程,火车以每小时三四十公里的速度横穿美国,这需要一周多的工夫。很多时候,孙元起是在和罗西教授讨论物理的发展前景,唐纳森先生和艾琳娜则是忠实的听众。比如说到随着物理的发展,人类通讯手段将逐步提高,收音机、电视的出现及其实现的大致原理,三位听众都被这个如同凡尔纳笔下故事一般的幻想所打动。
艾琳娜痴痴地问道:“既然收音机、电视那么好玩,那你为什么不把它们造出来呢”
“很简单:一、我没钱;二、我没时间。”孙元起摊开双手。
一直很少说话的唐纳森先生这时候突然说:“york,如果可能的话,我想耶鲁大学愿意为此成立实验室,并聘请您作为教授,专门就此展开研究。”
罗西教授也说:“耶鲁大学虽然鼎鼎有名,但是自然科学研究实力一向比较薄弱,如果约翰逊教授留在美国,it作为专门的理工学院,很有诚意地邀请您到it工作。当然,如果您在别的学校任教,我们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合作。”
孙元起摆摆手:“感谢两位的邀请。今年下半年,我要去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与卢瑟福教授就原子核外电子分布模式进行验证,恐怕一时间分不开身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