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0(2/2)
以,有民谣歌颂他说:“张君为政,乐不可支。”张堪为官清廉。伐蜀时他是首
先攻入成都的,但他对公孙述留下的堆积如山的珍宝毫无所取。蜀郡号称天府,
但张堪在奉调离蜀郡太守任时乘的是一辆破车,携带的只有一卷布被囊。
张衡像他的祖父一样,自小刻苦向学,很有文采。16岁以后曾离开家乡到外
地游学。他先到了当时的学术文化中心三辅今陕西西安一带。这一地区壮丽的
山河和宏伟的秦汉古都遗址给他提供了丰富的文学创作素材。以后又到了东汉首
都洛阳。在那儿,他进过当时的最高学府太学,结识了一位青年学者崔瑗,
与他结为挚友。崔瑗是当时的经学家、天文学家贾逵的学生,也精通天文、历法、
数学等学问。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张衡应南阳太守鲍德之请,作了他的
主簿,掌管文书工作。8年后鲍德调任京师,张衡即辞官居家。在南阳期间他致
力于探讨天文、阴阳、历算等学问,并反复研究西汉扬雄著的太玄经。他在
这些方面的名声引起了汉安帝的注意。永初五年公元111年张衡被征召进京,
拜为郎中。
元初元年公元114年迁尚书郎。次年,迁太史令。以后曾调任他职,但5年
后复为太史令。总计前后任此职达14年之久,张衡许多重大的科学研究工作都是
在这一阶段里完成的。顺帝阳嘉二年公元133年升为侍中。但不久受到宦官排
挤中伤,于永和元年公元136年调到京外,任河间王刘政的相。刘政是个骄横
奢侈、不守中央法典的人,地方许多豪强与他共为不法。张衡到任后严整法纪,
打击豪强,使得上下肃然。3年后,他向顺帝上表请求退休,但朝廷却征拜他为
尚书。此事颇有蹊跷,因尚书的官秩远低于侍中或相,他是否应征,史载不彰。
就在这一年永和四年,即公元139年他即告逝世。
张衡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科学家。他的成就涉及到天文学、地震学、机
械技术、数学乃至文学艺术等许多领域。
1天文学
张衡在天文学方面有两项最重要的工作著灵宪,作浑天仪。此外,
在历法方面也有所研究。
关于灵宪
灵宪是张衡有关天文学的一篇代表作,全面体现了张衡在天文学上的成
就和发展。原文被后汉书天文志刘昭注所征引而传世。文中介绍的天文学
要点如下:
1宇宙的起源。灵宪认为,宇宙最初是一派无形无色的阴的精气,幽
清寂寞。这是一个很长的阶段,称为“溟滓”。这一阶段乃是道之根。从道根产
生道干,气也有了颜色。但是,“浑沌不分”,看不出任何形状,也量不出它的
运动速度。这种气叫做“太素”。这又是个很长的阶段,称为“庞鸿”。有了道
干以后,开始产生物体。这时,“元气剖判,刚柔始分,清浊异位,天成于外,
地定于内”。天地配合,产生万物。这一阶段叫做“太玄”,也就是道之实。
灵宪把宇宙演化三阶段称之为道根、道干、道实。在解释有浑沌不分的太素
气时引了道德经里的话:“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这些都说明了灵宪
的宇宙起源思想,其渊源是老子的道家哲学。灵宪的宇宙起源学说和淮南
子天文训的思想十分相像,不过淮南子认为在气分清浊之后“清阳者薄
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天上地下,这是盖天说。而灵宪主张清气
所成的天在外,浊气所成的地在内,这是浑天说。
总之,张衡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的思想传统认为宇宙并非生来就是如此,
而是有个产生和演化的过程。张衡所代表的思想传统与西方古代认为宇宙结构亘
古不变的思想传统大异其趣,却和现代宇宙演化学说的精神有所相通。
2关于宇宙的无限性。战国时代的尸子定义说,“上下四方曰宇,往
古来今曰宙”。宇就是空间,宙就是时间。中国的传统思想是把空间和时间联系
在一起的。这一点也和西方古代把二者看成是两个互相割裂的概念大不相同。但
是,中国和西方一样,在二者是有限还是无限的问题上历来也有争论。庄子
一书中就有宇宙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无限的说法。而西汉末年的扬雄却认为“阖
天为宇,辟宇为宙”,在空间上是有限的,在时间上是有起点的。张衡虽然长期
研究扬雄的太玄经,并受到扬雄较深的影响,但在宇宙的无限性上却不愿遵
循扬雄。灵宪认为人目所见的天地是大小有限的,但是,超出这个范围,人
们就“未之或知也。未之或知者,宇宙之谓也。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宇
宙在空间上没有边界,在时间上没有起点。扬雄的思想和目前天文学界最负盛名
的大爆炸宇宙学说在终极本质上是相通的。而张衡的结论却和当代的辩证唯物主
义哲学相合。看来,宇宙有限无限的问题还得长期争论下去。
3关于天地的结构。灵宪把天描述成是恒星所在的地方,它是一个偏
心率极小的椭球:“八极之维,径二亿三万二千三百里。南北则短减千里,东西
则增广千里。通而度之,则是浑已。”天上有一个北极,枢星正好在这个位置上。
日、月、五星都绕它旋转。天还有个南极,是在地底下,人不可见。人目所见的
地表面是平的,正在天的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