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考场外传来惨叫,我猛猛答题(三更)(1/2)
第76章考场外传来惨叫,我猛猛答题(三更)
京师东北。
安定门内大街。
国子监。
此地坐北朝南,按“左庙右学”之制,东邻北京孔庙,由三进院落组成,主要建筑全部集中在一条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为集贤门、太学门、彝伦堂和敬一亭,附属建筑围绕各自的主体建筑分布。
京师国子监在后世都能参观,是唯一保存完整的古代最高学府校址,海玥遥遥望着前门,隐隐有种穿越时空之感,朱红的墙壁、古老的建筑,无不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好吧!
啥都没看出来,根本不一样。
毕竟现在才是明中期,后来经过清朝扩建修缮,又有战争损毁,与后世参观的地方,无论是规模还是建筑,都有很大的改变。
相比起他的端详,海瑞和林大钦迎着旁人的目光,多少有些不自在。
他们身上的衣衫虽然没有浆洗得发白,却也十分朴素,而其余赶到的学子,看似穿的是士子的月白襕衫,所用的面料却大多是杭绸吴绫,腰带以牛皮为基,缀有白玉,扇坠荷包亦是名家贵品,风流倜傥,满眼的富贵气。
这些学子见了海玥三人组到来,目光不是鄙夷,而是满满的诧异。
能知道今日补录招生的,怎会是这般穷酸学子的模样
有的人很是迷惑,有的小机灵鬼则琢磨起来,莫非今日的考官喜欢寒门士子
正想着要不要去换一身衣裳,再来应试,增加几分把握,远处传来骚动。
“那是……桂三少么真是桂三少!!”
“哪家桂……噢!!”
“桂阁老……嘶!!”
伴随着周围气温的陡然升高,一群人浩浩荡荡地来到国子监前。
为首的一位面如冠玉,庭如满月,一袭月白锦袍,腰间系着羊脂白玉带,举手投足间自有一股贵气,唯独的缺陷就是个子矮了些。
位于这位贵公子身后右侧的,则是身高六尺有余的壮汉,宽阔的肩膀将锦袍撑得笔挺,愈发显得健硕阳刚,只是眉头紧锁,看向左右的眼神也有些咄咄逼人,颇具凶相。
“啧!此人就是武定侯府的赵七郎了吧听说桂公子为人随和,这位赵七郎嘛,怕是万万招惹不起……”
“另一边的是谁”
“没听过……应该不重要……”
不重要的是严世蕃。
那年十八,跟着如喽啰。
没办法,为首的是当朝次辅桂萼的三公子桂载,身世出众,足以引得众人瞩目;
另一位是武定侯郭勋最宠爱的内弟赵晨,顶尖的权贵子弟。
相比起这两位,严世蕃无论是家世还是相貌,都逊色不少。
这般一比较,就没了存在感。
严世蕃平日里习惯了,只是这回见到海玥也朝着这边打量,微微露出一丝尴尬,遥遥点头示意。
‘咦’
海玥点了点头,以作回应,心中却有些奇怪。
六天前,严世蕃登门拜访时,只说了今日会开放补录,却没有说他和同伴也会来,参加此次国子监补录。
这其实很奇怪,因为如桂载、赵晨、严世蕃这类高官显贵的子弟,完全可以用父荫为国子生,历史上的严世蕃,就是以父荫,在明年入国子监读书的。
和纳捐不同,这是官宦子弟应有的权力,没什么可丢人的,当然如果能堂堂正正考进来,名声肯定更好听。
可桂载和赵晨瞧着年龄,比严世蕃都要大个几岁,要考早考了,怎么突然会心血来潮,参加此次补录呢
显然带有这个疑惑的,不止海玥一人,见到桂载、赵晨和不重要来到国子监门前,居然也开始等待时,众人不禁变了脸色。
不是你们这种背景的也来考啊
这不是占名额么
有谨慎的学子眼珠转了转,干脆往后退去,悄悄溜走,连考都不考了。
但更多的学子震惊之后,又露出热切。
如果能一批考入国子监,跟桂阁老的儿子当了同窗,结下深厚的友谊,这是什么机会啊
祖坟要冒青烟了!
胆子最大的一批学子,甚至开始上前攀谈,无论有没有当同窗的机会,都先混个脸熟。
不过桂载似乎另有心事,有一搭没一搭地回应着,赵晨更是沉着脸,理都不理。
严世蕃见状倒是上前交谈,温文尔雅,如沐春风,可大家不是来跟他说话的,争相在桂载面前露脸。
“铛!”
这般关系奇妙之际,一道梆子响从集贤门中传出,补录报名的时间来了。
“请!”“请!”
大伙儿纷纷谦让,最终簇拥着桂载,朝里面走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