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做太上皇 > 第93章 扯袍峪得神鸟,桃花岛遇孙思邈

第93章 扯袍峪得神鸟,桃花岛遇孙思邈(2/2)

目录

伏允可汗叹息了一声:“天柱王一生为吐谷浑献计献策,非常忠诚,没想到会落到这样的下场啊。

我自从继位以来,也没给吐谷浑的百姓带来过什么好处,相反给他们带来了很多的灾难,使吐谷浑的百姓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我怎么忍心因为我一个人,再让吐谷浑的百姓跟着我一起受罪呢?

既然如此,那就按你说的办吧!”

“父亲英明!”

第二天早上。

伏允可汗率领文武百官出城投降。

李承乾率领诸将和唐军来到了伏俟城外。

只见伏允可汗和慕容顺等人跪了一大片。

在伏允可汗的脖子上挂着吐谷浑的印绶。

李承乾缓步来到伏允可汗的近前,用双手把他搀扶了起来:“老人家,你这么做就对了。本元帅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呀。”

伏允可汗仔细地打量着李承乾,发现他长得高大英俊,眉宇之间,英气逼人!

分明就是一个成年的男子,哪里还像是一个小孩子?

他又看向李承乾身后的那些唐军的将领,像侯君集、李道宗、段志玄和薛万彻等名将,他也是听说过的。

果然个个威风凛凛,精神抖擞!

放眼望去,唐军排列整齐、军容整肃,和之前李泰率军前来时,大不一样了。

伏允可汗心里也不得不佩服李承乾,果然不是一般人呐。

他早就听说李承乾的一些事情,但是,他心中总是不愿意相信。

他总觉得一个和自己孙子的年龄差不多的人,怎么可能会有那么大的作为呢?

今日一见,心想李承乾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伏允可汗用双手把吐谷浑的印绶举过头顶,李承乾接过之后交给了苏婉。

李承乾率军进驻了伏俟城,收编了吐谷浑的军队,出榜安民。

那些西域诸国见李承乾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便拿下了吐谷浑,也都撤了回去。

李承乾派遣使者回长安报捷。

紫宸殿。

李世民接到捷报之后,龙颜大悦,对魏征说:“爱卿,还是你有眼光呀。

承乾已经把吐谷浑给收服了。”

李世民说着又把那份捷报递给了魏征。

魏征看完了之后,道:“陛下,臣为大唐贺!为陛下贺!

太子临危受命,领着一支溃败的军队出征,陛下并没有增加他一兵一卒啊。

太子首次领兵出征,便懂得运用谋略,瓦解敌人的联盟,寻求各方的支援,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吐蕃原是吐谷浑的盟友,他们却能有办法让吐蕃和吐谷浑解除关系,并且,来支援我们唐军攻打吐谷浑,这一招非常高明啊。

这么一来,我们不但少了一个敌人,而且多了一个朋友。

然后,太子使用反间计,让慕容顺和天柱王之间互相猜忌,再派遣使者前去,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利用他们的内部矛盾成功地杀了天柱王。

太子兵不血刃,便征服了吐谷浑,实乃高明,真令人佩服,即便是白起、韩信复生,用兵也不过如此啊!

从此,河西走廊一带便纳入了咱们大唐的版图。

如此看来,太子有陛下当年的风范呀。”

李世民一听,心想这牛鼻子老道说话也太夸张了些。

李世民倒背着双手,在厅堂内来回走动,显得有点激动:“一直以来,朕觉得承乾像是一个文弱的书生,因为他小的时候经常患病,很难把他和带兵的大将联系在一起。

可是,自从那一次他大病痊愈了之后,就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变得勇敢、刚强了起来。

朕也听说他会摔跤、射箭!

而且,箭法非常精准,如果再练练的话,就赶得上朕了。”

闻言,魏征心想陛下是真有意思,难道是怕自己的儿子超过自己吗?

不过他心里这么想,嘴上不能这么说:“人们常说,虎父无犬子就是这个道理。

太子文武双全,智谋过人,看来咱们大唐将来一定会繁荣昌盛,威震四海!”

