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特工之回到清朝 > 分节阅读 169

分节阅读 169(2/2)

目录

面对沈阳的离开。如烟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冷静,默默的跟随着沈阳回到沈阳的住所,帮着沈阳收拾好行装。沈阳虽然不愿意离开,可这一切又不是自己所能左右地,毕竟自己身上肩负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等着我,我会派人来接你的,。”这是沈阳留给如烟的承诺。看着轮船渐渐的远去,一直到消失的毫无踪迹。如烟内心泛起一种无奈的酸楚,和沈阳在一起的日子,虽然如烟是别有用心的,但谁又说如烟没有投入情感,事实上如烟投入的情感实在是太多了,多到连她自己都没有办法把握了。中国礼教下成长的如烟,对自己一生中的第一男人所寄托的一切,远远的超乎了如烟预先的预期,沈阳将是自己一生中唯一的男人,这一点毫无疑问的深深印入如烟地内心里。而且刻骨铭心。如烟忽然发觉,自己所期待的前途是那么的不可琢磨,当一切都无法掌握时。如烟感觉到一种恐慌,离去地沈阳有一种再也无法控制的预感,这一切是对是错,如烟不得而知。唯一知道的也许是在没有沈阳在身边的日子里,自己会很寂寞。如烟突然厌恶起自己,厌恶起自己所肩负的一切,如果自己只是个普通的妓女,那该有多好。如果自己只是个普通的妓女,又能有和沈阳之间的一切吗

离开的沈阳此时的情感却没有如烟那么复杂。

与此同时,另一个与沈阳有着不解之缘的女人许如云,在北京突然感觉到一种深深的不安,一直期待着与沈阳重逢的许如云,根本就不知道沈阳身上发生的一切,不安的感觉虽然很强烈,但许如云却没有办法知道,这感觉的来源。

欧洲的战端演变的愈发激烈了。由于受到中国方面的牵制,俄国迟迟没能对奥匈帝国给以足够的压力,而德国在西线战场上却节节胜利,比利时,卢森堡相继落入德国的控制之中后,德国人从南北两线朝法国的纵深压迫过来,根据德国总参谋部的计划,德军应该在俄国压迫过来前,先迫使法国投降,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的,德国集中了一百个师,一百八十万大军分两路朝法国杀了过来。

战争初期的态势对德国极为有利,德军快速朝法国纵深推进,法军第五集团军被德军迅速击溃后,德军先头部队已经逼近巴黎。法第4、第五集团军和英国远征军于6月初撤至马恩河以南,在巴黎至凡尔登一线布防。法军总参谋长jjc霞飞将军组建第6、第9集团军,分别布置在巴黎外围以及第4和第5集团军之间,伺机发起反击。德国第一、二集团军在追击法国第五集团军时,偏离了方向,把侧翼完全暴露给了英法联军,法军第六、九集团军立刻抓住这一战机,朝德军侧翼发起猛烈的反击。双方经过激战,德军为避免第一、二集团军被围歼,被迫放弃了对法国的全线进攻,撤至努瓦永至凡尔登一线。此次会战以德军失败告终。英法联军在200公里的战线上推进60公里,伤亡25万人,德军损失30万人。此役双方均有失误:德军总参谋长毛奇远离战场,对前线战况不明,指挥不当,各集团军缺乏协同,导致速胜计划破产;英法联军行动迟缓,坐失战机,使德军保存了实力。

这一次会战是交战双方第一次大规模的激战,时间持续长达一个多月,德国在英法联军的顽强反击下,被迫停止了全线的进攻,而这时候俄国人也从德国的背后杀了过来,德国被迫面临两线作战的局面。

陆地尚未平静,海面上也没有平静过,战争一开始,英国人就决心在海上全面封锁德国,希望能使德国经济陷入困境,如果完全按照历史的轨迹来看,英国人应该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只是多了崛起后中国这一意外的因素,非但英国人没有完全封锁海面,而且英国舰队对于来往于北欧和中国之间的中国船只,英国人并不敢明目张胆的进行拦截。

