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3(2/2)
叶歆一下轿,便见柳成风也刚好落轿,笑着迎了上去,拱手道:“恭喜、恭喜。”
“同喜、同喜”柳成风见了叶歆也笑脸相迎。
叶歆自从新年去了议事堂之后,便再也没有去了。一则是觉得议事堂没有什么可用的消息,二则是不想再碰上苏剑豪,现在还不是与他交往的时间,等到自己决定了走哪一条路线,再去见他不迟。
一问之下,才知道柳成风中了榜眼,两人相视大笑。
柳成风信誓旦旦的道:“如今我等已是朝廷命官,一定要在朝中大展拳脚,为百姓谋福。”
“正是,兄之才胜于我,还望柳兄多多关照。”
“彼此彼此”
国子监内人潮汹涌,一百三十八名新科进士都会聚在此,一百二十五名男进士、十三名女进士。叶歆和柳成风却发现除了三甲之外,其他大部是公卿之子女,都在一起说话。叶歆、柳成风、探花海承思以及平民出身的进士,则聚成一小堆。
海承思感叹道:“看来自古官场难入的道理确实不假,能中进士的大都是官宦子弟,我们平民出身的才二十几人,斗不过他们。”
海承思是个矮个子,长的一副冬瓜脸,看上去不太舒服,今年二十九岁,三次落第,今年终于考上,还考了个探花。
一个三甲进士道:“好在一甲都是我们平民得到,也算是个好兆头。”
众人都点头称是,深以为然,唯独叶歆摇头叹息。
柳成风觉得奇怪,问道:“叶兄高中状元,为何这般模样”
叶歆也感觉到没有背景在京中是如何人单势孤,因而有心将这群平民出身的进士凝聚在一起。
他故做愁态,道:“大家似乎还没明白,我们这一甲的魁首远不如他们,我倒希望自己是中二甲。”
“这话怎么说”身边的人都惊讶的看着叶歆居然有人不愿中状元
叶歆轻咳了一声,道:“我们这些一甲虽然荣耀,但仕途远不如他们。他们二甲分发到各地去当知县,或者六部主事、中书,不但有权,还有钱,过了三年五载,便能高升。而我们只能待在翰林院中,运气好的,将来分发到六部做主事;运气不好,只能一辈子在翰林院里读书,这又有什么好处”
这些平民出身的人都是十年寒窗,不明白朝中之事,现在听了叶歆的一席话才恍然大悟,而那些原本因为只得三甲进士而感到不愤的人,则都暗自庆幸。柳成风和海承思则默然不语。
叶歆又笑着安慰道:“柳兄、海兄,不必担心,我们平民出身的进士只要团结,就不怕没有出头的机会,你们两位年长,老成持重,必然是朝廷的栋梁,我们这些平民出身的进士还指望两位带着大家为朝廷和百姓多做点事。况且今科的主考内阁学士林大人就是平民出身,他是清流的重要人物之一,有他在朝中,我们多少也有点希望。”
在场众人都赞同叶歆的意见,一群朝中新人的关系因此就亲密了起来。柳成风本来就喜欢大胆直言,因此没有推辞,甚至安排众人去他家议事。
叶歆自柳成风出头之后便不再说话,因为他要的就是这种势态朝中的政局不明朗,用清流去刺激一下,也许会驱散朝堂上遮眼的烟雾。
“宣新科进士进殿”
叶歆淡淡的笑了笑,整了整新换上的官服,沿着汉白玉的台阶缓缓走向金銮殿。柳成风和海承思在后面跟着,后面还有二甲和三甲的进士。
大殿中金碧辉煌,文武百官分列两侧,海承思和柳成风是平生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场面,心惊肉跳,背上已经被汗浸湿,身体微颤。
而叶歆看似神态自若,但若细心看,却能发现他牙关紧咬,双目透出一闪即没的阴霾。
百官们见到叶歆的气势和神态都不禁暗暗点头。皇帝江明宸,史称明宗,端坐在龙椅上,看到叶歆也是暗暗点头,觉得此人气度不凡、潇洒飘逸、与众不同,很喜欢这个年轻人。
叶歆第一次看到明宗,他觉得这人外表祥和,虽是满头白发,但全身散发一种王者的威严,有一种深不可测的感觉,他开始有点担心,自己的计划会否让明宗察觉出来。
虽然自己并没有篡位之心,但夺权谋政、扰乱朝纲、挑起内乱,都是灭门的大罪,只要被察觉一二,便死无葬身之地。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叶歆等人行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之后刚起身,海承思突然一下子晕倒在地,口吐白沬,身体不断的颤着。众人一见就知道是惊喜过度所致,虽是平常事,但在此朝堂之上却有失体统,又是对皇上的大不敬之罪。
明宗乃爱才之人,见探花如此模样,心下疼惜,急传太医。
叶歆跪在地上,禀道:“禀皇上,微臣颇晓医术,能否为探花一治”
明宗大喜,连忙准奏。
叶歆伸出右手,贴在海承思的命门,借助藏在内衣的雪藤施展道力。片刻间,海承思便苏醒过来。
明宗见了龙颜大悦,赞道:“叶爱卿的医术如此高明,我看与太医不相伯仲,不知从何而学”
“谢圣上夸讲,微臣自幼学医,曾得天龙医圣指点一二,故尚可一用。”
“哦,你竟然有缘得到那神医指点机缘不小啊既有这等医术,为何来考科举啊”
“微臣年少学医,乃心存救人之心,而后微臣苦思救人之法,医人者只能救一二,为官者可以为千万百姓造福,其中大小,微臣深知。故弃医而入仕,只想为皇上解忧、为万民造福,此乃微臣之宿愿。今蒙皇上恩点,赐状元之殊荣,微臣定鞠躬尽粹,死而后已。”
明宗听了连连头点,道:“好你有这等想法,朕心甚慰,朕相信你一定能够为江山社稷做出贡献。你写的那篇武德赋,朕看过了,写得很好,是朕多年仅见,与苏爱卿那篇民论不相伯仲。”
接着,明宗手一摆,身边的一个中年太监走了出来,张开圣旨,读道:“眠月四百一十七年,策试天下贡士,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第一名叶歆,授翰林院修撰;第一甲第二名”
大监读完之后,明宗站了起来,道:“朕很高兴,又多了这么多贤良之才,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只要有才,朕一定会破格录用,就像是这次的柳成风,从他的文章里,朕看到了他对治国的热忱和能力。柳成风,朕升你为翰林侍读。”
“谢主隆恩”柳成风大喜过望,刚入朝堂便升官,而且这翰林侍读是跟在皇帝身边的人,有更多的机会向皇上进言。不仅如此,这个从五品的官,还比原来的正七品翰林院编修升了三级。
朝臣们和进士们都对柳成风刮目相看,觉得此人前途不可限量。
叶歆也暗暗高兴柳成风成了新科的领袖象征,自己这状元便显得不起眼了,免得这些偏好谈论国事的翰林们将自己推出去做代言人,那时自己就左右为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