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3(2/2)
孙哲回来得到了这个消息,也大为高兴,就拉着刘华吟酒作诗。
说起作诗,刘华和差上孙哲不只一点。可孙哲和李白比起来,就没的比了。李白诗句中那潇洒动人的意境和美感,几下就征服了孙哲,同意了刘华的毛遂自荐。
一个王者,即将降临。
孙灿对刘华是由衷的佩服,刘华胸中的韬略也只有他一人清楚,对于这个师傅,他想都没想,就对他行了隆重的拜师礼。
拜师礼行闭,孙哲就拉着刘华叙话,对弈。
孙灿由于放心不下高顺,就向洛阳东部尉的城门营房走去。
不巧,在路上正遇到抱着婴儿笑容满面的高顺,立刻问道:“高壮士,鲍鸿他们没有为难你吧”
高顺原先不愿让孙灿为难,就自愿跟鲍鸿去城门营房受审,本想既然这官和刘文暗通,一定不会给他好脸色,他本着大丈夫心态到也不惧,只是担心那被卖出的婴儿而已。
却不料对方只是将他关在牢房里,既不拷问,也不逼供。还没有到半个时辰,就将他放了出来,并向他道歉说先前一切只是误会,随后就带他到营房听审。
这一刻,鲍鸿俨然就是一个清官,开庭,审问,以及定罪,一气呵成,毫无半点纰漏,并且还将失去的婴儿找了回来。
高顺见事情那么顺利,心想:“一定是那位叫孙灿的公子帮的忙。”他向来就是一根脑筋,知道受人之恩,应当涌泉相报。就向鲍鸿问清楚了孙灿的身份及住址,出了城门营房就向太傅府走去,要当面谢恩,却不想,在半路就碰上了孙灿。
他见孙灿一开口就问他的状况,好生感激,就将自己的经过说了一遍,最后谢道:“多亏公子帮忙,高顺感激不尽。”
孙灿不喜他的做作,道:“你我两人粗人,何必如此客套。我请你喝酒”
高顺欣然赞同。
只是一间普通的酒馆,酒也不是什么好酒,但两个兴趣相同的人喝起来却比喝陈年佳酿还开心,这两人正是孙灿、高顺。
酒是男人结交知己好友的必要之物,几杯下肚,两人就无话不谈。
交谈中,孙灿了解道高顺最大的志向就是挥枪杀敌,报效国家,就对他说道:“高大哥,不如你就留在洛阳吧,我与皇甫嵩将军有些交情,我推荐你去他帐下效力。皇甫将军是个无私爱国的好将军,一定会重用你的。”
高顺大为心动,迟疑道:“好是好,只是这孩儿,怎么办”
孙灿大笑,“这容易,我让管家领些护卫亲自送去不就得了。”
高顺点头称是,对孙灿的感激又多了几分,暗自想道:“日后若有机会,一定要好好报答子羽。”
第一部雏鹰展翅第二十五章天下大乱
就在孙灿跟随刘华研习兵书之即,也正是天下大乱之时。
孝灵皇帝中平元年。
大汉的形势更加的恶劣了,饥饿的农民忍无可忍,终于爆发了全面反抗,其中规模最大的队伍便是由张角三兄弟所领导的黄巾起义了。
张角本是冀州钜鹿县人,他有两个兄弟,老二张宝,及老三张梁。
那张角本是个不第秀才,因入山采药之时,偶遇一老人,碧眼童颜,手执藜杖,此人正是南华老仙,因感悟天下苍生,特地在此传授有缘人太平要术希望他造福世人,而张角这次就幸运的成为了这个有缘之人。
张角本来就对民间医术很有研究,得到太平要术后,相当于虎生双翼,不久便习得了一身高明的医术。
只是这兄弟几人却意欲图谋不轨,借以给人治病为由,以“太平道”的宗教形式,愚弄群众。大约十年左右的光景,太平道教便几乎是传遍了整个天下,其中尤以青州、徐州、幽州、冀州、荆州、扬州、兖州,豫州等八个州为最,教徒更是多达几十万人之多。
随后张角弟兄三人又在大汉范围内设置了三十六方,大方一万多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各设渠帅负责。
为了方便起誓,他们还传出了四句口诀,作为内部的暗号。这四句口诀就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甲子就是汉灵帝中和元年,即公元一八四年。
在二月的月初,各方首领及信徒便已着手准备。他们用石灰在洛阳的城门及州郡官府墙上书写“甲子”等标语口号。
这其中一大方的渠帅马元义首先通知了荆州和扬州的信徒大约数万人,邀其到邺城集中,准备起义。于是,其分管的信徒们便已开始向邺城集中。
可是,就在这个紧急关头,张角的弟子、太平道中的的一个信徒、济南人唐周由于害怕失败被抓就向当地的官府告发了起义之事。
消息一经传开,朝野振荡,灵帝当庭大怒。于是,朝廷众臣紧急下令抓捕马元义,车裂于洛阳;并紧急招集各方力量,追拿诛杀了张角的信徒一千余人;又通知冀州捕捉张角兄弟及其家人。
张角等人发现事情已经败露了,便即用各种方法星夜通知各方,立即起义。起义前,义军首先将抓获的贪官杀了祭天。起义时,张角军皆头裹黄巾黄天的象征,时人称之“黄巾军”。起义后,张角依据太平经中关于“有天治、有地治、有人治,三气极,然后歧行万物治也”的理论,自称“天公将军”,其弟张宝自称地公将军,其弟张梁自称“人公将军”。
不出几天功夫,三十六方的黄巾军便开始了一系列攻打郡县,火烧官府,释放囚犯,没收官家的财物,开放粮仓,惩办赃官、土豪等的举动。不到十天的功夫,天下响应。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个州的郡守、刺史纷纷向京师告急,汉灵帝亦急的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经过协商,在临近洛阳的八个紧要的关口都设置了都尉,增加了洛阳的防御。朝廷也分派出两路军队去镇压起义的农民。
而这一切都和孙灿无关,虽然孙灿很想随军出战,但孙哲、刘华并没有同意。理由有二:孙哲是以孙灿的年龄还小为由;而刘华则是以学业并未精通来劝说的。
在刘华看来,“黄巾之乱”只是一个契机,是属于可有可无的,而真正的发家时刻却是在十八路诸侯讨董的时候。
孙灿面对父亲和恩师的劝说,也只能压下蠢蠢欲动的心情。除了陪伴太子刘辩学习以外,剩下的时间就只是学习兵法和武艺了。
在这期间,他也曾经多次寻找那位女子的下落,最后都是一无所获。为了减少对那位女子的思念,孙灿惟有将心全都放在了学习兵法上。
另一边,大汉军的首战并未得利,于同年四月,朱隽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