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1/2)
孙哲失神了,一直以意志力奔跑的他,彻底的崩溃了,重重的摔到了地上。孙哲囔囔道:“梦儿,为夫没用,我对不起你。”
李氏坦然一笑,道:“呆子,如果不是你,我们怎么能够同死,我又怎么能够保住清白之躯。”
孙哲明白了她的意思,挣扎的起来,两人一起向河中走去。
河水以达二人颈部。
焦三大骇,见如此神女就要香消玉陨,忙劝道:“李梦,只要你从了我,我保证让你过的比神仙都舒服,何必跟着书呆子一起找死呢”
李梦是李氏的闺名,在汉朝出嫁了的女子通常只留姓而不留名。李梦才女之名,传遍江南,荆州的焦三也久闻她的芳名了。
李梦厌恶的撇了一眼焦三,将头转至一边,然后深情的望着爱郎。仿佛再说:“多看你这种人一眼,我就觉得恶心。”
焦三嫉妒的几遇发狂,猛得向河中冲去。
嫉妒是人劣性的根源,它可以使一个人干出不可挽回的事情。
正当焦三冲入河中不久,突然,风云变色,一道闪电划破长空。
一个重物落在了焦三的面前,接着一把晶莹剔透的剑从天而下,剑尖正好对着焦三的脑袋。这剑好是锋利,竟直入焦三头颅,抵达剑柄。
孙哲和李梦已经一起闭上了双眼,准备一起投入河中,突然一阵落水声传来,随后又听到了一声惨叫。
他们不约而同的睁开了双眼,就见焦三已经被一把剑刺死了。两人顿时呆了,他们没有想到会有这种事情发生,都傻傻的看着焦三的尸体,丝毫不觉一个人正被水向下游冲去。
这个人就是刘子静,由于时空机器没有固定的位子,他被传送到了半空中,那柄宝剑突然脱开了剑鞘掉了下去,刘子静也随后坠落。
由于,刘子静人重,先一步落河,被较为湍急的河水向下冲去,而那时孙哲和李梦都闭紧了双眼,没有发觉。
本应该死的孙哲夫妇,就这样意外的活了下来。
他们的存活,让大汉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刘子静也在这翻天覆地的变化中成就了一番丰功伟业。
第一部雏鹰展翅第一章有子灿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机遇。
刘宏是幸运的,原本不属于他的天下,竟然会在他的掌控之下。
汉桓帝刘志虽然三十六岁而终,但身后并无子嗣,年轻的窦皇后桓帝死后被尊为太后及其父亲窦武,为了更好的控制皇帝,把继承人的年龄设定在少年一段。
刘宏的曾祖父是河间王刘开,父亲解渎亭侯刘苌与以过世的桓帝刘志是堂兄弟,刘宏是汉桓帝的亲堂侄,当时也就只有十二岁。
从另一面讲,刘宏能登上皇帝位,也是不幸的。
无能的汉桓帝留下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社会。外戚跃跃欲试地准备统理朝政,宦官虎视眈眈地觊觎着皇权,士人的不平之鸣,遍野的饥民之声,已经合奏成一曲悲哀的末世之歌。
汉桓帝统治後期,一批太学生看到朝政腐败,便要求政府消灭宦官、改革政治。宦官气急败坏,在桓帝延熹十年166年与正直的京畿都隶李膺发生大规模冲突,桓帝大怒,下令逮捕替李膺请愿的太学生两百余人,後来在太傅陈蕃、将军窦武的反对下才释放太学生,但是禁锢终身,不许再做官,史称“党锢之祸”。这次党锢之祸说明东汉政府太腐败了,已病入膏肓、无可救药了。
汉桓帝永康元年167,刘儵以光禄大夫身份与中常侍曹节带领中黄门、虎贲、羽林军一千多人,前往河间迎接刘宏。建宁元年168正月二十日,刘宏来到夏门亭,窦武亲自持节用青盖车把他迎入殿内。第二天,登基称帝,改元为“建宁”。
就这样,刘宏便懵懵懂懂地由一个皇族旁支,已经落魄了的亭侯子弟,摇身一变而为万乘之尊。
面对着一个早已经无可就要的王朝,没有大本领的他确实无力治理。
也许是命运的安排,逃脱一劫的孙哲成了刘宏的启蒙恩师,被封为当朝一品太傅,孙家再度成了帝师之家。
建宁元年公元一六八年,汉灵帝刘宏继汉桓帝位,出任大统。
同年,六月中旬。
一位历史上的风云人物诞生了,这个人就是太傅孙哲之子孙灿。
孙灿出生于东汉国都洛阳,传说孙灿出生的时候,飞沙走石,天气异变,原本晴朗的天空,顿时有雷电大作,天空密雨布下。久久不愿出来的孙灿,在雷雨后,哇然降生,啼声与雨声交织,浑然一体。
许邵曾言:“此子,因天象而生,与天象一体,将来必成大气。”
这时正是东汉后期,外戚及宦官权力争斗此起彼落,朝廷几乎成了他们争权夺利的竞技场,致使朝野上下一片混乱,祸及天下。
孙哲看不惯,时常上书谴责外戚及宦官,并指责刘宏的过失。
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又有云“蒙师如父”刘宏打小就受孙哲严厉管教,对这位启蒙师傅是又敬又怕,见他恼怒,也收敛了几分。
外戚、宦官也暂且停下了争执,众人都忌惮孙家在士林中的地位。不过,如此一来,孙哲将朝中最大的两股势力给得罪了。另外,孙哲为人正直迂腐,不拉帮不结派。身凭也就只有蔡邕、王允等好友,势力非常弱小,因此也渐渐受到朝中一些人的排挤。但他依旧我行我素,奇特的迂腐,在大汉朝中成了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
位于洛阳的东大街中部,有一座精巧的房舍。
那精舍,雕梁画栋,雄伟至极,九座红砖楼屋,环绕而立,各有迥廊相通,依崖成半圆形,中央亭台,花木扶疏,布置得景色更加宜人
房屋其实不大,但是巧妙的布置已经物品的摆放,都非常到位,不占一寸土地,不显一点拥挤,全都都是恰倒好处。可见屋中的主人是一个极其懂得享受的人。
这时,又当出秋,微微袭袭,好不凉爽。尤其当黄昏来临,蔚蓝的天空,与天际一色。夕阳似饮下过量的陈年佳酿,红通通的面孔,奇状似血,白云因之也转变成五彩的了
夕阳西下,该是做晚餐的时候了
你看,洛阳城上空,不正在升起阵阵的炊烟吗
突然,那栋精舍的后门开处,疾奔出一个身着粉红衣衫的幼童,他快捷的迈动小腿,一溜烟跑到了港巷之中。回头看看,确未见有人注意,“咯咯”得意的笑着,穿出港巷,向热闹的街外跑去
这精舍主人正是大汉的太傅,孙哲的府邸。府内的一切摆设都是由孙哲的妻子李氏打理的。
这一对夫妻自从在经过那次刻苦铭心的经历后,检讨得失,发觉他们除了吟诗作乐外,几乎失去了所有的生活乐趣。于是,她们一个忧国,一个为家,干了许多他们原本想都没有想的事情。
其中,最令他们高兴的就是家中多出了一个小生命。
孙家一代单传,其父、祖,虽都娶妻妾数人,却均独一人所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