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插队在黄土高坡 > 分节阅读 138

分节阅读 138(2/2)

目录

晚上吃过饭后,刘炳坤的父亲说:“鸽子肉不错,挺香,哪弄的”

刘炳坤讲了带回鸽子的事,并讲卖了四只,每只卖三块,赚了十块钱。“能赚那么多”陈鲁平问。

“只卖四只,如果卖十只,能赚二十多块,顶半月工资呢”刘炳坤不无骄傲地说。

“咱们这样的家庭干这投机倒把的事不合适”刘炳坤的父亲摆出一付老军人的样子说。

“哎,您也离休了,也别管了,虽说是个师级,每月也就几百块钱,老家的穷乡亲来咱家吃几顿,你再给他们寄点,咱家也不富裕,连专车都没了,还得两家合用一辆车。爸,我的事情您就别管了,我在琢磨着,能不能开辟另一条挣钱的路,我即使调不回北京,也能在北京呆着,也可以挣到钱呢。”刘炳坤说。

“犯法的事咱可别干,咱家可没出过犯法的人”刘炳坤的母亲说。

“他早干过犯法的事了”陈鲁平笑着低声说。

。。。。。。

“炳坤,我找你商量个事”

“什么事”刘炳坤把苟石柱领进自己住的屋问。

“是这样,昨天我不是结婚了么,我哥给我弄了个缝纫机的号,让我买台缝纫机带回山西家中,我拿着缝纫机号到朝外市场买缝纫机排队的时候,一个小伙子问我缝纫机号卖不卖。我问多少钱,他说五块,我说最少十块。他说十块钱他卖我,要十个缝纫机号他都有,还告诉我找他的地方。炳坤,你说这买卖能干吗”

刘炳坤琢磨,买卖买卖,就是有买有卖,低买高卖,便问:“买一台缝纫机多少钱”

“买一台缝纫机,蜜蜂牌,蝴蝶等名牌的,要八十来块,加上号十块,便是九十块钱,再加上十块托运费,就是一百元了。如果每台缝纫机卖不到一百三十块以上,那这买卖便不值当,如果能卖到一百三十块以上,便可以考虑。”

“咱们回厂后再到村里老乡那问问”苟石柱说。

“那哪行啊,热豆腐都放凉了,咱们今天就给杨树林个电报,让他问问钢铁厂同事和村里老乡,说有几台蜜蜂牌和蝴蝶牌缝纫机,每台一百五十块,他们如果想买的话,请马上回电报。”

电报出,第二天中午便接到杨树林打回的电报,说:“厂里好几个老乡都想买,一百五十块他们不嫌贵”

“八十几块的东西,一百五十块也买,真舍得花钱啊”苟石柱说。

“八十几块的东西,他原价买不到啊。儿子要娶媳妇,没缝纫机,人媳妇不愿嫁,多花点钱,能买到就行”刘炳坤说。

刘炳坤向陈鲁平要了二百块钱,又向父母借了三百,找那个卖号的小伙子每个号九块,花四十五块买了五个号,拿着号买了五台缝纫机。

中第八十九章电视大学

缝纫机用慢件托运,托到忻县,二人坐火车也回了忻县,等了几天货到车站,他们便把缝纫机拉到苟石柱家。

两天功夫,三台缝纫机便被厂里家在农村的工人师傅以一百五十块钱一台的价格买走了。他们正要给另两台缝纫机找买主时,车间王主任找到刘炳坤,把他叫到宿舍说:“听说你最近弄了几台缝纫机”

“嗯。”刘炳坤很镇静地答,以为王主任要训他几句,心想反正也不是什么大错,训几句就训几句。

“你那缝纫机卖完没有”

“您问这干什么”刘炳坤问。

“我和丁记想每人买一台,不知你还有没有”王主任说。

“噢,是买缝纫机啊”刘炳坤的心这才放下来。

“倒是还有两台,刚运到,还没交给人家呢。”

“那有买主了”

“嗯。”刘炳坤撒了个谎。

“有买主就先给人家,最近再给我和丁记弄两台”王主任说。

“您那么着急要缝纫机干什么”刘炳坤问。

“我那二儿子又问下媳妇了,那闺女娘家要彩礼指名缝纫机。你说这短时间,哪买去啊”王主任叹息道。

“那丁记买缝纫机干甚”刘炳坤又问。

“丁记闺女要啊,他闺女要出嫁,闺女非要娘家陪嫁妆带台缝纫机,好显得脸上光彩些,所以。。。。。。”

“要不,把那两台缝纫机先给你们”刘炳坤说。

“人家订下的会不高兴”

“没事,过段时间我再给他弄两台,反正他也没交钱。”

“那好,谢谢你了,对了,听说你卖的缝纫机是一百五十元一台”王主任问。

“是,买的是高价的,一百二十块一台,又托运,又请人吃饭,算下来我再赚点也差不多,你们这两台我就不能要你们一百五了,保本就行了。一百二十块一台怎么样”刘炳坤看了看王主任,征询他的意见。

“哪能呢,你们从北京往这托运也得几块钱,我和丁主任给你每台一百三十块。怎样”王主任说。

“行。”刘炳坤爽快答应了。

自打买缝纫机后,刘炳坤和苟石柱通过那个背景倒卖缝纫机号的人,又用号卖了几十辆自行车,一百二十块一辆买的,加上号二十块变成一百四,加上运费变成一百五十块,运到忻县二百块一辆也卖的爽爽快快,刘炳坤以为这买卖能做的长久些,能多赚些钱,不料想北京那边出事了,那个号贩子被人抓住了,自行车号和缝纫机号弄不到了。

。。。。。。

王大力很激动,因为他听说国家成立个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在各省都有分校,在职职工可以报考,不脱产,只部分组织一下集中教学,大部分时间学生在家自己看教材,听录音,看电视学习,期末再集中考试。

他把电视大学要招生的消息说给徐风霞,徐风霞很高兴,鼓励他说:“这样挺好,既上学又不耽误上班,工资也不受影响,你挺适合上这个学的,好好准备准备,争取考上。”

王大力也向鲜可欣说了电视大学要招生的事,鲜可欣说考大学让他伤了心,他现在琢磨着怎么能调回北京,暂时不再考虑上大学的事了,并说如果刚上电视大学,便调回房山农村,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