李世民点了点头,叹息了一声:“泰儿也太让朕失望了。

他到西域出征了三次,每次都是失败而回:

第一次,他出使党项,一个人逃了回来;

第二次,他去招降吐谷浑,却被人家围得水泄不通,差点没回得来;

第三次,朕让他领兵十万去攻打吐谷浑,却被人家打得落花流水,一败涂地,使我们唐军威名扫地。

朕听说还出现了很多逃兵,甚至还有军士调戏良家妇女的现象,幸亏承乾及时赶到,以雷霆手段加以调整,才拯救了这支军队。

如果承乾再迟去几日的话,这支军队就散链子了。”

“陛下圣明!每一位皇子都有每位皇子的优点和缺点。

越王文笔、书法堪称一流,因此让他去编撰《括地志》是再合适不过了,但是,一个会做文章的人,不一定懂得治国和行军打仗呀。

而太子天资聪颖,悟性极高,他读兵书,往往能举一反三。

此次,太子在谈笑之间,便把吐谷浑给打了下来,使西域诸国无不胆寒,真是青出于蓝胜于蓝啊。

虽然太子年幼,却能把慕容顺玩弄于股掌之上,使他在不知不觉中便陷入了太子的圈套之中,施展谋略不输于曹操呀。

不知道陛下要怎样嘉奖太子呢?”

他们正在谈论之时,有一名侍卫进来报告说:“房玄龄求见。”

“哦,首辅大人来了?快请他进来!”李世民说。

“诺!”那名侍卫答应了一声,转身出去了。

魏征说:“既然房大人来了,微臣还是回避一下吧。”

“怎么,你们俩同殿称臣,你还怕见到房玄龄吗?”李世民问道。

“微臣并非怕他,而是觉得微臣在场,你们说话可能不太方便。”

李世民微微颔首:“好吧。”

于是,魏征便从角门出去了,时间不长,房玄龄进了厅堂之后,跪伏在地上,口称:“万岁!”

李世民从文案的后面转了出来,走到他的面前,用双手把他搀扶了起来:“爱卿不必多礼,请坐,赐茶!”

这个待遇比魏征都要高了,一般来说,魏征都是侍立在一旁,是没有座的。

但是,房玄龄例外。

李世民就问:“爱卿到此有什么事吗?”

“陛下,听说太子在前方打了胜仗,已经把吐谷浑收复了回来,微臣特来祝贺!”

李世民一笑:“没想到你的消息还挺灵通的。

不错,承乾已经把吐谷浑给收服了。”

“太子真是年少有为呀,但是,有一件事,微臣不知当讲不当讲。”

“你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房玄龄已经接到房遗爱的信,得知李承乾到了军中之后,不但把李大山给杀了,而且还把房遗爱揍了一顿。

原来那李大山和房玄龄他们家还有一定的亲戚关系,因此,房玄龄心中愤恨不平。

房玄龄沉吟了片刻,手捻须髯:“微臣听说太子到了军中之后,滥杀无辜,李大山的行为可能稍微有一点出格,但是,微臣以为他罪不至死。

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太子宅心仁厚,心地善良,可是,没想到太子是一个凶狠暴戾的人,他到了军中,不问青红皂白,就杀了两名校尉,三名军士,使我军的将士胆寒,离心离德,太子如此狠戾,适合做储君吗?”

然后,房玄龄就把李大山之死的经过讲述了一遍。

当然,他在讲述的过程中难免偏向李大山。

同时,房玄龄又指出:“太子出兵,是不可以私自调动益州兵马的,像这种情况是违反朝廷制度的。

但是,太子却从李恪那调动了兵马,这也是不合时宜的。

除了陛下,任何人没有权利调动地方的军队,此例一开,如果将来各位皇子都从地方上随意地调动军队,那大唐的天下岂不是乱了?

