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虚心向他们请教(2/2)
等到大家安静下来,朱樉继续说道:“其次,我已经被任命为冢宰,互助会社一切照旧,大家继续准备秋收,粮食分配完毕后我还有别的计划。”
“什么?”“朱樉,你,冢宰,这这……”“这是真的吗?”
不仅是村民们难以置信,连泰杉也瞪大了眼睛,多次向高式子确认。出于对贵族身份的向往,技艺高超的泰杉在文化上只能认几个字,但这并不妨碍他对贵族等级制度的研究,他很清楚冢宰在周王室是个什么职位。
“最后,新村的建设暂停。”朱樉站起身,表情坚定:“我要带领大家一起建设新城!”
大家先是一阵失望,以为朱樉当了大官就不再关心互助会社了,但随即又是一阵惊喜。
贵族的等级分明,普通民众也是如此,国人、乡人、遂人是根据离城的远近来划分的。如果不是为了生存,他们这些匠吏之家本应该住在城里。
在这个年代,乡村并不意味着宁静的田园生活,而是意味着要时刻面临野兽、盗贼的侵扰,承担最重的税负,最苦的劳役,过着最卑微的生活。
虽然匠吏之家免除了税负和劳役,但从心底里来说,没有人愿意住在这荒郊野外。
大家显然有很多问题想问,但朱樉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留下高式子、泰杉、刻、连、槽以及几名互助会社的核心成员后,便让其他人离开,按照之前的安排准备秋收。
这些安排做完后,天色已晚,许星和陈氏兄弟也到了。
大家坐定后,朱樉向许星行了一礼:“老师,请您指教治国之道。”朱樉深知治国无小事,之前已经向另外两位老师请教过,许星是他非常倚重的人,自然也不能例外。
许星的脸色有些复杂,他不仅精通农事,之前也有自己的治国理念。
正是他所坚信的这套理念,却让他在现实中屡屡受挫,备受争议。如果说道家、儒家的治国之道被视为过时,那么农家的治国理念简直就是令人厌恶。
即便是道家、儒家的学者不被重用,他们仍然受到各国的尊敬,甚至国君也会虚心向他们请教。而农家的学者,却常常遭到驱逐,即使是与强国对抗的墨家,其处境也比农家要好得多。
这些年的艰难经历削弱了许星的锋芒,尽管他仍然不认为自己的坚持是错误的,内心深处仍然渴望有机会实践自己的理念,但他已不再像过去那样自信满满,勇敢无畏。
朱樉意外成为周地的掌权者,让他心中那即将熄灭的火焰又重新燃起了一丝希望,但他不敢轻易表露。
经过长时间的犹豫,许星深深地叹了口气,只说出了四个字:“勿误农时。”
他对周地的情况还是有所了解的,即使朱樉真的按照他的理念去做,恐怕效果也不会太大。
他现在最渴望的,不过是能有一个安稳的地方,可以安心地将神农的学问发扬光大,至于治国理政,他不想再过多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