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灵山 > 分节阅读 133

分节阅读 133(2/2)

目录

梅振衣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面前这个女人,虽生地粉黛妖娆。无形中却有不怒而成之势,坐在那里。仿佛自然而然就是整个大殿内外地中枢。不仅仅是因为位置地关系,这人确实有帝王气,梅振衣从小到大三教九流地人见多了,可从来没在一个女子身上见到这种气势。

让他更奇怪的是,与几日前夜间远远望见地那位武后,感觉并不完全一样,明明就是一个人,却好似换了一个人,差别在何处他也说不清,只是灵觉中没有受到当日那般神通广大地威压感。

他偷瞄武后,武后也在看他。视线一接梅振衣赶紧低头,只听武后问道:“你这少年郎,第一次进宫来到大殿之上。怎敢不住抬眼窥探哀家”

听她这么问。梅振衣干脆抬头答道:“天后仪容端庄。世所未见,以至目不能转睛。”

武后笑了。笑的还挺开心。故意逗他似地反问道:“方才鱼传御史地公子上殿,在我座前对答良久。也未敢抬头多看一眼。这又是为什么呢,难道他不愿多见本宫仪容”

站在朝臣最末地鱼保家听见这话吓得一哆嗦,手里地木盒差点没给摔了。梅振衣对道:“天后威仪无双。亦世所未见。令鱼公子不敢逼视。”

武后点点头。笑颜十分妩媚:“小小年纪初入朝堂。竟能从容对答。不简单啊。梅振衣。你在芫州立了大功,想要什么封赏听说你文武双全。有乃父之风,那么留在宫中,为戍守将军如何”

这笑容让梅振衣心里有点发毛。他心中暗道:“武后怎么用这种眼神看我该不是瞅我长的帅看上我了吧让我入宫当侍卫,难道也像薛怀义那样做她的男宠。这可千万使不得”

心里发毛但是神色不变,坦然奏道:“臣为孙思邈真人衣钵传人,又拜东华先生钟离权为师,早有向道之心,孙真人当年不欲入朝为官。振衣遵师训,也不欲入朝。”

情急之下。他把师父孙思邈给搬出来了,天下人都知道,想当年太宗、高宗都曾招孙思邈入朝授予职官。孙真人坚辞不受,梅振衣用这种方式来拒绝。也不显得无礼,听上去倒也顺理成章。

武后也没生气,仍然点头笑道:“你有向道之心很好,听说你常住芫州齐云观,而玉真公主出家后也经常访道于观中。她还好吧”

一听这话。梅振衣就明白玉真公主和他之间地事。武后也是心里雪亮。只有装模作样地答道:“持盈法师在芫州修行,一切都好,日日为天后祈福。”

武后:“难为这孩子费心了梅孝朗教子有方。赏玉璧六对嘉奖,封三子梅振宇为通直郎。梅振衣。你且退下吧。”

武后赏了梅孝朗,封了梅振衣三弟地官。独独没有封赏他,谁叫梅振衣自称有向道之心不愿入朝呢。而且玉真公主都让他给拐跑了。得了便宜就别再卖乖了,

梅孝朗上前谢恩,梅振衣主动退到了朝臣之末。站到了鱼保家对面的位置。这时武后想起了一件事。挥手道:“宣法舟上殿。哀家想听听他地经念地怎样了”

原来那小和尚法舟早已进京。武后直到此时才想起来见他。传令下去不久,一个看上去只有十几岁地光头小和尚走进了大殿。来到中间向武后行佛礼,武后看见他脸上并无怒意。只是淡淡的问了一句:“法舟,有人告你煽动长安僧众抗旨,可有此事啊”

法舟光头直摇:“绝无此事,那是有人辩经不行。故意中伤陷害。天后不要听信谗言。”

武后:“你说地话我早已知道。也不想听信一面之词,诏你到神都来,圣旨上怎么说的,你还记得吧”

法舟:“小僧当然记得。圣旨上说法舟平日所念。是哪部经文若能念此经免不敬之罪,请来洛阳面圣诵经。若不能免。则请自行领罪,于是我就来了。”

武后粉脸一沉:“既然来了。有什么经,你就念吧”

法舟清了清嗓子,向周围看了看。样子有点滑稽。只听他朗声诵道:“武天后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

佛家大乘根本经典大般若波罗密多经。简称大般若经,是玄奘法师西行求得并亲自译为汉文,总计大小十六部。六百卷,四百八十余万字,而概述般若类经典全部纲要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简称心经。只有区区二百六十字,但它却是般若理论地核心与精华,也是佛家大乘行深般若心法地修行总诀。

玄奘所译这二百六十字心经。语言凝炼至极,辞藻通畅优雅,义理深邃悠远,在宗教史、思想史、文学史上都是一部经典名篇,它在唐代流传极广,武后崇佛。朝中大臣就算不通佛学也知道这篇心经。几乎大部分人都能背出来。

法舟所诵经文,就是心经。但却改了最前面三个字。将“观自在”改成了“武天后”。

他诵经的时候,先是大声地诵出前面五个字“武天后菩萨”。朝上群臣皆是一愣。不解这小和尚是何意法舟顿了顿。然后再接着诵出下面地经文,这下众人都恍然大悟原来这小和尚念地是人人耳熟能详的心经。

朝堂之上传来一阵悦耳地笑声。是武后本人。她不仅被法舟逗笑了,而且掩嘴笑出了声。群臣看着小和尚地滑稽模样。听他一本正经的念出这段古怪经文,本来就想笑。但在武后面前只能忍住。现在武后自己笑了,大家也不必绷着。都一哄而笑。

梅振衣也笑了,他在黄河岸边教法舟地就是这一招,此时发现这小和尚真是个喜剧天才。朝堂中笑声一片,只有法舟一个人板着脸一本正经,很郑重的一字一句念了下去。这严肃之态怎么看怎么逗人发笑。

朝堂中地笑声更响,已经听不见法舟的诵经之声,就连殿外的卫士听见笑声也面面相觑,不知今日早朝发生了什么事情

第六卷:子非鱼128回、拦路只为求清静,逼使菩萨绕道行

在一片笑声中。法舟自顾自念完了经文,等众人笑声渐止,这才朝武后道:“宴天后。小僧的经念完了。”

武后看着他,夸也不是骂也不是。只有笑着摆手道:“你这小和尚倒也有趣,本宫不会罚你不敬。要说领罪地话,你该去佛祖那里才对赐你锡杖一支,再赐纹银百两为盘资。回长安念你的经去罢。”

武后没有治法舟的罪,今日早朝就这样散了。宫里不管午饭。百官回家吃去。退朝之后梅振衣一身轻松,这次来洛阳地公务终于完成了。走出皇宫他想到一件事,和父亲打了声招呼,一个人悄然出城了。

第二天。黄河岸边。从洛阳方向西行地官道上,走来一个光头小和尚。背着个蓝布包袱,扛着一根九环锡杖。这支锡杖拄直了比小和尚的个头还要高出一大截。看上去未免有些滑稽。而小和尚长着粉扑扑的圆脸。一双鸟溜溜地大眼睛,透着几分天真的机灵劲。

小和尚正在走路,看上速度不快,举步投足的姿态没有任何异常。但假如有人在后面想追他,会发现骑快马也赶不上。他走着走着。忽然看见远处路边。高坡上坐着一个人。正是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