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27(2/2)
长安战事顺利地同时。南霁云所在地淮阳城打的却异常惨烈。可以说淮阳守卫战是安史之乱中最为惨烈的一战。因为西线战事吃紧。叛军更加希望能向方江淮一带拓展腹地,轻骑远袭已经失败,接下来采取了稳步推进地战略,而扼守江淮地淮阳成了最重要的战略咽喉
连同南霁云带回地两千援兵,淮阳城中只有六卫,前后面对地十余万大军地围攻,在张巡地指挥下。从去年一直坚守到这一年地十月,到最后城中粮绝,战马、树皮、甚至连老鼠、麻雀都吃光了,全城只剩下了四百人。终于被叛军攻破。
守城总指挥张巡、淮阳太守许远,大将南霁云等皆誓死不降。最终以身殉城。虽然城破身死,但从战略意义上来说,淮阳守卫者当于一场大胜,它成功的牵制了大量叛军,同时阻止了叛军南下江淮。
叛军虽然攻占了淮阳。但已无暇南下了,一个月前郭子仪大军攻下长安。趁势挥兵东进,就在淮阳陷落仅仅三天后,河南地节度使张率军赶到收复了淮阳。又过了七天。梅效随郭子仪率军收复了洛阳。至此两京光复,叛军只能向东北燕地逃窜。
就差了三天啊。张巡、南霁云等人之死令人扼腕叹息。虽然安史之乱未平,其后战事还多有波折。但至此大局已定。当年十一月,太上皇李隆基从蜀中回到了长安,早已物是人非。
梅效在军中听闻淮阳城破,南霁云殉国,于洛阳城中泣血痛哭,他深恨自己没有来得及去援救淮阳城,当时他从长安出发攻打洛阳战事正紧,不可能擅自领兵离开。他同时也深恨另一个人。就是淮阳城破之前见死不救的御史大夫、临淮节度使贺兰进明。
贺兰进明原为北海太守,当初李隆基下“分制诏”时。李亨已自行登基,贺兰进明在新皇李亨面前说了一段很有挑拨意味的话:“圣皇于南朝分制天下,以永王为江南节度。奉诏之臣虽于圣皇似忠。于陛下非忠也。”
他口中的圣皇当然指地是李隆基,陛下指地是李亨。认为分制诏只对太上皇有利,对陛下李亨并不利。应该立刻采取对策,这番话说到了李亨心坎里,急令永王回川。永王暂时未从,李亨立刻就下达了讨伐令。
贺兰进明因此得到了李亨地赏识。被提拔为御史大夫。后来又被提拔为临淮节度使。淮阳城也在他地管辖下。
张巡身边地将军南霁云勇冠三军,有万夫莫挡之勇。当淮阳城危机之时。南霁云带领三十名重骑勇士杀出重围,向临淮节度使贺兰进明求援。他请求贺兰进明发军援救。就算不能亲自发兵。借给他一支军队也行。
但是贺兰进明没有发兵也没有借兵。至于原因,有人说是贺兰进明害怕叛兵势大,不敢率兵援救被重重围困地淮阳城。也有人说贺兰进明妒忌张巡在淮阳城战中建立地声望于功业,已经远远超过了他这位临淮节度使。
第六卷:子非鱼316回、壮士箭穿临淮塔,不灭贺兰恨未完
贺兰进明还做了一件令人深为不耻的事情,既不发兵求睢阳,又见大将南霁云勇猛善战,希望把南霁云留下为自己所用,设宴款待南霁云,席间的酒菜十分丰盛,劝他莫要再回睢阳送死就留在临淮自己军中。
南霁云离席流泪道:“我来时睢阳城中已断粮月余,虽食且不下咽。”说着话拔出佩刀自断一指明志,出门上马告辞。
贺兰进明这个人做事也太损毒了,睢阳危急不发兵相救,求援的南霁云来了,一看将才可用,居然想把他留下也不要再去救睢阳。
临淮城门边有一座砖葺的佛塔,南霁云出城时突然回马射了一箭,这一箭深深的插入了塔砖中,他指箭发誓道:“破贼之后,必杀贺兰进明,此矢为志”然后回到睢阳守城,直至城陷身死,可惜他没有办法完成必杀贺兰进明的誓言了。
梅效是梅六发的儿子,三岁那年被梅二南收养,而南霁云是梅五中的弟子,比梅应行大几岁,比梅效年轻很多,他们几人虽然不是亲兄弟,关系却情同手足。
收复洛阳后,梅效因军功被封爵为西河侯,想起功劳更大但却身死睢阳的南霁云,怎能不恨受封赏的当天,他就以西河侯的身份上书弹劾临淮节度使贺兰进明,告此人失职乱事、心机险毒。梅效恨不手剁了贺兰进明,但他身为大将仍在军中作战,不可能擅自斩杀朝中大臣。
皇上李亨对贺兰进明还有回护之心,梅效的奏折未予处置。军中将士多有不满,连郭子仪也上书弹劾。叛乱未平需要军心稳定,贺兰进明引起了军方的仇视,就算皇上有心偏袒他也不得不处置了,将之贬为秦州司马。
消息传到芜州,这时梅应行早已醒来,修为法力也正在恢复中,蓝采和的疗伤手段和用药自然高明。他地修行不仅未受影响,在伤势缓慢恢复的同时反而更有精进。梅应行接到了北方梅效的捷报,同时也听说了南霁云的死讯,对贺兰进明恨的咬牙切齿。
当初跟随南霁云杀出重围向贺兰进明求援的三十名勇士几乎全是梅家子弟,睢阳城中也有三百多名梅氏子弟殉城。南霁云曾在临淮的砖塔上留了一只箭,发誓要杀贺兰进明,如今已成为遗愿。梅效身为大唐西河侯不方便亲自动手,可梅应行打算替南霁云完成遗愿。
梅应行伤好后就要离开青漪三山,镇守山中的梅毅问他往哪里去梅应行回答去找樱宁。梅毅叹了一口气。告诉他当日在齐云峰下拦住樱宁地经过,又问道:“你真想去找她吗”
梅应行点头道:“是的。总教头为什么不让她入正一门,她做的事确实不是真正的修行道侣所为,但我也明白她是什么样的人,并也不曾责怪她。更何况就算不为道侣,她也是我地女人。不仅仅是朋友。”说到最后一句头已经低了下去,脸也红了。
梅毅一摆手:“那你就去吧。你地私事我管不了。外面很乱。要小心。”
梅应行没有告诉梅毅自己要去杀贺兰进明。只说去找樱宁。他也没有带任何随从。独自一人离开了芜州。以他地修为虽不能与世外高人争锋。但在乱世之中自保足够了。如果只是去找一个人。乔装打扮行走世间应该没什么危险。
只要他愿意。青漪三山中有地是帮手。梅应行为什么要一个人去杀贺兰进明这牵涉到自古以来人世间与修行界约定俗成地两条惯例。听上去似乎有些矛盾:人世间地惯例是战阵之中不记私仇;修行界地惯例是修士私斗不牵师门。
大战之中不谈什么私人恩怨。千军万马地混战有一个人战死了。这不是仇杀也不是个人当时能左右地。从另一方面说。若修士以个人意愿争斗。不要以所出身门派地名义。自己地事不能把世外师门都牵连进去。修士上人间战场也应以私人身份。
换一种通俗地说法某做地事、说地话。是否合于佛法精神与人间法度。在于他自己地修行。而与佛祖无关。
近年修行界发生地一系列风波乱象。大多与这两条惯例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