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灵山 > 分节阅读 213

分节阅读 213(2/2)

目录

清风:“他会不会骗人”

钟离权:“你我都是言出必诺之人,他是我的传人,行骗当然不能,可是用足心机是一定的。”

清风:“三年后第一次出山,就来了这么一出,看来伤心之余他的心境并未沉沦不振。”

钟离权:“何幼姑死了,不等于梅振衣就傻了,回过神来他绝不会善罢干休的,而这小子最不缺的就是心机手段,看他怎么用了。他以前做事,是尽量避免牵扯纠缠,只想安安稳稳的修行,而今天这一出,是主动把自己卷进去了,唯恐牵连不广。看来何家村惨剧,对他的触动很大。”

清风:“假如他确认不了梅丹佐的来历,也找不到佛心舍利地下落,可是等于将满天仙佛都给涮了,这胆子不小”

钟离权:“他也没说自己一定能确认,只是说成就仙道之后才有可能去印证。再说了,经过三年前地那些事情,他对满天仙佛能有好印象吗梅丹佐是首恶,但所有出手之人都有份,包括你,甚至也包括他自己,他不仅想找梅丹佐报仇,还想追溯因果源头啊。”

清风叹了一口气:“我虽尽了力,心中无亏欠,但所行也有亏欠之处,毕竟没有守好敬亭山外。他若对我有怨意。我会离开此地。”

钟离权:“仙童何必这么想他对满天仙佛不满,非指具体的一人一事,也并不是对你或对哪位菩萨本人有什么怨言。”

清风:“他倒是机巧,想一心一意先灭了梅丹佐再说,不因为佛心舍利地下落而有所顾忌。想想也对,佛心舍利与他有什么关系他就是要斩梅丹佐”

钟离权:“佛心舍利与你我无关。与梅振衣更无关系。对于佛门弟子,佛法在,传承在。等同无量光照耀灵山,但象征意义不同。”

清风:“想斩灭梅丹佐,还要摆平后面的事情,代价可不小。”

钟离权:“梅振衣不怕付出这个代价,但他也不傻,所以他需要大罗成就丹。保住自己与相助之人的法身炉鼎。”

清风:“他还需要时间做自己的事情。不想再有那么多高人有意无意牵扯纠缠,这二十三年就是时间。你能推演一下,二十三年后梅振衣有何气象”

钟离权:“待到他炼成大罗成就丹之时,知焰、左游仙已成仙道,张果不容小觑,龙空山十大妖王也成为臂助。其中或有几人成仙,就连那个小鬼提溜转,也脱胎换骨成就地仙。正一三山洞天已成,谁再想动他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清风:“你这徒弟,真是千年来地的异数,你事先也没想到吧也就是此时,你才能推演的这么明白,一时三刻之前我都不是很清楚。但刚才这番推演,却不涉及梅振衣本人。只怕树欲静而风不止。”

钟离权:“就是他的修行我推演不清。总在浑沌之中,当年随先生想必也是这个感觉。所以留下了照妖镜。”

清风:“你也将成就金仙,有事情叮嘱梅振衣就去交代,然后回去清修,历化形天劫去吧,芜州有我,暂时还镇的住。”

“先多谢仙童的吉言了”钟离权起身长揖,眨了眨眼睛又说了一句:“当年你出走五观庄,打出昆仑仙境,也是个不怕将天捅个窟窿地人。”

清风一摊双手:“是吗可惜我现在连金击子都离身了。”

钟离权说有人来找梅振衣,清风说树欲静而风不止,不久后果然有人上门,还带着梅孝朗的与另一位长辈的信,这位长辈就是刚刚被贬出洛阳地彭泽令狄仁杰。送信的人梅振衣也见过,竟然是曾在彭泽城外斗金蟾的刘海。

