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2(2/2)
看手下没出息的样子,鲁老板重重的叹口气,见有人把筷子伸到自己面前,他愤怒的伸手护住道:“别抢,别抢,这盘是我的”
当天下午,那些被绝食美食彻底征服的人们,又呼朋引伴蜂拥而至,好在陈恪早有预案,派人守住门口,给后来的食客发放号牌,离开一桌,才放进一桌。
不到一刻钟,当日的一百个号牌便被领取一光,后面来的市民不干了,在店门口鼓噪。很多人嚷嚷着,愿意花钱吃饭,那些领到号牌的不乐意了,嚷嚷道:“难道我们没钱不成这顿饭,还就出钱吃了”
也有人愿意出钱,买前面的号牌,多数被惨遭拒绝,却也有价高者得的看到有人愿意用几百钱买一个号牌,一些闲汉日后便每日在来福门前排队,领取号牌倒卖。陈恪的无意之举,竟催生了最早的黄牛党,可见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供给,当然这是后话。
但绝大多数人,还是没有得到号牌,伙计劝他们来日再来。他们却担心明日还是这样,有人便提出,现在就领取明日的号牌。
伙计们不敢做主,赶紧进去请示,不一会儿出来,对众人道:“明日可是半价。”
“休得聒噪,拿牌来”众人见那些走出酒店的食客,一个个欲仙欲死、百般赞叹的样子,心里好似有百抓千挠,恨不得赶紧进去开开眼。不少人问道:“小二哥,我出全价,可以先领么”
“小店诚信经营。”伙计摇头道:“一诺千金。”
众人只好老老实实排队领号,其中不少是刚从里面出来的,有人不满的抗议,引来他们的白眼:“你家吃了上顿没下顿啊”
不消半个时辰,伙计不得不停止放号:“抱歉诸位,我们的号牌用完了。”心中一个劲儿的惊叹道:足足一千枚啊,竟全被领光了他干了八九年跑堂,哪见过这样的光景。
就算是炒菜速度快,就算只做一百多桌,也把陈恪和传富忙到半夜。这时候,县城里所有的店铺都打烊两个时辰了。
目送着最后一波食客心满意足的离开,来帮忙的陈希亮和陈忱已是腰酸背痛,想到傍晚才来的,都累成这样,两人赶紧去后厨找三郎。
却见门帘掀起,传富把他抱了出来,轻轻交给陈希亮道:“师傅累得睡着了”
陈希亮接过三郎,熟睡的时候,他清秀的脸上没有了狡黠成熟,睫毛微微闪动,鼻头一翕一翕,才让人想起,他还是个十岁的孩子。
陈希亮把三郎背在背上,对传富道:“明天能忙得过来么”
“能。”传富知道,师公这是心疼儿子了,他重重点头道:“第一天没经验,手忙脚乱,出活太慢,放进来的人也太多,明天就好了。”
“嗯。”陈希亮点头道:“明天我来帮你。”
一夜之间,来福酒店的盛名便盖过了其它两家,成为青神百姓眼里的唯一。就连知县大人也在一尝传富的手艺后,成了忠实的食客他本想让来福每日送餐,但听说炒菜必须趁热,一凉就减色太多后,他竟然每日下班后,换上便服直奔来福用餐,也不嫌这地方简陋。
当然,这也有宋代的亲民官,喜好与民同乐有关,这跟后世的县太爷截然不同。
很快,来福的大名传到了临近州县,外县民众纷纷慕名而来,号牌直接领到三个月后。三天之内可用的号牌,更是被炒到了一贯以上。
一贯钱,即使在成都,也能在高档的酒店,摆一桌体面的宴席了,而在这县城的小店中,却只是个入门价。这种荒诞的奇谈,却切切实实的发生了。
来福一雄起,鲁家酒店的生意一落千丈,原先卖得不错的菜肴,人们现在觉着食之寡味,宁肯去来福排队,也不在这吃他淡出鸟来的饭食。
做了几天心理斗争,鲁老板乐鱼,最终还是下了决心,提着猪头、茶叶、丝绸、人参等数样厚礼,去来福家里赔罪。他倒有几分市侩的精明,知道自己把传富得罪狠了,便以探望传富老娘为由登门他知道传富是个孝子,只要把传富老娘争取过来,必能大有转机。
本来,他和传富爹的关系是不错的,两家还有交情。所以进门后,一口一个老姐姐,便把传富老娘给哄过来。等传富回来,老娘果然劝他帮帮鲁老板。
看着鲁老板一脸的讨好,传富冷笑道:“当初我去求你的时候,你为什么不教我”
“我”鲁老板羞愧道:“我图谋你家的店面,所以才鬼迷心窍。”说着抱拳作揖道:“传富你行行好,我上有八十老母,下有八岁的孩子”
“我也有老母,我也有孩子,你为什么不可怜我”传富摇头道:“你回去吧,我是不会教你的。”
------------------------------------------分割------------------------------------
周末不休息的可怜人儿,求诸位看官的票票啊
第三十三章在宋朝的幸福生活
求推荐票,求推荐票啊
-
为来福开业操心劳力,陈恪的功课自然受到些影响。
在陈希亮看来,什么事也比不了读书重要,现在来福一炮而红,日后的经营不成问题。他便不再睁一眼闭一眼,而要用泰山压顶的功课,给儿子收心。
三个月来,陈恪把广韵抄了两遍,默了一遍,一手楷书已是堪堪入目,对声韵也能基本掌握最让陈希亮震撼的是,他那变态的记忆力。一般读书人就连韵略,也得一年时间,才能背个大概,陈恪却已经可以将广韵默写出来了。
陈希亮就是那用一年时间,才背过韵略的,果然是人比人气死人。好吧,能力越强,功课越重,倒要看看你的极限在哪里。
于是进入到第二课训诂。用当下的语言解释词义叫训,用当代的语言解释古代的语言叫诂,所以训诂就是专门解释古代字词句的一门学问。陈希亮命三郎抄写尔雅、诗诂训传、毛诗正义等一系列训诂学经典,并要求全文背诵。
课业实在太重,可怜的三郎,接下来几天,只能老老实实闭关,学他的谓我舅者,吾谓之甥也、门侧之堂谓之塾、绝高为之,京;非人为之,丘、狗四尺为獒聊感安慰的是,他终于从一日三餐的劳动中解脱出来。
每天早晨,头陀报晓后不久,便有前街早点铺的伙计,挑着担子前来送餐。早点的花样很多,几乎很长时间不重样。比方前日供应了猪肉馅的馒头、昨日就会供应什么白肉胡饼、猪胰胡饼、菜饼之类的胡饼,今天便吃鸡丝面、三鲜面、笋泼肉面之类的汤饼,明天则可能有环饼、炊饼供应。
这些林林总总的吃食,配以二米粥、二陈汤,以及各色爽口凉菜,每餐需要二十五钱,一月就得靠八百钱早餐供应乃是丰俭由人的,当然不会都这么贵,但陈希亮为了让孩子们吃饱吃好,是不计成本的。
吃完早餐,陈希亮和二郎便出门了,陈恪要在用功同时,监督两个弟弟学习。临近午时,便有来福的伙计提着食盒上门,虽然只有三个孩子吃饭,但传富每餐都会烹制四菜一汤,荤素搭配,从不糊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