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给自己老子画大饼(2/2)
“这盐价,可不是一般的高啊!”朱标皱着眉头,一脸的肉痛。
“高价正是我们所求!”朱肃兴奋地一拍桌子,“这盐,本就不是为穷人准备的,至少现在不是。”
“不卖给穷人,你却大谈特谈让大明的百姓都能吃上细盐?”朱元璋额头青筋暴起,对这个看似聪明却又不着调的儿子,他真是又气又无奈。
“爹,这其实是个市场供需的问题,我们要刺激消费,实现消费的升级和分层。”
“这话解释起来有些复杂,您就这么理解吧:我把细盐卖给朝廷,朝廷再卖给那些有钱的财主。”
“这样,银两就流入了朝廷的国库,朝廷就可以用这些钱来改善民生。”
“同时,因为细盐的生产需要大量的粗盐,朝廷可以在沿海地区增设晒盐场,雇佣边民生产海盐。”
“这样一来,沿海的百姓就有了生计…”
“他们的口袋里有了钱,就会去买米、买肉、买布,当地的市场也会逐渐繁华起来,朝廷的税收也会相应增加。”
“而且,我们还可以开展出口贸易,将食盐卖到外国去。到那时,食盐的价值就不仅仅是十两、二十两银子那么简单了。”
“当然了,爹,我知道您已经下达了海禁令,不让我们下海。我也明白您这么做,主要是为了对付那些躲在海外岛屿上的张士诚余党。”
朱肃的态度十分诚恳,他对朱元璋和朱标说道:“父亲、大哥,我愿意为皇室分忧,等我赴藩封之后,必定能替大明铲除海上的叛逆势力。”
“到那时,恳请父皇考虑重新开放海禁,让我有机会为父皇赚取金山银山,略尽孝道。”
一番慷慨陈词后,朱元璋和朱标的头脑仍有些转不过弯来。
朱肃从谈论食盐到提议解除海禁,实际上是在暗示他真正的意图。
谁会傻到只想靠食盐赚钱呢?一个有抱负的人,心胸应该像大海一样宽广。他的雄心壮志,又有谁能理解?
现在,他得让父兄先尝到一些甜头,这样将来才能引导大明走回正确的道路。
“小五,过来一下。”朱元璋沉思了片刻,招呼朱肃过来。
“好的,父亲。”朱肃应声而起,放下手中的茶杯,疾步走到朱元璋身边,双手紧握成拳,迅速地开始为朱元璋捶腿。
朱标看到这一幕,第一次感到自己在某些方面远远不及朱肃。
“你提到的那些市场供需、消费关系……这些理论,是哪个老师教给你的?”朱元璋严肃地问道。
“没人教,是我自己琢磨的。”朱肃装出一副无辜的样子。
看到朱元璋满脸的疑惑,朱肃赶紧解释说:“爹,这是我从读史书中学到的。我一直好奇,宋朝那么弱小,他们是怎么支撑那么久才灭亡的?”
朱肃埋头研究宋史,试图从中寻找答案。
他发现,尽管宋朝在军事上并没有特么的地方,但在商业发展上却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