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两千里疯狂赶路(2/2)
那封信,是朱肃在路边的小摊子上临时写的。
他总共写了三封信,给父母的那封主要是报平安和解释情况。
另外两封,分别写给徐达和常遇春。
写给徐达的信,目的是提醒对方,内容大致是说自己突然有所预感,担心他们的安危。
写给常遇春的信,内容相似,不过朱肃特别提醒常遇春:不要再穿戴盔甲!
这几封信,都是通过朱肃的召唤空间,由鬼影兵传递,直接放到他们桌上的。
朱肃自出了金陵城,一路急速向北而行。
他的心中此时满是懊恼的情绪。
常遇春绝不能就此陨落,淮西勋贵里除了蓝玉那家伙,其他的人最好都别出什么岔子。
朱肃的雄心不允许这些武将的才华在内斗中付诸东流。
成吉思汗能挥鞭打下横跨三大洲的帝国,为何他朱肃不可以?
为何不可以有一个永不落日的大明王朝?
朱肃作为朱元璋之子,其实无需太过辛劳,做个逍遥王爷亦无不可。
他曾经试图这样自我说服。
然而,真正身处这时代的漩涡之中,朱肃却并非旁观者,而是站在浪尖之上的弄潮儿,俯视着整个时代。
他怎能不涌起那份本就属于汉家男儿的豪情和热血?
当他意识到自己有能力改变历史的轨迹,可以让这个大明王朝更加强大,让他的同胞免受那些已知苦难的折磨后……
作为穿越者的朱肃,在不知不觉中,已经不能让自己坐视可为而不为了。
三匹骏马并排行进,在秋季的原野上疾驰,夕阳映照着无边无际、波涛起伏的麦田。
“驾!”
少年朱肃驾驭着马匹,在风中尽情驰骋。
朱肃一路马不停蹄,连续五天四夜,行进了两千余里的路程,从繁华的金陵赶到了河北宣化的北伐军营。
当出现在军营门口时,朱肃早已嘴唇干裂,他急切地向巡逻的士兵表明了自己的身份。
营官半信半疑,指挥士兵将他抬到担架上,带回军营中严加看管,同时他本人则火速去报告上级。
在帅帐里忙于军务的徐达,一听到来人的身份,立刻从椅子上弹了起来。
两人终于在徐达的帅帐里见了面。
“吴王殿下,竟然是您……”徐达盯着躺在担架上的朱肃,眉头紧皱。
“殿下,您这是怎么了?”徐达立刻下令,“快去请军医来为殿下治疗!”
“没…没关系……”朱肃虽然一路辛苦,但他并没有让自己疲惫至极。
他习惯性地在出行时携带大量银两,因此购买的的都是上等马匹,行进效率极高,这也让他有足够的时间休息。
所以,尽管他看起来有些狼狈,但实际上身体状况并无大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