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过去·太一,或是克苏鲁之名(信件)(2/2)
手稿的第一部分讲述了一个非常离奇的历史故事。
手稿所记录的日期似乎被擦掉了。
只能依稀看见“18**年3月10日”的痕迹。
3月10日,有一个从南洋某座城镇出身的瘦弱年轻大学士赶来拜访李居铭。
当时我的叔祖父,项家先也同样在李居铭家中。
李居铭是我叔祖父挚友。
一生之中与我的叔祖父在南蛮和法术领域共同合作六十年有余。
...
这个颇为激动兴奋甚至有些精神敏感的年轻人随身带着一块奇怪的黄土浮雕。
当时这块浮雕刚做成不久,甚至还很潮湿。
那年轻人说出了自己的名字。
姓“芈”,氏“皇”,名“平”,字“普”。
所以我的叔祖父和李居铭便称呼他为“皇甫”。
而且,我的叔祖父和李居铭都认出了这个人。
姓“芈”,这是古楚国才有的姓氏。
他们知道这位年轻的大学生来自一个与他们研究领域密切相关的显赫家族。
此人当时与大多数年轻大学士一样,居住在帝都的文曲星阁中。
皇甫是个早熟的年轻人,才华出众而又十分古怪。
从小就喜欢将那些奇异的故事,与某些古怪的梦境联系起来。
而且乐此不疲。
...
我的叔祖父在手稿里写着。
会面的时候,这位有着南蛮血统的年轻大学士突然唐突的请求两人用他们的知识鉴定那块随身带来的,浅浮雕上所刻印的象形文字。
皇甫说起来话来,神情恍惚,言语做作,动作夸张。
像是故意做出的一样。
叔祖父看着那块浮雕,上面有许多古南蛮的文字,但是对方本就是古南蛮一脉的人,大可以询问其族中长辈。
而且南蛮族群的后裔有相当一部分人很讨厌天朝大学士对于他们南蛮语的研究。
为了避免惹事,我的叔祖父毫不客气的拒绝了这位年轻人的请求。
但皇甫的回答给叔祖父,还有当时在场的李居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句话有着一种迷人且独特的感觉。
如果硬要说那是什么感觉。
“荒诞的真实感。”
“又或是真实的荒诞感。”
皇甫如此说道:“这浮雕,是我用黄河孕育出的黄土所新做的,它是我昨晚在一个充满许多奇异城市的梦境里做成的。”
“这座城市比所有朝代建造的城市还要早,存在的时间比所有皇帝加起来的时间还要久存,它比龙脉更加久远。”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
皇甫开始絮絮叨叨地说起了那个杂乱无章的故事。
然后在突然之间。
他的故事唤起了我叔祖父和李居铭一段沉睡已久的记忆。
让我的叔祖父和李居铭对此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在三人见面的前天晚上,曾发生过一场轻微的地震。
在整个江南省也经历了近几年来震感最为强烈的震动。
与此同时,皇甫的想象力受到了地震的影响。
在皇甫入睡之后,他做了一个从未做过的怪梦。
他梦到了一座由雄伟巨石和擎天立柱构成的壮丽城市。
这座城市到处都被湿漉漉的绿色泥浆所覆盖
墙面和立柱上密密麻麻地刻满了他们南蛮的文字。
此外,在地下深处某个难以定位的角落,传来了一种难以表述的声音。
它混乱无序,缺乏韵律和美感,只有借助想象力才能将其转化为可辨识的声音。
在这股声音的包围中,皇甫努力捕捉到了一些由文字拼凑而成的、几乎无法发音的词句
“CthuIhufhtagn”
正是这些零星的言语,唤醒了我叔祖父和李居铭既兴奋又不安的记忆。
他和李居铭细致而严谨的向这位有着南蛮血统的大学士提出了一连串问题。
并以近乎狂热的热情研究着这位年轻人带来的浮雕。
皇甫告诉两人。
当他从困惑中醒来时,发现自己穿着睡衣,颤抖着雕刻着这件雕塑。
李居铭抱怨自己太老了,无法立刻认出浮雕上的象形文字和图案。
同样,我的叔祖父也没有第一时间认出这浮雕上的文字。
...
在皇甫看来,自己所拜访的两人问他的许多问题毫无关联,毫无逻辑。
当我的叔祖父问道,皇甫是否跟某些古怪的宗教又或是团体有所关联时。
皇甫更加觉得古怪。
但是多少也表示了理解之心。
他们家族大部分人对于研究南蛮的天朝大学士带有一种强烈的不满。
很多资料也未告诉两人。
而天朝大学士也只能从他们所得到的片面信息去了解那段时期。
(注:天朝皇帝为了防止未来南蛮一族用秘术再次反抗朝廷,所以天朝皇帝一直有让人研究南蛮一族。)
(所以这导致了南蛮后裔很大一部分人的强烈不满,但是碍于皇帝之势,又无法做出什么实际性的阻止。)
所以皇甫耐心的回应着他们一个又一个问题。
半响之后。
我的叔祖父和李居铭两人确定了,皇甫对宗教团体和他们所研究的一种被西方称为“神秘学”的知识体系一无所知时,又将问题转向了其他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