张果与星云师太未回,左游仙也尚未赶来拜师,左游仙的弃徒刘海怎么带着狄仁杰与梅孝朗的亲笔信上门了呢事情还要从大周神都洛阳说起

武皇登基之后,要做的事情就变了,以前地首要任务是扫除改朝登基路上地一切障碍,现在愿望已经实现,首要目标就成了整顿朝政巩固江山。不是穿上龙袍坐在皇位就是皇上,也不是拿着刀让人听话就能坐稳江山,武皇深明此理,虽身为女子,但相比史上很多帝王她也是一位出色政治家。

任用酷吏可以清洗朝中政敌,却不能治国承平,朝中故臣经过一番清洗之后,急需提拔一批真正有治国才干的中、上层官员。武皇于长寿元年公元692年改元加恩,下诏天下举荐贤才,凡被举荐者受考核有才皆录用,不论原先出身高低。

后世有人说武则天爱才,也有人说武则天不论愚贤乱提拔,实际上这是她登基初年一个筛选的过程,朝堂上进进出出的新贵很多,有人很快就被淘汰。历来帅才与良相难得,也有人脱颖而出,由梅孝朗举荐,武皇任命狄仁杰为地官侍郎同平章事,入阁拜相。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朝堂上也一样,如今的朝臣主要可分四派:一是武家亲族,以武承嗣等人为代表,无论谁上台这一方面势力都不可缺。二是功勋故臣,以梅孝朗等人为代表,他们是保持国家稳定地重要力量。三是一班酷吏,以来俊臣等人为代表,他们曾是武皇清洗政敌的工具。四是新近提拔的一班治国之臣,以狄仁杰为代表,他们是巩固统治与治理国家的依靠。

这四派势力中,武家亲族与朝中酷吏多有勾结。功勋故臣与新近权臣之间也所有结交,彼此之间互有争夺。来俊臣与诸武子弟,对狄仁杰这批新掌朝中大权的人很不满,按一贯对付政敌地做法,总想搞掉他们,却不知形势已变。

就在长寿二年公元693年正月。新年刚过来俊臣就率先发难了,罗织罪名将狄仁杰卷入谋逆案,告他勾结同党欲反周复唐。并将朝臣任知古、裴行本、裴宣礼、卢献、魏元中、李嗣真一并牵连进去。

唐律中有一条“一问即承反者例得减死”,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主动认罪可以罪减一等。等到来俊臣审问时,狄仁杰不等用刑就很干脆的说道:“反是实。”

他认罪,来俊臣问他如何勾连朝臣谋反,狄仁杰反问道:“来君说我反。我不反也是反。何苦麻烦至于如何反,还要辛苦你等上疏了。”

其他人一见狄仁杰这么说,也纷纷认罪,只有魏元忠开口辩论。来俊臣一见这个局面,既问不出什么又无法动刑,只有将他们收押。单审魏元忠一人,严刑拷打不必多提。

天气渐热,狄仁杰在狱中托探监的判官王德寿将自己地棉衣送回去,要家人撤去棉絮换成夹衣送来,并且密写伸冤血书夹在棉絮之中。狄仁杰之子狄光远得到血书,入朝上告,血书落到了武皇手中。

武皇命通事舍人周琳查问,来俊臣将自撰地狄仁杰等人地认罪书交了上来,并且上奏道:“臣并未动刑。人杰等在牢中也安适。若心中无鬼,为何要自认谋反呢”

恰在此时。梅孝朗入朝面圣,武皇将认罪书与狄仁杰地血书交给他看,问道:“南鲁公以为此事如何,狄仁杰为何先认罪又暗写血书呢”

梅孝朗深知这位武皇什么都好说,就是最恨人谋反,当即答道:“若让来俊臣推问,天下无人不是反贼,陛下英明,何不亲问呢臣观这血书与供状,非一人手迹。”见武皇沉吟不语,他又说道:“陛下乃英明之君,深知治国之道,狄仁杰才可为相,来俊臣之流可为相吗”

武皇招狄仁杰等七人入朝,当面问讯,狄仁杰等一齐呼冤,武皇问他们为何反供,狄仁杰答道:“如非如此,哪有重见天日的机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