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霞举飞升(1/2)
征讨麓川思氏的明军,如今已经集结完毕。
连日来,高级将领于中军帐中合议进军计划,征讨方向。
于康这个临时统率磨刀卫,奉上命中军帐下听令的锦衣卫副千户,却是连进帐的机会都没有。
不过,他也不气,毕竟官阶太低。
而且,他也有自己要忙的事情。
这些时日,无论行军还是休整,任何时候,他都在想方设法的让这群招安来的绿林匪兵严明纪律。
这些人啸聚山林,长期厮混在一起。互相亲近自不必说,甚至因为多少有点沾亲带故,相互之间,更比那些卫所兵多了一份信任。
唯有一点,多年养成的习惯,散漫不听号令。
便是那大当家雷仝,三,四当家——孪生兄弟方虎、方豹,五当家刘肉,如今已是有了官身,本该起表率作用,但实则大多时候,他们才是那罪魁祸首。
倒是二当家虞帘,不愧是读过些书,加上之前又是磨刀岭智囊,身份转变之快,全然看不出身上有一丝绿林之气。
不过,虞帘也有另外让于康头疼的地方。
只因为他生的好看,比那最美的女子还要美些,以至于于康几度被其他卫所的人告到平蛮将军帐下。
有些说是于康军中有女眷出没。
还有更离谱的,说是于康掳了某地花魁到军营,白日宣淫,肆意取乐。
中军自是知晓其中缘由,奈何却对于这种谣言也不澄清,更不理会,于是所传愈发离谱。
于康开始还要反驳几句,某次甚至把虞帘喊到帐中,痛斥一顿。
虞帘委屈巴巴,只道老天生养的这样,便是不施粉黛,也是这般,又有什么办法,倒把于康气的没辙。
好在虞帘也识趣,甚少在于康面前晃悠,只把张清斋缠的没处躲。
这是外话,只说招安磨刀岭众匪,京中来了公文,建制番号「磨刀卫」。
磨刀卫千户以上,位置空悬。
原大当家雷仝官阶最高,封了千户,二当家虞帘封了副千户,其余三位当家都是百户,另有其他小头目,经过连日来规训,也都各自有了位置。
于康以锦衣卫副千户之身,暂领「磨刀卫」。
整个「磨刀卫」,原「磨刀岭」招安而来青壮一千二百六十八员,其他山头匪众,‘望风归顺’者五百八十七员,合一千八百一十五员。
俱都登记造册,入了军籍。
另有锦衣校尉三百七十八员,尽归于康统领。
锦衣卫纪律严明,加之又是徐良特意挑选的精锐,根本不用于康操心。
倒是这些匪兵,可是愁煞了于康,以前跟着父亲,也习了统兵之法,于练兵一道也都有涉猎,但这终究是第一次正式统兵。
麾下还都是些出身绿林,没规矩惯了的匪兵,不说军纪严明,光是聚在一起能不生事,便已经很难了。
亲自上手之后,于康才对那些对军伍之事一知半解,却可以动辄统率数十万大军,扫平一切的所谓自诩「天之骄子」的人,嗤之以鼻。
好在毕竟被父亲教导多年,他也就手忙脚乱一阵子,加之又有父亲寄来手稿,暗中提点,只不过半月而已,便渐渐入了正轨。
如今军纪严明,加上行军途中大练兵势,整个「磨刀卫」军容焕然一新。
也正是这次经历,于康对军伍之事有了更深的理解。
张清斋曾嘲讽于康:
“以前说的倒是头头是道,连二哥也被你忽悠的找不着北,我当二哥能练出那么多精兵强将,是因为你,现在看来,原是二哥自己本事大。”
对此,于康不置可否,二哥自然是此道大家,但于思想建设上,终究还是有时代的局限,也不能说自己一点忙都没帮上。
不过,张清斋的讥讽终究还是惹急了于康。
于是下了一道军令,把「大头兵张清斋」塞在副千户虞帘跟前效命,还不忘提点副千户几句。
虞帘心意大舒,又得了提点,简直与张清斋形影不离。
张清斋因此愈发憔悴了不少。
另一边,虞帘却是满面红光,愈发‘娇媚’起来。
这也导致近来再传于康的闲话越来越少,都转而背地闲话说:“张清斋气色不好,是因为虞帘要的太凶。”
……
这日,于康白天照例练兵。
到了晚间,将雷仝、虞帘喊到帐中,吩咐了几句,便带上张清斋,趁着夜色,离了军营。
行了一个多时辰,到了一座山洞,被洞外守着的人接了进去。
也亏得他们能找到这种地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