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照单要人 我得小弟我带(2/2)
但那又如何!
比如现在,朱肃瞧见四哥脸上闪过的那抹期待,他就觉得这次的无赖行径,也还挺值的。
在朱元璋下令将朱肃发配回杭州封地自省两年的旨意颁布后……
虽然马皇后不舍得儿子离自己远去,但最终还是无奈地接受了这个现实。
就像朱元璋所说:
“这小子有志气,志向比我这个做皇帝的还要远大。”
“不让他趁着年轻气盛的时候好好闯一闯,他心里不会甘愿的。”
“再说,就算小五闯出点乱子,我们现在还年轻力壮,还能帮他收拾几年的烂摊子。”
“否则等到将来朱标继位,有些事情,有些时刻,他也会身不由己,不能再像我们这样庇护小五了。”
朱元璋这番话,马皇后实在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就像这次对朱肃的处罚,若是朱标坐在皇位上,他恐怕根本无法压制群臣的反对声。
众人都心知肚明,这只是朱元璋变相地保护朱肃的手段而已。
尽管朝中的老臣们心中不满,但他们也无可奈何。
现在的朱元璋宁愿让他们心寒,也要保住这个儿子。
虽然这样的做法与他最初的打算——
用对朱肃的严厉惩罚,来安抚那些因李善长被迫退休而心怀不满的老臣的原意,背道而驰。
但现在,误会已解的父亲朱元璋,哪里还会在乎这些。
事实上,因为对儿子的愧疚,朱元璋最近对朱肃十分纵容。
比如朱肃在他面前像个小孩子一样撒泼,要求机会,两人都清楚,他们其实都在努力修复因误会而产生的裂痕。
朱肃积极主动,朱元璋也默契配合,两人的修补工作进行得很顺利。
然而,一天朱肃拿着一张吴王府官员的名单,向朱元璋要求名单上的人时,这种默契突然间消失了。
原本笑容满面接过名单的朱元璋,在瞥了一眼名单后,便陷入了沉默。
在即将爆发怒火之前,朱元璋心中涌起了一股莫名的伤感:
或许,他和朱肃的父子之情,已经无法恢复到从前了。
这个小子,真是敢开口啊!
朱元璋只看了一眼名单上的名字,便差点气晕过去。
朱肃递上的名单,从从九品典仪副东岳郡侯花铭开始,到李景隆。
名字个个响亮,但名单到此戛然而止。
朱元璋瞥了一眼,那名单末尾的从九品典仪副,竟然是一位继承父位的东岳郡侯花铭。
他再次审视了一番,确认无误。
“这名单,往下就没了?”
如果朱元璋点头应允朱肃的请求,虽不能说这是动摇国本,但至少也是私下设立朝廷了。
万一朱元璋某日心情不佳,再一举铲除几户杭州城中的勋贵……
那情形可就趣味横生了——搞不好杭州城的勋贵数量会超过金陵城!
因此,朱元璋坚决不会答应朱肃的请求,他可不想成为许愿池里的王八。
面对拒绝,朱肃却抱怨自己虽具识人之明,却因父皇心胸狭窄,不肯将旗下名臣猛将割爱,导致他苦无良才辅佐,无法尽情施展才华。
“父皇!我错了!我真的错了!父皇……”
朱小五又一次因为直率,付出了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