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好兄弟一条心(1/2)
“五哥说行,那就肯定行。”邓镇坚定地支持朱肃,他的忠诚就像石头一样坚硬。
“大不了我少逛几次窑子,你少赌几把牌。”郭震大大咧咧地说,他的性格随了他爹,乐观又豁达。
其他人也都持相同看法。
“照我说的做,保证以后你们数钱数到手软。”
朱肃一锤定音,其他人便不再多言,纷纷表示支持,然后各自回家,开始忙碌起盐矿的生意来。
朱肃一踏进东宫,便迫不及待地寻到朱标,开启了两人的贩盐议题。
朱标一开始以为朱肃这小子又来打他钱袋的主意了。
“先讲明白,我这里可没多余的银两供你挥霍。”朱标搂着朱雄英,两双眼睛齐刷刷地盯着朱肃,一个若有所思,一个不明所以。
“唉,大哥,你真是想错了!”朱肃挥了挥手,眉头一挑:
“我的计划简单明了:收粗盐,精炼成细盐,然后卖给朝廷,朝廷再转手卖给民众。我不违法,不违规,大家都有利可图,这不是很好吗?”
朱标轻轻摇头,他对朱肃的提议不置可否,只是心里有个坎:朱肃能不能真的炼出细盐。
“大哥,表个态吧,这事儿能成不?”朱肃说着,不由分说地从朱标手中接过朱雄英,抱在怀里轻轻摇晃。
“你先做出细盐来,其他的事以后再谈。”朱标沉吟片刻,最终还是决定看成果再说。
“成了,我就等这句了。”朱肃听后喜形于色,抱着朱雄英就要往外走。
“把孩子留下!”朱标急忙叫住他,心想自家儿子可别学得像朱肃这么冒进。
朱肃将孩子重新放回朱标怀里,眼中闪过一抹野心勃勃的光芒。
在他鞭策之下,这群手下确实展现出了非凡的执行力。
李景隆亲自牵头,在聚贤庄北坡划出一大块地皮,召集了一批工匠日夜赶工,不到两个月,生产基地便拔地而起。
在这期间,大家也没闲着,各自设法弄来了大批粗盐。
其中贡献最为突出的是花铭,他在自己的领地上买下了两个盐矿,连提钱的事都没提,朱肃见状,二话不说就提升了他的股份。
其他的同伴,多数买的是海盐,不仅运输不便,成本也高。
粗盐运到金陵,价格已高达一两银子一斤,这还是看在他们身份份上,卖家不敢随意提价的结果。
朱肃对此早有打算:目前主要是依靠花铭领地的两个盐矿赚取银子,当然,粗盐的收购也不能停,谁会嫌钱多呢?
等细盐卖出去,手里有了银子,他就打算开展漕运业务,降低运输成本后,海盐就会成为粗盐的主要来源。
毕竟,想要扩大生意规模,只靠一两个盐矿远远满足不了大明的需求。
制盐的工艺颇为复杂,先是将粗盐捣碎,再制成卤水,经过多重过滤提纯,最后烧干,筛选,才能得到优质的细盐。
只是过滤时用的麻布和炭块比较费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