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检测风波(2/2)
但周国宏却很冷静:“他们越是这样,越说明咱们走对了路。”
立即邀请农业部门和第三方检测机构来村里取样检测。
结果证明:村里的蔬菜完全符合无公害标准,甚至超过了有机蔬菜的某些指标!
“好啊!”
周国宏笑了,“这下咱们的蔬菜名声更大了!”
果然,这次“检测风波”不但没有影响村里的声誉,反而让更多人知道了这个以绿色着称的村庄。
订单越来越多,甚至有超市主动上门洽谈合作,要长期收购村里的绿色农产品。
但问题又来了:产量跟不上需求了!
“这可怎么办?”
大家都发愁。
周国宏想了想:“要不咱们扩大规模?”
“扩大规模简单,但技术怎么保证?现在这几块地都是李师傅亲自指导的,再扩大就顾不过来了。”
周国宏笑笑:“那就培养自己的技术员!”
立即从村里选拔了几个年轻人,专门去县农校学习有机种植技术。
回来后,他们将成为村里的技术骨干,负责指导生产。
同时,为了保证质量,成立了专门的质检小组,负责产品检测和认证。
很快,村里的无公害农产品就有了自己的品牌和认证标志,在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
眼看着村里的产业越来越兴旺,村民们的收入也越来越高。
但周国宏知道:乡村振兴不只是经济发展,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提升。
“接下来咱们该抓什么?”
他问老陈。
“我看应该抓教育。”
老陈说,“村里的孩子都要到镇上读书,太不方便了。要是能把学校办好,那才是真正的长远之计。”
周国宏点点头:“说得对!咱们得好好规划一下村里的教育事业。”
立即召集村干部开会,商量学校建设的事。
有人说要重建小学,这样孩子们不用走远路。
有人说要引进好老师,提高教学质量。
还有人建议开设职业培训班,提高村民的技能水平。
立即着手准备方案。很快,一个“乡村教育振兴计划”就出炉了:
首先,改造村小学,提升硬件设施,吸引好老师。
其次,开设成人技能培训班,提高村民的职业技能。
最后,利用互联网技术,引进优质教育资源,让村里的孩子也能接受到城里的教育。
这个方案得到了村民的一致支持。但问题又来了:谁来做这些事?钱从哪来?
“这样吧,”
周国宏提议,“咱们可以用旅游和农业的部分收益,专门用于教育发展。同时,也可以申请上级的专项资金。”
大家都同意这个方案。
立即着手实施:首先是改造小学校舍,添置教学设备,改善教学环境。
然后是联系县教育局,争取派几名优秀教师来村里支教。
最后是筹备成人技能培训班,聘请专业老师,教授实用技能。
这些措施很快就显现出成效:村小学的环境大为改善,教学质量也有了明显提升。
孩子们不再向往镇上的学校,家长们也更愿意把孩子留在村里上学。
成人培训班也办得红红火火:从种植技术到厨艺培训,从电脑知识到手工制作,各种课程应有尽有。村民们利用农闲时间,纷纷来学习新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