置身于战争之外的中国和美国,都频频向交战国家输送大量的战略物资,一直于英国保持良好关系的美国表面上虽然没有站到协约国这一方,但背地里却和英法两国达成协议,大量的物资从美国起运,源源不断的运往欧洲。

英国人没有能完全封锁住德国,德国人却想截断协约国来自美洲的物资通道,双方在大西洋展开了一场猫抓老鼠的游戏,唱主角的是德国的潜艇部队。

由于在中国海上吃过亏,英国皇家海军这些年不断的加大了自身的反潜投入,经过以海军正宗自居的英国人,并不屑于去大量生产和制造潜艇这一武器,在皇家海军看来,只有双方堂堂正正的在海面上拉开架势,用大炮来互相对话,这才叫真正的海战。

德国人可不吃英国人这一套,虽然这些年德国在海军上的投入也很大,但总体实力上还远远落后于英国,明刀明枪的和英国有战舰对拼,这样的买卖德国人暂时还不愿意去做。于是德国人的潜艇就开始充当起海战的主角了。

1895年6月23日,一只悬挂着英国国旗的商船在大西洋上行驶时,遭遇到德国潜艇的袭击,由于护航战舰的严重不足,20艘商船被击沉,护航的战列舰苏格兰号也被两枚鱼雷击中,被迫撤退,取得辉煌战果的德国潜艇部队,第一次向英国敲响了警钟。

第四部第六章变数

1985年下半年是个充满变数的阶段,战场上发生一连串眼花缭乱的变化。法国和英国由于受到德军强大的军事压迫,一再督促俄国人出战。俄国在没有完全准备好的情况下,集中了两个集团军,18个步兵师,9个骑兵师在东普鲁士发起进攻,战役的直接目的是歼灭德军第八集团军。

7月10日,俄军以三个步兵军为主力,朝东普鲁士方向发起进攻,解开了战斗的序幕。多年以来,由于德国军队在欧洲未尝败绩的缘故,德国陆军总参谋部一直都低估协约国军队的战斗力,尤其是低估了俄国。为达到快速击败法国,迫使法国投降这一战略计划,德国在东部战线只布置了一个不完整的集团军。

实际上俄国自从在和中国军队的作战中连连失败后,无论是军界还是政界都开始痛定思痛,对内大力发展经济实力,用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工商业的发展,对外疯狂输出原材料以换取资金来投入国内的经济发展。俄国的这一系列振兴国家经济的方针这些年也初见成效,尤其这些年中国大规模的基础建设,为俄国的原材料输出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俄国人源源不断的把原木和煤矿运往中国,换回了他们需要的资金,而这些资金又成为俄国提高经济和军事实力的本钱。

在中国遭受的连续失败。使俄国人清醒地认识到军队装备落后所造成的严重后果,英法俄三国这些年一直在致力于研究中国军队的装备,大量投入资金来提高军队的装备,使得部队的战斗力有了极大地提高。

正是由于德国人对俄国军队的估计不足,东普鲁士战场一开始就出现一边倒的局面。俄国军队集中优势兵力在施塔卢帕嫩发起的猛攻很快就受到了奇效,德国第一军没有能阻挡住俄国人的进攻。双方激战两天后。7月12日,德国第一军被击溃,开始大幅度的后撤。德国第一军的快速溃败,立刻影响到整个战线的变化。7月15日,德国第八集团军在贡宾嫩--戈乌达普一线发起的反击,虽然击退了右翼的俄国第二集团军,但中路德国第十七师的进攻被俄军粉碎,整条战线上德国军队有两点被俄军所突破。德军被迫开始全面撤退。

得胜的俄国军队乘胜追击,一举围歼德国的第十五、六两个师的大部,要不是俄国军队一向对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