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执掌光明顶 > 分节阅读 92

分节阅读 92(1/2)

目录

“我真想请教一下,师太所谓的武林公义,到底救活了几人可当得救命吃食可当得治病良药”赵禹冷笑起来,回头对神态紧张的周芷若笑一笑,示意她安心。

灭绝师太哪受得这般调侃诘问,当下怒火又生,凝声道:“你口口声声救活万民,可是这滩地里,盗匪恶霸横行,欺压民众你为何视而不见”

赵禹沉吟道:“守疆牧民,政行一地,须得谨慎无比,首要便是公允处事。杀人者死,盗物者笞,不孝者枷于众;为善乡里,立碑为志,守节贞妇,立坊明节。大到一国一地,小到一派一家,若失了公允,便难服众”

听到赵禹侃侃而谈,旁人还未觉得如何,那向来畏其如虎的丁敏君反倒生起认同之感,不自禁点着头,偷眼瞥向师父,希望她能听进心里,正眼瞧瞧自己。

“师太杀人前,不妨问一问,那些恶霸到底犯下什么过错,受到怎样责罚”赵禹继续说道:“治民之事,不同于江湖厮混,容不得快意恩仇,肆意行事不教而诛谓之虐,不知师太能否明白这个道理”

灭绝师太脸色青红不定,却失了最初的理直气壮,沉默良久,才突然拉下脸,硬气道:“我便不教而诛杀人了,你待如何若要我杀人偿命,你就放开手脚来,我也瞧瞧这些年魔君武功到底长进到哪一步”

赵禹摇头摆手道:“我说过,今日不与师太兵戎相见。师太虽然不教而诛,但那些人本就劣迹斑斑,早被开革了滁州户籍,算是罪户。师太杀了他们,只要交足了银钱赎罪,便可不究。我听说师太在此布施银钱吃食多日,算作交了一部分。你是芷若的师父,余下的缺额,该当由我来垫付。此事就此作罢,师太不用再为此而劳心。”

灭绝师太气势汹汹诘问,却料不到最后自己落下罪行,反倒要受这魔头恩惠她心中怒气翻腾,锵一声倚天剑已出鞘,冷喝道:“魔教恶名百年,岂是你狡辩一番就能洗刷那些无耻话语,我是一句也不听,一句也不信终究要手底下见真章,魔君,你若对得起你那恶名,就不要再狡辩亮兵刃吧。”

赵禹从未想过只凭一番话就能扭转灭绝师太对自己的恶劣印象,见此状后,拉着周芷若飘然而退,及至十余丈外,才说道:“师太,你成见已深,我便不再多说,言尽于此。芷若从此后便留在滁州,承惠多年,自会偿还。今日纵使你不肯善了,也要为门下弟子打算。若峨嵋百年传承,尽丧于此,只怕也非你所乐见之事。”

灭绝师太持剑而立,沉声道:“正邪不两立,她们入我门中,便该有除魔卫道不惜己身的觉悟正邪该有决一生死之战,便让我峨嵋派做这先锋,轰轰烈烈战上一场,哪怕峨嵋派就此覆灭,又何足惜”

她又望着周芷若,大声道:“芷若,你若还算我峨嵋派之人,还记得师父待你的好,就与这魔头划地绝交,与一干同门杀身成仁”

周芷若娇躯颤抖,跪下去对灭绝师太说道:“师父,弟子只是一个寻常小女子,不是什么大英雄,眼中没有正邪不两立的界线。这一生,他是万众敬仰的大英雄,我跟着他。他是恶贯满盈的大魔头,我也跟着他我不求师父成全,也不想看到师父和众位师姐死在此处,求师父三思啊”

赵禹听到周芷若发自肺腑的喊话,双肩蓦地一颤,他吸一口气,走上前朗声道:“灭绝师太,我不理你要杀人成仁抑或如何,只是请你往后方看一看。若滁州铁骑冲杀来,此地将血流成河那些民众何辜他们饱受兵灾之祸,跋山涉水辗转千里,眼见就要觅到活下去的希望,却要受你这豪气干云的女侠连累,就此横死你求的什么义,求的什么仁你这一生,杀过几人,救过几人真正值得称道的侠士,拿起刀剑来是为了往后再不兴兵灾你托名于侠义,行事凭一己好恶,依仗武功好勇斗狠,可对得住矢志兴汉驱逐鞑虏的郭襄郭女侠”

“魔头,你也配教训我”

灭绝师太厉呼一声,当下便要猱身而上。却不料身后丁敏君等一干徒弟抢跪于地,疾呼道:“师父,三思啊”

灭绝师太看到弟子们这般不争气,气得身躯疾颤,牙关错咬,良久之后才暴喝道:“走”

周芷若痴痴望着师父和同门渐行渐远,黯然道:“这一次,师父一定恨死我了”

“她生性刚烈,至察无徒,无论怎样只怕也不肯原谅我们。以后若有机会,我会对峨嵋派再作补偿。”

赵禹拉起周芷若,展颜道:“走吧,我们回家。”。

140章此家非属一人家

回到滁州城,赵禹先命人将周芷若送回总管府,自己则去府衙要与知府叶琛交代一声。

来到府衙后,赵禹却扑了个空,细问下才知,叶琛已经去了总管府。

进到家门,赵禹才见到不独叶琛,滁州许多文武士绅,有头面的人物皆在府中齐聚一堂,不算大的议事厅人满为患,有许多人索性便站在院子里三五成群的交谈。

见到赵禹回府,众人纷纷起身相迎。赵禹与众人点头招呼,而后便进了议事厅坐定。因不是正规的议事,在场众人无论官身或白身皆有一个坐席。沈万三等一干商贾被安排在士绅之后的角落里,不无幽怨。

众人齐齐来拜,令赵禹不明所以,待谈起来才知是因为滁州城外铁骑用兵之事。赵禹向众人致歉,因事涉私隐并江湖纠纷,其中详情也并未详解,只保证日后一定小心维持滁州的祥和局面。

这一番寒暄便大半个时辰过去了,赵禹尚记挂着周芷若,便不再与众人无意思的谈话,流露出送客之意。众人醒觉,纷纷起身告辞。

刘伯温留在了最后,作为总管府长史,赵禹在城中时,他并无太多公务要处理。

在滁州,刘伯温是比较特殊的一个。一方面,他是明教徒,有一层江湖身份,又因出身元廷进士,得到了本地士绅的认可。加之身为赵禹最倚重谋主的身份,便充作了两方沟通的桥梁和缓冲。

上一次商贾之事,刘伯温最先察觉到士绅心中的不满,这才联系叶琛在事态未严重时主动揭露出来,给赵禹争取到一些从容布置的主动机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