陛下熟读历史,想必对于汉朝的七国之乱十分了解,就是因为七国的王手中掌握着军队,尾大不掉,危害到了朝廷。

吴王刘濞因为汉景帝曾经误杀了他的儿子,一直耿耿于怀,怀恨在心。

当然这也只是个借口,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他们的实力太强。

不但可以赚钱,还可以拥有自己的军队。

最终,七个国家联合起来一起对付朝廷。

打出‘清君侧,诛晁错!’的旗号,汉景帝在慌乱之中,竟然真的把他的老师晁错给杀了,但是,七国联军,丝毫也没有退军的意思。

其实,他们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推翻大汉朝廷,哪里是要诛杀晁错呢?那不过是个幌子而已!

后来,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才逐渐削弱地方藩王的实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因此,地方上的诸王手中不能有太强大的军队,这些军队必须由朝廷派人前去管理,任何人不得私自调动。”

李世民一听,觉得房玄龄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啊。

“爱卿,那么,你觉得该如何处置呢?”

“陛下,微臣可是对事不对人,有那么一句话,叫做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既然太子触犯了朝廷的制度,那么,他就要承担相应的惩罚,滥杀无辜,私自调动地方军队理当斩首!”

李世民听房玄龄说出这样的话,心里也是“咯噔”了一下,但是,关于调兵一事,朝廷确实是有这样的规定,必须有皇上的旨意或者虎符,方才可以调动地方上的军队,否则,任何人包括太子和诸王在内,都是不可以调动军队的。

李世民说:“此事,等承乾回来再说吧。”

晚上。

伏俟城,大殿内。

李承乾在这里设宴款待众将。

李承乾居中而坐,众人分坐在两旁。

在每个人的面前摆着一张方桌,桌子上摆满了酒肉。

房遗爱屁股上的伤也好了一半,他端起酒杯,道:“平西大元帅用兵如神,没用多长时间就把吐谷浑给收复了,这仗打得也太漂亮了,比当年隋炀帝灭吐谷浑那可是强得太多了。

来,我们大家一起举杯,敬平西大元帅。”

于是,众人都把酒杯端了起来。

李承乾也端起了酒杯,朗声道:“众位辛苦了,本元帅敬各位。”

众人把酒都喝下了。

李恪把酒杯放在桌上就说:“皇兄,吐谷浑是多么的强大啊。

可是,我们一走一过,就把他们给拿下了,我们不如趁此机会把什么高昌、西突厥、龟兹和焉耆都灭了就得了。”

闻言,李承乾摇了摇头:“那可不行,我们并没有得到父皇的旨意,怎么可以私自去消灭人家呢?

我们大唐是热爱和平的,从来不欺负任何一个国家,只要他们遵守做臣子的礼节,按时朝贡,我们绝不能去做这样的事情。”

大相尚囊说:“我有幸能够参加此次的战斗,我们的大王松赞干布对于平西大元帅,十分佩服,希望大元帅能够到吐蕃去转一转,逗留一段时间。”

李承乾挥了挥手,一笑道:“此次,我们能够顺利地拿下吐谷浑,你功不可没呀。

本大元帅代表天可汗向你们的大王松赞干布表示感谢,同时,对于你的英勇表现也要给予重赏。来呀,赏白银一万两!”

这时,有两名侍卫抬上来一万两银子,放在了大相尚囊的面前。

大相尚囊哈哈一笑:“我能够参加此次的战斗,已经深感荣幸了,哪敢奢望什么奖赏呢?”

“本元帅也知道这些奖赏并不多,但是呢,也算是本元帅的一点心意,请你务必收下。”

“既然如此,那我就谢过大元帅了,回头分发给手下的将士。”

李承乾微微颔首:“我早就听说你是一位品德高尚的人,今日一见果然如此啊。”

此时,侯君集说:“这一次,我和段志玄、李道宗、薛万彻等人前来助阵,说实话,我们刚到军营之时,心里还在担心,担心平西大元帅年龄太小,没有作战经验,恐怕不是吐谷浑的对手。

可是,后来,我们发现,我们的担心是多余的,平西大元帅考虑问题比我们想象中还要周全。

可能你们也都知道,我的师父乃李靖,他的战绩可以和历史上任何一个将军相比。

但是,我认为平西大元帅调兵遣将,运用自如,也不次于我的师父,此乃大唐之幸啊。”

“为大唐贺!”众人齐声说道。

目录
返回顶部