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插队在黄土高坡 > 分节阅读 161

分节阅读 161(1/2)

目录

“五千也少。”那壮汉说。

“五千不少了,市里的老房子房管局收一间才二三百块,你这几间房,哎,不说这破房了,根本没法住,我买了,都把它扒了,重新盖也就是买你个房基地,现在农村批块房基地,也就二三百块钱,我给你五千还少啊”欧阳秋振振有词地说。

“能不能再加点,我是真心卖,你如果真心买的话,再加点。”那壮汉说。

在他们讨价时候,张兰围着院里院外,屋里屋外,转了有十来遍,看这摸那,弄的手上和头上都沾了不少灰,见欧阳秋还没和那壮汉谈下价钱,便走过来说:“怎么样,价还没谈妥”

“我给他五千他还嫌少”欧阳秋说。

“五千太少了,必须再加点。”那壮汉还很执拗。

“你有房契吗”张兰问。

“有一张解放前的房契,还有一份土改时给这房开的证明。”

“卖给我们后,你能到大队再写个证明吗”张兰接着问。

“能呢,队里好几家都卖了房了,大队都给开了证明了,我也和大队说好了,开证明没问题。”

“那好,我给你个整数,八千怎么样”张兰大声说。

“你,你没哄我”那壮汉有些不相信。

“你疯了”欧阳秋忙制止。

“你把房契准备好,土改证明也准备好,再去大队开好卖房证明,咱们一手交房,一手交钱,怎么样”

“行,你痛快,我也痛快,成交”那壮汉拍了拍欧阳秋的肩膀。

。。。。。。

“你疯了,本来五千多六千能买下的房子,你怎么给他八千啊”那人带着母亲一走,欧阳秋便责问张兰。

“行了,不吃亏了,一间十二米的小屋,变成这么个大院子,两万拆迁补偿费,给去八千,咱还剩下一万二呢,等于半间小屋换了一个大院,你还亏啊”

“多花一千多块钱,就是你两年的工资啊”欧阳秋仍感到心疼。

“怎么三十岁大老爷们,这么磨磨唧唧啊,钱都给人家了,你心疼,去追着要啊”张兰白了欧阳秋一眼。

“得,算了,便宜了她们娘俩。”欧阳秋心里还不爽快。

“干事要捡大的干,别净盯着眼前小钱小利的,想想这房子,咱们怎么弄啊”张兰问。

“怎么弄,把这房扒了,我再从工地弄点碎砖,再盖新房。”

“房次要的,我看咱们先要垒院墙。”

“为什么”

“我看那老地契和土改证明了,都标着这院子是五分多地,可我在院里量了量,顶多四分地,怎么会少了呢,可能院墙踏过,挖土的人为了多取些土,把塌了的院墙往里垒了垒,咱们得把院墙扩出去。”

“可是院外面是深沟,怎么扩啊”欧阳秋有些愁。

“填上。”

“用什么填”

“咱单位住盖楼挖地基不是有土吗,让他们往这倒几车。”张兰说。

“倒土,不如倒各工地拆迁旧房子的碎砖和断瓦呢”欧阳秋说。

“是啊,往出倒一车杂土,要给人家那地方两块钱呢,我让他们来咱这块倒,盖房有砖瓦了,又收了钱,还能把坑填了,一举三得咱俩真聪明啊”张兰笑着说。

一个月功夫,院墙外面取土的沟便填平了,欧阳秋和张兰便依着房契,把院墙先用旧砖头砌好,然后把旧房推倒,找了本工地的七八个瓦工,好酒好肉好烟款待,利用下班和星期天休息的时间,在院内盖了十间房。

有正房,东房西房,一共才花两千多块钱,连院墙铁门和房子便都盖起,放顿鞭炮,吃顿好饭,庆祝乔迁,欧阳秋和张兰便把家搬了过来,家离城说不远不远,就在刘炳坤捞水草那条京密引水渠西边一里多地的地方。

一天星期日,张兰带着乐乐在河边玩耍,看见捞水草的小船轻轻划来,捞水草的两人站在小船上,赤着上身,晒的黝黑,小船划到张兰母女身旁,穿上一人突然喊:“乐乐,乐乐”

“妈,您叫我呢”乐乐正在水中捞蝌蚪,听见有人叫,便问。

“我没叫你”张兰说。

“那谁叫我呢”乐乐环顾四周。

“我叫你呢”船上一个人说。

乐乐忙向小船细看,突然叫:“刘叔叔,是你呀”

“是我,你们在这玩呢”张兰听乐乐一喊,定睛一看,船上那呼喊乐乐的竟是刘炳坤。

。。。。。。

赵亮回京后,进了北京第二汽车制造厂,他分在底盘车间,厂里前一年分给胡雪花一间平房,赵亮回来后,便和女儿找宝儿也住在那间房里,北京的家便算安在那里了。

赵亮回北京比刘炳坤,王大力,鲜可欣都强,王大力回北京虽然有接收单位,但没房住,只得挤在父母家厨房改做的小屋里,鲜可欣和刘炳坤调回北京,没找到接收单位,鲜可欣在房山自己投资开了小石料场,天天打石头,刘炳坤连石头都没得打,只能干临时工捞水草。

刚回北京初期,赵亮到汽车厂上班,在汽车厂干活也不觉得累,卸卸装轱辘的车,搬搬车轱辘,上上车轱辘,八小时一过,脱下工作服,下班回到自己的小屋和老婆孩子呆一块儿,乐呵呵的。

下第六章下岗

星期天和胡雪花,女儿一起逛逛公园,看看电影,也觉得生活挺惬意。一次赵亮回父母家,老街坊一个大妈问:“赵亮,回来探亲了,在北京住多长时间啊”

赵亮一听,心想,你个老太太怎么这么看不起人,以为只有你闺女在北京工作,我就一辈子在山西,回不来了。于是说:“我是探亲来了,只不过住的时间长些。”

“住多长时间啊”那大妈问。

“不长,住个三四十年。”赵亮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