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真假世子关我什么事16(2/2)
陆长安自己无所谓,但她并不是刻薄冷情之人,陆承文对她不可谓不好,她总要顾及他和陆家祖父母。
所以她之前也做了最坏的打算,攒上几年银子,再好好筹划一番,到时候就称病假死。
可从她爹的反应来看,是认同了她的行为。
官府或许不会插手,但宗族可就未必了。
哪怕是在后世,没有儿子的人都会被恶亲觊觎家产,更不要说是在这个时代了。
陆承文曾说过,他大病一场后,颇有些看透世事,满心想的只有科举和出人头地,无心再娶妻纳妾。
也就是说他不会再有别的子女了,那陆家宗族会不会在他故去后,以没有儿子为由,将他们家的家产收归族里。
就算到时候陆长安不在乎那些仨瓜俩枣的,也不能让人这么恶心她。
至于过继个儿子,陆长安自己都摇头。
她知道的不多,也没有学习过古代过继的知识,但好歹上了那么多年的学,哪怕没有逐字逐句的读过名著,也总会知道几个人物。
林如海是地地道道的古人,如果说过继儿子就能解决林妹妹被吃绝户的问题,那他就不会拖到女儿在外婆家住了那么久,也没从族里过继一个了。也就是说在他看来,过继的坏处是远大于好处的。
而且除了林如海,嫁给薛蟠的夏金桂也是夏家独女,说明夏家也没有过继儿子。李纨的娘家婶婶,也是只有母女两个人。
这足以说明过继这件事情的水很深,并不单纯的只是养个儿子。
尤其是在古代,男嗣继承权绝对高于女儿的时代,过继就是要把亲生女儿的身家性命都交付给一个外人,哪怕是亲戚又能有多少血缘关系。
风险高于收益,就像是一场豪赌,可赌赢的人太少了。
王守仁过继了个儿子,没几年他又得了个老来子,结果在他死后,孤儿寡母被过继来的儿子欺负的很惨,几乎快活不下去了,这还是在他有亲子的情况下,家人都没有得到善果。
而且由于古人寿命不长的原因,很多人在四十岁没有儿子的时候,就会受到族里的逼迫,被强逼着过继儿子,目的就是为了家财。
但换个角度来看,谁愿意在四十岁时就被外人觊觎家产啊,那不成了一辈子都给别人攒钱的了。
陆承文十七岁成亲,过了一年就有了孩子,而她今年十一岁,也就是说马上就三十岁了。
所以他要在这几年的时间里,顺利考取功名,并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只有这样,陆家宗族才会成为他们的依靠,而不是来收割他们的一切。
陆长安听着马车滚滚前行的声音,看着放在一旁那写满了注释的书籍,深知陆承文的急迫感从何而来。
因此也是踌躇满志,仔细筹谋着日后的生计。她没有什么经验,唯有前任们留下的错题本,让她时刻铭记谨慎二字。
小心计划,大胆尝试,她见识过更广阔的世界,总能找到扎根发芽的机会。
前路荆棘漫漫,但也光明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