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治国只是为追求利禄,找一个借口(2/2)
宋濂在这一抓住机会,就在这教育起小孩子。
然而几个孩童听了,却是不住的摇头:“先生,我觉得你讲的不对。”
“哦?”
宋濂一愣,跟着和刘伯温对视一眼,都是不由得有些好笑。
以往都是他教训别人一番后,别人连忙点头应是的份,哪里会像是这个孩童这样,居然还在这说自己不对?
当下,他都觉得大为有趣了,便是微笑着问道:“那你说说,都有哪里不对啊。”
“你读书的目的不对!”少年就很果断的说道。
“目的不对?”
宋濂本来以为,自己会听到什么幼稚的天真之语呢,他却是没有想到,这孩子第一句话,竟是还颇有些深意的样子。
他微微一皱眉头说道:“你说什么目的是什么?难道读书不就是为了治国平天下吗?”
治国平天下,这可是儒生的终极目标。
不管你的先生是谁,只要是儒生,都得认这一点。
怎么这孩童明明颇为知理的样子,还会反对这点?
“不对不对,儒生们嘴上说要治国平天下,可实际上,只是为自己追求功名利禄,找一个借口而已。”
“他们大多是在人浮于事而已,真的要去给黎民百姓做事,还不如去当一个水利农业税负方面的官吏,那样对百姓来说,更有实惠。”
“对于百姓来说,朝廷官员发再多的公文,也不如税官清廉一些,少克扣一点税钱,不如水利官员良心一些,在修筑堤坝之时,不要用残次品。”
小孩子声音清脆,侃侃而谈。
“这......”
这番话落下,却是让宋濂当场就愣住。
这话说的,确实是有道理,并且切中时政啊...
要知道,现在朝廷官员们确实是这种弊病,所有人都想做高高在上的官老爷,至于真正去接触百姓,影响百姓的吏员,却是被所有官员所瞧不起。
这就导致所有官员,口中口口声声的说着什么要济世安民,实际上不过在朝堂上钻营,以获取更高的官职而已。
别说是什么济世安民了,就算是让他们劝谏一下朱元璋的不当之处,怕是都能直接把他们给吓死。
多年的诗书,等于白读。
还不如到还能干一点实事。
这些东西,都是宋濂经历朝堂多年,才得到的感悟啊。
他却是从没有想到,自己居然会从一个孩子口中,听到这些话。
“这是你的先生告诉你的?”
宋濂连忙问道,这些话,绝不可能出自于一个孩子之口,肯定是在学堂上,被教导出来的。
莫非,这就是那个神秘的先生教的?
“不是......”
谁知,这孩子摇摇头却是说道:“这是少爷说的。”
“少爷?”
宋濂一愣,又是那个少爷?
他竟是还在政事上,有如此见解?
一时之间,宋濂对任以虚,更是好奇了起来。
为善一方,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不管怎么看,都是一个极为难得的少年啊。
“伯温兄,我觉得此地的这个少爷,应该是个英才,这份眼光在同龄人当中,实属难得啊,我看是个良才美玉,收为弟子,好好雕琢一番,必成大器。”宋濂当即就是对刘伯温说道。
而刘伯温就有点无奈的笑了笑:“再说吧,先去看看这位私塾先生。”
雕琢任以虚?
你还真的是很有想法啊......
就以任以虚的才学,早就已经是独步当世了,在这政务一道上,给你当老师都足够了啊。
就你还去雕琢人家?
真是想瞎了心......
“嗯,此事我会留心的,不能让乡野贤才遗落在外,得给他个机会才行。”
而宋濂却还不知道这些,依然是在那脸色严肃的点着头,说着,看来还真把这件事放在了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