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权倾天下之绝世悍将 > 分节阅读 272

分节阅读 272(1/2)

目录

能避免日后五胡乱华的悲剧重现。”

王庶见天色不早,笑道:“时候不早,我不能久呆。史浩此人心高气傲,受到官家如此训斥,必然是满腔委屈。相公此时前去,正好可以取得奇效。”

虞允文眨了眨眼,笑道:“各人有个人的缘法,此刻相公想必已经跟史浩在一起聊天了”

王庶怔了怔。虽不知缘由,但也会心一笑道:“相公重视人才,爱惜人才。看来,我这是多心了。”

史浩找了一家偏僻的小酒馆,趴在酒桌上,殿试的遭遇让他几欲大哭一场。

“一个人喝闷酒有何乐趣,不如我来陪你吧”罗腾飞坐到史浩对面的位置上。

史浩抬起头来,见来人是罗腾飞,语气不善道:“是来羞辱我的吗别说是新科状元,便是同进士出身也没有得到,狂妄自大,徒惹笑柄而已。”

罗腾飞摇了摇头,道:“你也太高估你自己了,你认为自己可有让我羞辱的资格我不觉得以我的身份地位,能够跟你计较什么。我来这里只因认可了你的才华,有些好奇,能够让虞允文、薛弼同时认同的人物,没有理由连进士也考不上。这其中一定有什么缘故吧”

这进士分为三等,分别是一甲进士及第、二甲进士出身、三甲同进士出身。

进士及第地位最高,每次科举只限三人,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进士出身次之,每次科举入选若干名,同进士出身位于进士之末,每次科举亦入选若干名。

一般来说会试上榜三百人,皇帝从这三百人中挑选出七八十名进士,分别赐为进士及第、进士出身以及同进士出身。

三百人中择八十人,这个入选的几率还是很高的。

史浩能得虞允文、薛弼同时认同,即便人外有人,没有成为状元,但也没有理由无法成为这七八十人中的一个。

唯一的解释便是这其中另有猫腻。

史浩惊喜的抬起了头,感慨道:“还是罗太尉了解我,能够理解我。唉,他们都认为我史浩无能,才未中进士,却不知真正无能的是那高高在上的官家。”

史浩似乎找到了倾诉者,将殿试时的经过一字不漏的告诉罗腾飞。

罗腾飞虽不擅于处理政务,但虞允文曾跟他说过宋朝百年来累积的弊端,其中大多于虞允文意思相近,这便是智者所见略同吧

史浩失魂落魄道:“若官家不懂我之才,不知我的本事。我史浩最多笑他有眼无珠,但是官家知道我的本事,但是他却无胆使用,安于现状,不求改革。只要官家在朝,我史浩一生才干将永无用武之地。”

罗腾飞看着史浩,明白他的感受,笑道:“你如此苦闷,正是因为看的太透了吧”

“不错”史浩点头长叹道:“我跟官家的政见不和,他只求现状,不求进取,而我追求改变,想辅佐明君建立一个超越汉唐的盛世,所以我注定要碌碌无为的继续生活下去。唉,也不知何时才有我一展宏图之刻。”

看着没落的史浩,罗腾飞道:“不如你先跟着我吧,我罗腾飞或许不是你口中的那个明主,但最敬重你们这种有干略有风骨的文士,决不会屈才的。”

“这个”史浩似乎有些犹豫。

罗腾飞笑道:“还是你跟那些文士一般,都耻于跟我们这些武夫为伍”

史浩立刻站起来解释道:“史浩绝无此意,相反史浩自负才高,不将他人看在眼底,但对于太尉大人却发自内心的敬重。太尉大人不但擅于用兵,而且精于治世。相公治理淮南西路、南京南路的手段让在下敬佩之余,也受益匪浅。也是如此,所以在初次见面时,史浩才将自己最擅长的书法赠予太尉,以表心意。”

顿了一顿,史浩点头道:“也罢既然相公诚心邀请,我史浩也无处可去。如蒙不弃,便在太尉大人麾下充当一谋臣,为太尉大人出谋划策”

