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从 “野兽” 车队到美俄外交交锋(2/2)
“一直到爱丽舍宫的‘奥特尔·德·玛丽尼’(h?teldemarigny)。”
技术至上主义。
福特对流水线和黑色车漆的执着热爱,被杜鲁门用压倒性的技术优势扭转,变成了垄断产业。
而且杜鲁门还是比福特更早将流水线应用于大规模生产的先驱者。
亨利·福特也很认真地对待杜鲁门的话。
“嗯?又要启用爱丽舍宫了?”
糟糕。
杜鲁门瞬间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
在他所处的21世纪,爱丽舍宫的迎宾厅是“奥特尔·德·玛丽尼”,但现在这个时间点还不是这样。
不过,爱丽舍宫重新开放,并且将“奥特尔·德·玛丽尼”作为临时迎宾厅使用,这倒是没错。
所以他的话也不算错。
“不是的。据说为了这次停战协定谈判,临时将曾作为总统府的爱丽舍宫重新开放。只是这次会在‘奥特尔·德·玛丽尼’接待外国贵宾。”
“奥特尔·德·玛丽尼?这名字有点耳熟。”
“这是罗斯柴尔德家族拥有的一处宅邸。”
奥特尔·德·玛丽尼,1873年建成的巴黎公馆,原属罗斯柴尔德家族,1972年被法国政府收购后,成为爱丽舍宫的迎宾厅,相当于一种官方场所,主要用于接待国宾。
“感觉像是法国想借此展示巴黎的活力。”
“是的,大概是这样。”
从爱丽舍宫就能感觉到这种意图。
它既是历史纪念建筑,也是国家设施,所以决定在这次活动中重新开放。
而且作为战胜国,法国巴黎想必也想借此展示自己的繁荣。
杜鲁门陷入了短暂的沉思。
“记得这好像在法国结算银行的抵押资产清单里……之后收购过来也不错。”
杜鲁门沉思的时候,罗斯福似乎对法国政府这种明显的意图并不反感,脸上挂着浓浓的笑容。
“能感觉到活力和热情。”
“巴黎人骨子里就很有战斗精神。”
“嗯,与其说骨子里,不如说他们散发着野马般不羁的气场。”
已经过去三个小时了,法国民众的欢呼声几个小时都没停过。
虽然首都防卫司令部所属的国民警卫队在维持道路秩序,但还是有大量人群涌来。
光是洒落在“野兽”总统专用车上的碎纸片,夸张点说,都能填满一个小湖了。
杜鲁门静静地望着窗外。
“凡尔赛停战协定谈判之后,欢呼声会是现在的10倍。”
“……哈哈,再怎么说,这也有点吓人。”
“您该准备一下了。”
“准备?”
咯噔。
车辆晃动了一下。
罗斯福歪着头。
杜鲁门用食指指着窗外逐渐映入眼帘的奥特尔·德·玛丽尼,多国国旗与法国国旗一同飘扬着。
“我们马上就到了。”
凡尔赛停战协定谈判,开启新时代的时刻即将来临。
除了我们,其他国家的代表团也陆续在迎宾厅集结。
>>>抵达与交锋
“……”
砰。
杜鲁门从“野兽”总统专用车上下来。
罗斯福总统的表情不知何时变得冷峻起来。
在奥特尔·德·玛丽尼,我们美国谈判代表团到达之前,已经有一个谈判代表团先到了。
俄罗斯谈判代表团。
罗斯福目光沉重地盯着站在奥特尔·德·玛丽尼大厅里,公然示威的几个人。
他们静静地站在大厅里,像是在进行某种无声的示威。
“那是谁来着?”
“是俄罗斯的谢尔盖·维特总理和彼得·斯托雷平财政部长。”
“还真是有备而来的示威啊。”
这算是一种外交惯例。
面对俄罗斯谈判代表团如此公然的示威,罗斯福一开始流露出明显的不悦,但当他意识到这一切都在杜鲁门的计划之中时,脸色稍微缓和了一些。
但原本因车队而高涨的情绪,就像被泼了一盆冷水,瞬间低落下来。
“啊,你们来了。”
谢尔盖·维特总理带着厚颜无耻的笑容向杜鲁门走来,仿佛什么事都没有,还带着欢迎的口吻,甚至伸出了手。
但他身后俄罗斯谈判代表团的表情却不太好看。
“到这份上,还算是有风度吧。”
也难怪。
其他国家代表团都通过事前协商得知了杜鲁门计划,纷纷以极具冲击力的头条新闻进行报道,而俄罗斯谈判代表团却一无所知,只能咬牙忍耐。
他们心里肯定充满了亡国的危机感。
再加上被排除在战胜国的核心圈子之外,想必也感受到了危机。
“这哪是什么战胜国的核心圈子,德国都参与进来了,实际上就俄罗斯被孤立了。”
总理和财政部长亲自示威。
俄罗斯皇室的尼古拉二世要是亲自示威就太失体面了,所以先让他们入场,自己在幕后掌控大局吧。
这就像走在薄冰上的场景。
杜鲁门心中暗自微笑,握住了谢尔盖·维特伸过来的手。
“是的,很高兴见到您。我是杜鲁门摩根,美国财政部长。”
“看来已经被逼到墙角了。”
这谈判肯定会很有趣。
看到俄罗斯如此焦急,甚至不惜违反外交礼节,杜鲁门心中一阵窃喜,嘴角都忍不住微微颤抖。
“请多多关照。”
俄罗斯实际上已经输了。
这相当于一种外交上的认输宣言。
他们已经完全被我们美国牵着鼻子走了。
“……应该是我们请您多多关照。”
似乎预料到杜鲁门会有让他不快的回应,杜鲁门的寒暄让谢尔盖·维特总理的嘴角微微抽搐了一下。
杜鲁门脸上的笑容越发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