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给部队科普两毛的实用主义战术理念!(求订阅)(2/2)
首长眉头锁得更深了,没有接话。
王也再次提示:“对了首长,我们某疆那边,最近捣鼓出一些改装的穿越机,就是玩航模那帮人用的那种小飞机。我们测试了一下,发现这玩意儿稍微改改,加点东西,对付地面装甲目标,效果出奇的好,威胁非常大!”
“什么装备?”首长立刻追问,身体微微前倾。
“就是些魔改的FPV,”王也笑了笑,解释得更具体了些,“成本极低,巴掌大小,操作灵活得很。我发现这些东西可以挂个小型聚能破甲战斗部,操作手遥控控制,就能让它像蚊子一样,攻击坦克顶部的薄弱点,比如钻发动机散热口,顶部,反正防不胜防!”
首长的脸色变得有些凝重,显然在快速评估这种廉价威胁的可能性。
王也趁热打铁,换了个话题:“首长,之前我们某疆公司送给部队试用的那些送餐和巡逻无人机,反馈怎么样?战士们用着还顺手吧?”
首长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
他脑海里闪过边防哨所战士们给她兴的报告——
以前需要几个人背着给养、冒着风险爬几个小时山路才能送达的物资,现在无人机呜呜几下就送到了,热饭热菜。
还有那些在复杂边境线上空悄无声息巡逻的小家伙,大大减轻了巡逻压力,提高了预警效率;南方的缉毒那边更是热情反馈,说利用无人机的空中视角和热成像,好几次都提前发现了隐蔽的走私通道和人员,立了大功……这些民用技术,在特定环境下,确实管用,而且是超出预期的好用。
但这些话不能直接说出来,王也小子精明得很,给了太高的满意度,后面的谈判还怎么压价?
“还不错。”
“领导,就只是不错?我听说反响很热烈啊,说解决了不少老大难问题呢?”
首长嘴角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弧度,点了点头,却不多言。
让王也猜去吧,夸得太狠,这小子的尾巴还不翘到天上去?这不是谈判桌上给他送弹药吗?
王也看首长这滴水不漏的样子,心中暗笑,继续道:“首长,您看,我们这些新技术,潜力巨大,真要大规模应用,对咱们战斗力提升是实打实的。可这研发,太烧钱了!”
“现在机器人的各种测试、材料、人员,都是巨大的投入。您这边要是经费卡得太紧,我们想快也快不起来啊。这可不光是我一家的事,是咱们共同的事业,时间不等人呐!您看您是不是……”
旁边的李总等人,眼观鼻,鼻观心,努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默默地研究着桌面上的木纹,或者专注地看着自己的茶杯,仿佛周遭激烈的言语交锋与自己无关。
首长听着王也半是抱怨半是催促的话,沉吟片刻,终于给出了具体的条件:“你的想法有道理,潜力也确实看到了。但要大规模列装部队一个是国产化问题,还有成本绕不过去。我们不可能花大价钱买一堆容易损失的消耗品。”
“这样吧,你要是能把那种双足机器人的成本,控制在五万以内,四足机器人的成本,压到两万块钱一个,我们可以认真考虑下订单。”
“没问题!”王也立刻拍板,“首长,成本绝对能压下来!现在贵,主要是贵在研发投入和初期小批量试制上。一旦技术路线确定,生产工艺成熟,量上去了,这生产成本低得很!”
“我敢立军令状,只要军方这边先给一部分明确的改进型订单,让我们把针对性的设计方案固化下来,生产线跑顺畅,这两个价格,绝对能达到!甚至可能更低!”
消耗品机器人的成本完全可以控制在1万元以内,配套军用设备也不会超过2万,到时候一套5万,好多利润呢!
首长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终于点了点头:“好!那就这么定了!”
接下来的两天,双方进入了紧张而细致的谈判阶段。
会议室里,充满了烟味、茶水味以及激烈的争论声。
机器人的设计要求,国产化的进度、技术转让与合作模式、交付时间表……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了反复的磋商和拉锯。
最终,王也代表的分拆出来的子公司与军方达成了协议。
子公司是为了规避群星科技海外业务的潜在影响,名义上挂靠在了鲁省嗷岛的一家本地企业名下。
子公司获得了一笔可观的研发启动资金,并将与国防七子中的几家下属研究单位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推进相关无人作战系统的研发与完善。
协议签订后的几天,王也与这位主管装备的首长进行了多次深入的交流,将后世经过实战检验的许多理念,如信息立体化作战、无人机蜂群战术、智能化自主攻击、全频谱对抗防空体系(特别是针对“低慢小”目标的防御难点)等,结合当前的技术条件和发展方向,一一进行了探讨。
听着王也的话,首长越发感觉王也是个鬼才。
王也的战术也让这位首长眼界大开。
关于一些无人设备的研究跟合作,尤其是中小型无人机,部队跟王也这边达成了秘密合作。
而作战的四足跟双足机器人领域,也有了一些合同。
合同价格不高,军方也就提供几千万资金,刚够初期计划,如果王也这边的公司完不成,部队会直接取消资金注入。
如果达到阶段任务,会持续注资!
反正成立的子公司被纳入后勤新装备研发体系的一环了。
“对了,你说的东西,什么时候到?”
“那边在抓紧生产呢,这两天就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