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当你对别人无用时(1/2)
在功利的世界里,我们被“有用”的执念裹挟。学生时代,为了分数和名校,只钻研考试要考的知识;步入职场,围绕着晋升与加薪,苦练能快速出成果的技能;社交场合,一心结交对事业有帮助的人脉。仿佛只有在他人眼中“有用”,自身价值才能得以彰显,一旦被判定“无用”,便如坠入万丈深渊。
当你对别人无用时,人际关系会如纸牌屋般瞬间崩塌。从心理学角度看,这背后是社会交换理论在作祟。在人际交往中,人们潜意识里都在衡量付出与回报,一旦觉得从对方身上无法获得预期的利益,关系便会迅速疏远。
曾经亲密无间的家人,态度也会悄然生变。家庭聚会时,往日的热闹温馨不复存在,只剩下尴尬的沉默。
亲戚用尖酸的语气说道:“听说你最近工作不太顺利啊,也该为家里想想,不能总这么没出息,拖累大家。”
其他亲戚随声附和:“就是,咱们家可不能养闲人。”
你张了张嘴,却不知该如何回应,那些曾经血浓于水的亲情,在“无用”面前,竟如此不堪一击。
家庭本应是充满爱与包容的港湾,但在现实的经济压力和世俗观念下,也难免被功利化。
家庭作为一个社会单元,同样存在着资源分配与期望回报的考量。当个体无法满足家庭对经济贡献、社会地位提升等方面的期待时,血缘亲情也难以抵挡这种功利冲击。
朋友之间的情谊也变得不堪一击。曾经一起吃喝玩乐的朋友,如今态度冷淡。你主动联系对方:“好久没聚了,一起吃个饭吧?”
朋友却推脱道:“最近太忙了,下次再说。”可你分明看到他在朋友圈里晒着聚会的照片。
从社会学层面分析,朋友关系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共同兴趣、利益和社交需求之上。一旦“利益”这一纽带断裂,基于功利目的构建的社交关系便会迅速瓦解。曾经把酒言欢的挚友,转眼间就成了形同陌路的陌生人。
婚姻同样岌岌可危。深夜,家中弥漫着压抑的气息,夫妻间爆发激烈争吵。伴侣满脸怒容,大声吼道:“你看看你现在这个样子,一事无成,这个家还怎么指望你?”
你无奈又委屈:“我也在努力,可有些事情不是我能控制的。”
伴侣却不屑地冷笑:“努力?我只看到了失败,这样的日子我受够了!”
婚姻不仅是情感的结合,也是生活与经济的共同体。在物质基础决定生活质量的现实下,经济困境会给婚姻带来巨大压力。
从经济学视角看,夫妻双方在婚姻中也存在着成本与收益的权衡,当一方经济能力下降,打破了原本的利益平衡,婚姻关系就会变得摇摇欲坠,曾经的甜蜜誓言,在现实的重压下,变得脆弱无比,婚姻似乎随时都会支离破碎。
职场上的残酷更是让人寒心。会议室里,领导一脸严肃:“这个项目交给小王负责,他的思路更符合当下市场需求,你先配合一下吧。”
你焦急地解释:“我对这个项目也有很多想法,之前也一直负责相关工作……”
领导不耐烦地打断:“行了,就这么定了,你要多学习,跟上公司发展的节奏。”
从那以后,你的方案不再被重视,建议无人倾听,工作随时可能被他人替代。
职场是一个高度功利化的环境,遵循着效率与利益最大化原则。从管理学角度讲,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必然会追求更高的效益和更低的成本。一旦员工的价值与企业的需求不匹配,被淘汰便是必然结果。
这种被定义为无用的痛苦,如同荆棘般刺痛心灵。夜深人静时,孤独感会如潮水般涌来,将你淹没。
你开始自我怀疑,不断反思自己究竟哪里出了问题,是不是真的一无是处。在黑暗中,你苦苦挣扎,试图抓住一丝希望,证明自己并非毫无价值。
从哲学层面剖析,这种痛苦源于我们将自我价值过度依赖于外界的认可和评价。我们习惯了通过他人的眼光来定义自己,一旦失去外界的肯定,内心的价值体系便会崩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