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05(2/2)
要说这大理国,基本继承了南诏国的领土,也承袭了其官制与区划。其政冶中心在洱海一带。疆域大概是后来的云南、贵州、四川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面积将近后世云南的三倍之大。
但它与南诏国不是一回事,其最大的变化,就是统治民族变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民族,主要是乌蛮和白蛮两族,南诏国是乌蛮人建立的,可到了末年,权臣郑买嗣弑君篡位后,短短三十年间,皇权四易其主,乌蛮的势力迅速衰落,白蛮趁机上位。
郑氏之前的两朝皇族赵氏和杨氏都是白蛮,郑氏本身也是白蛮。宋太祖出生前一年,杨氏的首领杨干贞篡位登极,当时段氏首领段思平,任通海节度使。因为传言其有帝王之相,在疑惧下,杨干贞对段思平狠下杀手。
段思平全家被杀,只身逃回通海后,联合白蛮大族,向东方的乌蛮三十七部借兵,讨伐杨干贞,所向皆克,逼杨氏退位,最终建立大理国。但杨氏仍然是乌蛮大族,且段思平主要靠借乌蛮之力起事,本身并不具备压倒性优势,担心一旦把杨氏消灭,自己会被乌蛮所吞。
所以他没有消灭杨氏,反而善待他们,这为他赢得了崇高的声誉,也使得大理始终是白蛮的天下。但为了给乌蛮一个交代,他又分封诸侯,把国家除了国都大理外,分成了两都督、六节度,分封给随他起事的白蛮、乌蛮的贵族大姓,杨氏也在其列。终于稳住了政权,传国至今。
但这种只顾眼前的姑息政策,也给子孙留下了祸根。如今在大理国是权臣当道,且都有兵有地盘,其中最横的就是这高、杨两家。
高家,是当年三十七部乌蛮首领,被封为岳侯的高方之后;杨家,就是前代皇族之后。几十年前,白蛮大族董氏叛乱失败后,这两家因为勤王有功,便脱颖而出,完全超过了其它六家。为了压制其中一方,大理国王不得不倚重其中一家,等到这家势大后,再倚重那家,结果就这造就了两家尾大不掉的权臣出来。
完全是饮鸩止渴。
第二八二章段氏上
队伍一路上走走停停、迤逦而行,让宋使尽情领略了大理国的风采,亦享受到无比的尊崇,然而走了大半个月,还没到大理城,这让陈恪等人心中焦急。
“这速度实在太慢了。”一天饭后,陈恪与几个同年到镇外的田野上散步,再艳丽无边的美景,也有看腻的一天。
“我看他们分明是在拖延。”吕惠卿道:“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还用你说”曾布笑骂道:“其实他们无非在争论两点,一个是和我们谈什么,另一个是如何处置侬智高。想想就知道,三家肯定各有立场。”
“你说,他们都持什么立场呢”吕惠卿瞪他一眼道。
“那得看他们想干什么了。”曾布道:“但不管高、杨两家,是否有不臣之心,肯定都不愿看到段氏和大宋走得太近。”
“那是自然。”王韶点点头道:“两家谁都不愿意,段氏背后有了靠山,可惜他们谁都不知道,这靠山只能声援,实际上是靠不住的。”
“别那么尖锐。”吕惠卿摇头道:“这一路上你也经历了,一千八百多里的跋山涉水,处处都有万夫莫开之险,朝廷根本鞭长莫及。我现在终于理解,为何太祖打到大渡河边,就不准再往南下了。进攻大理国的代价,实在太高了。”
“哪有凭天险守住的江山。”王韶却哂笑道:“蜀国不就是例子”
“那不一样”
“怎么不一样”
“别争了。”陈恪赶紧拉开两个总是拌嘴的家伙道:“等你们一个当上宰相,一个当上枢密使,再讨论这种高屋建瓴不迟。”
逗得众人哈哈大笑。
“无论如何,我们得催促他们赶紧上路了”,陈恪沉声道:“大宋对大理的渗透太不力了,我们得自己打开局面。到了大理,情况才能好很多。”
“怎么听着,你有底牌似的”
“到时候看吧。”陈恪笑笑道:“我也不确定。”
在陈恪他们的催促下,队伍终于不再走走停停,五天后。抵达了洱海边,登上了等候多时的楼船。
船行洱海,但见湖水碧绿清澈见底,无边无涯,波光粼粼、沙鸥翔集。像美丽的少女,紧依着山顶白雪皑皑、山腰白云缭绕的点苍山,又是一处造化钟秀之地。
到了夜里,水静风轻。月影波光。整个洱海又变成一块白璧,美得令人窒息。
“这才是真正苍山雪,洱海月。”站在船头上。陈恪望着天地间的美景,长长叹一声。
“听大人的意思。”一个低沉的声音响起,那鹰一样的杨义贞。出现在陈恪身边:“似乎原先来过大理。”
“上辈子来过。”陈恪淡淡道:“兴许上辈子,我是大理人吧。”
“大人竟知道自己的前世”大理人都笃信佛教,所以杨义贞也深信轮回。
“呵呵”陈恪笑笑,没搭理他。
“明天就要到大理城了。”杨义贞不以为意,正色道:“大人,我们开诚布公的谈谈吧。”
“我是副使,世子是接伴使。”陈恪望着无边风月道:“我们能谈什么呢”
“大人,明人不说暗话。”杨义贞道:“这一路行来,难道我还看不出。上国使团中,说了算的不是那位德高望重的正使,而是大人么”顿一下,他挺起胸膛,傲然道:“而大理国是白人的天下,我们杨家又是白人里最强的一族,什么事情有我们支持。保准顺风顺水。”
所谓白蛮、乌蛮,都是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