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3(2/2)
田昌厉声指责王鼫无能,强硬道:“王子鼫,你是将来的越王,不能说如此丧气的话。越国此刻尚未被撼动胫骨,以姬凌云现在的实力还不能够与我们一战。我们大有翻身雪耻的机会。现在我担心的还是公子累,我们才刚刚得到大王被吊于姑苏示众,而他却比比我们先一步得到这个消息,并且从句无城赶来。以我猜测一定是中了他人的挑唆,否则公子累不会如此。”
王鼫心事重重道:“太傅是说有人利用二弟大做文章”
田昌点头道:“十之八九”
“不行”王鼫忙道:“我要制止二弟,不能让他做傻事。”
话刚一说完,就有侍卫来报:“不好了,公子累在校场誓师扬言要为大王报仇。”
“这个混蛋”王鼫不禁破口大骂,心中左右为难,为了制止贸然出兵他已经给众臣留下了一个不好的印象,若再出面制止。恐怕整个越国都会说他不孝。
但如果不去制止,王累若是战败,他将落个不忠不孝的名声;王累若是战胜,那王累的声望将会超越他,很可能会取
王累此去无论胜败,他都不会得到任何好处,这是一个两难的必输之局。
“怎么办”王鼫求救的望向自己的师尊。
田昌闭目沉吟良久,权衡利弊道:“你也出兵,王子鼫你听我说,越国有两万士兵供你调用,你领一万五出征。竟可能的拖延行军时间等候范。越国是范的心血,他不忍心见到自己多年来的辛苦的成就毁于一旦,只要他没死以他的个性一定会前来襄助。也只有他才能战胜姬凌云。
至于那个挑唆公子累的人的居心,我们不清楚。不过我们可以以不动来应付一切,为师领余下的五千将士镇守会稽,只要幕后之人,一露出危害我国的意图,我可以先应付一阵。若出现危机,你在赶回来。”
王鼫思虑再三长叹道:“也只好如此了。”
田昌告辞离去,转身后他的神色无比的凝重,暗处的人太厉害了,这明知是计,却不得不跳下去的手段实在令人心中发寒。
第五部血战江东
第三十九章意在会稽
第三十九章意在会稽
凌云在收服管后,立刻写了两封求才信让人送信给默子溪。
时春秋不比三国,若非那种如姜子牙、管仲之流的旷世之才。一君王很少出言相请,一般下令招来就是。
姬凌云却亲自动笔写了求才信,登时让姬子吴、默子溪二人惶恐之极,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匆忙赶来,先后到达了吴宫官邸。
姬凌云亲自接见了二人。
姬子吴奇貌不扬,朴实无华一脸忠厚之相,而默子溪也是普通寻常的百姓,并未有出奇之处。
两人都貌不惊人,尤其是默子溪更是地道的没见过世面,惶恐之至。
姬凌云先同姬子吴交谈,暂不理会默子溪,让他一人先冷静下来。
经过交谈,姬凌云发觉这姬子吴才思敏捷,将说话看成了一种高明的骗术,言语间真中有假,假中有真,令他v人口才确实了得。
默子溪这时也定下心来,姬子吴出言询问。
想不到这默子溪也不是一般人物,他种地四十年,平时就喜欢多看多想,自己研究出了一套种地的本事,被他人称之为“赛神农”。
“赛神农,好夸张的名字”姬凌云听后也不由叫了一声,这神农可是农耕技术的创始人,真能赛过他当真不容易。
姬子吴也听过赛神农的名声,对于姬凌云的反映不以为意道:“一点也不夸张,赛神农确实是赛神农。他耕地比神农还神。别人农田里的活计。手忙脚乱。起早贪黑,而他却是过得轻松潇洒。有时,三两天也不下地。可他地收成却就是比别人好。”
姬凌云听了一呆,这怎么可能,勤者摘丰收,惰者受饥渴。这可是千年定律,不由惊奇地看着默子溪。
默子溪是个本分的农夫被姬凌云这一望赶忙慌张道:“老农那有这么神,只不过知那几天有雨。没有必要去地里浇水而已。”
姬凌云一听,大吃一惊,知晓风云变化在后世战场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主导位置。为帅将者,若能配合起风云地变化来行事,领军作战起来将会无往不利。其中闻名天下的诸葛亮就是其中翘楚。
他急切道:“你会观天象”
谁知默子溪对天象竟是一窍不通,摇头道:“什么观天象我不懂,但我会看一些奇怪的现象。上天要刮风,头一天晚上从月亮的光晕中就能看得出来。想知道会不会下雨。摸一摸卧在田头的石头就能知晓。如果石头发潮,那就表示要下雨了。鸡啁刮风,鸭啁下雨,蜻蜓成群绕天空。三日之内必有蒙蒙细雨”
姬凌云听后沉默不语,这时的科学没有后世发达。也没有先进地技术设备。因此,人们相信真理就在于眼睛中,处处留心周边的事物,得出了一条条的宝贵经验。默子溪就是如此他知道天气的变化使得他在农业生产方面减少损失,减少无效工作量,成就高出他人这很正常。
姬凌云仿佛捡到了一个宝,这些日常的事情在常人眼中看不出个中神奇,但在有心人的眼中却成了一条条的道理,这一切都归功于有心人那超于常人的敏锐地目光。
默子溪正是这样的人才,值得培养。
姬凌云又问了许多关于预测天气的事情,将它们细细的记在了葛布上,一脸地严肃,不知不觉就是一个时辰。
姬凌云看着葛布密密麻麻的字迹,不由笑了起来,若逐一应验,那么根据这个自己也能够成为预测天气地神人。
收下了姬子吴、默子溪后,姬凌云开始处理着累积下来的一切政务。
这时,姬凌云才真正体会到了治理国家委实不易,虽然他有姜良、管两位大才帮忙,但诸多杂事还是让他无暇分身。
首先他们要解决的是粮草秧苗问题。
这个时代的稻种秧苗都是国家准备的,出秧后在分给各城,分发道各地百姓手中。当然百姓手中也有一些,但都很少。
可他们现在什么也没有,三个月后就是春耕的最佳时机。若赶不上这个时机将准备好的稻种秧苗,耕牛等春耕必须物品的话,来年的吴国上下将会
收,百姓的温饱都解决不了了。若连百姓温饱都解这个国家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
因此姬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