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先皇旧臣(1/2)
朱棣目光审视着孙子。
“这件事,孤相信你能够办得妥当,办得漂亮。”
“我定会将那幕后黑手彻底揭露,让他无处遁形!”
朱瞻基的决心溢于言表。
朱棣满意地点了点头:
“好,孤没看错你。”
“这金令牌便是对你的奖赏,去那个盒子里自己拿吧!”
朱棣一挥手,示意他自行动手。
朱瞻基欣喜若狂,急忙在盒中翻找,最终,他的手握住了一块令牌,那正是象征着使命与荣耀的金令牌。
金黄色的令牌,其上镌刻着四个鲜明的大字。
赫然是:“如朕亲临”。
看着这四字,朱瞻基内心欢喜至极。
他向着祖父的方向轻轻一拱手,悄悄地退出了奉天殿。
踏出大殿的那一刻,他手中紧握着那枚分量沉重的金令牌。
心中暗喜:
“这令牌在手,追踪那幕后黑手,定能事半功倍!”
怀揣着祖父赠予的至宝,他满心欢喜地离去了。
时间飞逝,翌日清晨,朱棣临朝听政。
他刚在龙椅上落座,尚未来得及喘息,便见一群官员急步上前。
“圣上,太子殿下最近的杀伐之举,恐非明智之策!”
“正是,曾效忠建文者,亦为我朝忠良!”
这些官员纷纷进言,他们大多是建文旧臣。
因此对近期的变故反应尤为激烈,行动也格外积极。
在这个敏感时刻,他们心中所想,唯有谏言一事。
群臣纷纷上奏,恳请圣上能够约束太子的杀伐之行,否则民心动荡将无可避免。
眼见情势紧迫,他们深知此时若不弹劾太子,恐怕未来几日,朝堂之上将掀起更激烈的狂风暴雨。
朱棣目光如炬,紧缩成一道缝隙,尚未发一语。
而此时,武将们已按捺不住,抢先发言:
“这些残余的建文势力,扰动天下安宁,难道不应严惩吗?!”
“必须将之彻底根除,否则难保不会再次掀起风波!”
“我怀疑,那些在京城内与建文帝互通声气的,必定是其同党!”
“正是,应当以儆效尤!”
“该惩则惩,该诛则诛!”
“不将他们彻底清除,谁又能预知他们将来会何其放肆!”
“太子殿下,手段高明,举措果断!”
以张辅为首的武将们,一个个挺身而出,纷纷表示对太子的支持。
面对这一幕,建文旧臣们气愤填膺,却无法找到合适的言辞来辩驳。
在当前局势下,武将群体对文官的压制令人窒息,加之皇帝本身亦出身行伍。
那位声名狼藉的太子朱高华也是行伍出身,并以赫赫战绩获得“活阎王”之威名,令人谈之色变。
即便心有恐惧,文官们依旧不得不挺身而出,上书弹劾,以免太子的暴行引发社会动荡。
朱高炽见此情此景,亦步亦趋地走到皇帝面前,跪地陈词:
“愿陛下彰显仁德,对建文旧部手下留情。”
“这对大明江山,对永乐盛世,皆有百利而无一害。”
这位前太子的发言让在场的文官们看到了一线希望,他们祈祷着朱棣能够因此改变心意,让朱高华停止杀戮。
然而,涉及杀戮的起因——英国公的妹妹,朱棣的一句冷嘲热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