罗腾飞大喜过望,亲自为史浩斟满了杯中之酒,笑道:“我罗腾飞在这里欢迎先生的加入”

“嘭”的一声,酒杯相碰,两人互饮而尽。

又互喝了几盅酒,罗腾飞拉着史浩往军营中走去,打算介绍罗家军的诸位给他认识。

他们不知,就在罗腾飞拉走史浩后的不久。日后的宋孝宗赵昚来到了酒馆,但却扫兴而回。

这位号称南宋能力最强的皇帝在这一刻跟他的恩师史浩失之交臂,历史上宋孝宗赵昚在史浩的帮助下收拾了赵构、秦桧流传下来的烂摊子,将宋朝推向了一个新得时期,使得宋朝得以苟延残喘下去。

但如今赵昚与史浩失之交臂,是否预示着宋朝的灭亡

第四部雄鹰展翅第十六章血洒垂拱殿

第十六章血洒垂拱殿

绍兴十年,六月初。

在这一天。一场政治风暴席卷了整个大宋王朝。

在这一天的朝会上,宰相王次翁以国库空虚为由,提议与金国议和,杜绝战事,潜心发展生计。

此举遭到了以李纲为首的主战派的极力反对。

李纲道:“国库空虚不假,需要潜心发展生计臣也赞同,但根本不必要向金国示弱。至皇上立足临安之后,我大宋对战金国的胜率高达九成。我军实力丝毫不逊金国,目前之事,正当发展生计,极力北伐。向金示弱,岂不寒了天下人之心”

对此早做准备的王次翁早已想出了应对之词,正义言辞道:“战争自古带来的只有灾祸,只有生灵涂炭。这连年战乱,使我大宋较之以往盛世,相去千里,百姓苦不堪言。议和,能够终结战乱,议和,能够让天下百姓过上太平日子。如此利国利民之事,为何不做难道真的要拼个你死我活。导致生灵涂炭,万民悲哭,你李大人才会甘心不成”

主战派的大学士魏云,冷笑道:“这生灵涂炭,万民悲哭是谁惹下的祸事但年金兵南下,屠杀我大宋子民以百万计。若此刻议和,这百万冤魂如何安生。金人攻破汴京,辱我大宋嫔妃宫女一万五千余人,百般凌辱,千般戏弄,十人九娼,余者命丧,这般奇耻大辱,难道你们都忘记了还有,金人南下之时,觊觎我大宋陵墓珍宝。派人挖掘帝陵,将陵中历代先帝尸骸弃之荒野。皇上,祖坟被挖,难道你真的能够无动于衷,你就不怕成为天下人之笑柄,成为天下人唾骂的对象”

魏云这一番言论字字犀利,慷慨激昂,将金人所犯之罪中选出最令人发指的三项,一字一句,如一把铁锤敲打在赵构的胸口。

“魏云放肆”赵构勃然大怒,但却无言以对。

宋朝自古皆以“仁孝”治国为口号,而金国南下所造成的大屠杀。远在北方受尽凌辱的父母兄妹,以及历代皇帝的陵墓被掘。

这一切的一切都和仁孝扯上了关系,即便是赵构有心偏袒主和派,面对如此犀利的言辞也不知如何替王次翁等人说话。

以王次翁为首的主和派也想不到魏云的言辞竟会如此的犀利,一个个不知如何辩驳。

王庶这时走了出来,淡淡笑道:“这些都是过去的事情了,有些事情无法挽回。仇恨只会让人失去理智,迷失双眼。若一味的想着复仇,只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为了大宋的未来,这仇恨之说,实不可取。我认为若真为大宋着想,应该理智的做出最利于我大宋的国策,而不是以仇恨来决定。”

赵构大喜道:“王爱卿所言甚是,这复仇之说,以后不许再议。”

在王庶助赵构一臂之力后,主战派、主和派再度纠缠在了一起,他们双方各执一词,已吵得不可开交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