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EVSICC 破产,英国金融 “震中” 初现(2/2)
商业票据。
英国最大的钢铁公司倒下了,连带数百个供应商也一同被卷入破产的漩涡。
第二金融圈也渐渐到了察觉危机的时候。
“明白吗?实际上,这次经济危机是伦敦金融城的高层们早就知道的灾难,而下面的人现在才刚开始感受到。”
“第二金融圈信息比较匮乏啊。”
“本来除了施罗德银行,很少有大型银行处理商业票据业务。”
商业票据(cp)本质上就是企业债券。
大型商业银行一般不会直接发放企业债券,通常是以贷款的形式提供资金,而不会发行商业票据。
但施罗德银行不同。
“既然作为中间环节的施罗德银行察觉到了危机,那么第二金融圈意识到问题也只是时间问题。”
“那,如果他们意识到了会怎么样?”
第二金融圈要是意识到了?
他们可是真正的债券从业者。
当第一金融圈的经济学家们优雅地享受着新的消遣时,第二金融圈的债券从业者们为了多赚一分钱,都红了眼。
虽然这种类比有些夸张,但大致情况差不多,只是基调完全不同。
那是一个与第一金融圈截然不同的世界。
“第二金融圈不会考虑市场。第一金融圈因为担心过度干预会让市场陷入危险,所以有所顾忌,但第二金融圈会不顾一切。”
哪怕产业界全部破产,只要自己能活下来就行。
这就是第二金融圈债券从业者的思维逻辑。
即便大家都破产了他们也活不了,可他们完全不在乎。
那会发生什么呢?
“他们会开始无差别地回收贷款。”
这可不得了。
这意味着他们会不顾一切地只求自保。
一旦第二金融圈开始回收短期资金,大型企业也可能会倒下。
“詹姆斯,立刻以纽约金融服务局的名义联系纽约各大银行。告诉他们,要是回收短期资金导致破产危机,英国产业界可能会向美国求助,绝对!绝对!不要出手相助!绝对!”
一旦伸手相助,就会被一起拖下水。
如果不想一起死,就必须置身事外。
“保持耐心等待。”
等到英国化为废墟。
等把一切都消耗殆尽,收拾剩下的残骸就足以让人成为富翁,所以要坚持到那个时候。
“先生,如果英国的第二金融圈开始回收贷款……”
“那就全完了。”
杜鲁门肯定地说。
从中型企业到大型企业,都可能会全部破产。
詹姆斯满脸担忧地问道:
“我们该怎么办?”
好比有一栋着火的房子。
那么杜鲁门该做些什么呢?
“首先,向美国国会申请紧急预算编制。向共和党议员提出请求,一般情况下他们都会答应。”
“这紧急预算是用于什么的?”
“你不会以为从英国第二金融圈贷款的企业只有英国企业吧?”
“啊。”
美国企业也经常使用英国的第二金融圈。
如果在美国国内无法获得资金,或者条件更优惠,他们就会去英国获取资金。
一旦第二金融圈开始催债,美国企业也可能面临破产危机。
必须提前预防。
“美国企业也可能因这场风波破产,所以要想保护他们,就得请求紧急预算编制。要是觉得国会支持不力,就去白宫。哪怕动用行政命令,也得把他们救下来。”
“是,我会尽快申请。”
“还有……”
杜鲁门露出狡黠的笑容。
如果就此结束,岂不是太无趣了。
英国正热闹着呢,他可不能干看着。
他也得掺和进去,凑凑热闹。
“既然有房子着火,那就该去捡便宜。”
距离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只有六周了。
今晚杜鲁门预定在纽约的餐厅与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美联储主席共进晚餐。
2.25%,通过两次Fomc会议提高的利率。
虽然对英国很抱歉,但通货膨胀还没有得到控制。
“这次Fomc会议之后,出其不意地宣布加息。”
英国?
只要它的殖民地还撑着,就没那么容易倒下。
他们的惨叫还没结束呢。
只有等一切都归于沉寂,才算是结束。
而且通过加息积累现金,才能抵御恐慌带来的影响。
这是经过多方考量的政策决定。
“冬天要来了。”
杜鲁门心里想着。
最坏的情况,可能会引发一场席卷全球的恐慌。
但恐慌归恐慌,对于有准备的人来说,这是绝佳的机会。
而他,要抓住这个机会。
>>>
英国,唐宁街10号,首相府。
[冠达邮轮公司(ardLine),英国第一的航运公司面临破产危机。]
[与冠达邮轮公司有交易的大型银行多达13家。]
[英国第一航运公司的破产危机预示着什么。]
[拥有4亿5千万人口的大国,恐慌进入倒计时。]
-《泰晤士报》(thetimes)
哐当!
“马上,马上把巴林银行行长给我叫来!!”
英国第一的航运公司面临破产危机。
难道EVSIcc还不够,英国的恐慌真的要全面爆发了吗?
这是最后的关头了。
贝尔福感受到了本能的恐惧,脸色变得煞白。
这个无论如何都要保住。
冠达邮轮要是倒闭了,那就真的全完了。
心急如焚的贝尔福首相大声咆哮着。
“马上!!”
贝尔福首相,他的身体开始颤抖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